传统茶文化视域下闽方言对演唱中国作品的影响

2018-01-19 04:07:44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包容性方言大众

刘 倩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 523000)

闽方言是古闽人的语言形式传递,在理解和认识闽语言时,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除了文化的包容性外,大众的广泛理解与认同,恰恰造就了该文化体系的价值力和影响力。使用闽方言来演唱中国作品时,应该秉承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包容性文化,该文化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相应的价值力,关键在于大众参与和时代包容,因此,这对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提供了重要启迪。

1 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

在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体系中,形成了茶乐、茶画等诸多艺术形式,这不仅是一种茶文化体系的生动诠释与表达,同时更是一种成熟的艺术方式,可以说,正是文化内涵与艺术思维的全面融入,从而造就了茶文化体系中所诠释的独特文化审美价值。茶文化的多种价值和影响力正是当前我们对其形成有效应用的基础。

事实上,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多样,其中不仅是一种文化承载,更是思维理念的生动诠释。所以,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传承与应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对该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度结合。茶文化的地域色彩,不仅丰富了该文化体系内容,同时也让整个茶文化更有价值影响力和内涵,因此,总的来说,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机制,思维理念则是对其形成全面应用的内在核心。

对于传统茶文化而言,正是大众的实践性与参与性,造就了该文化体系的价值力和影响力。客观的看,任何一种文化体系想要实现长期、有效传承,都需要从大众属性出发,通过认知文化传播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进而为全新文化体系塑造奠定基础。即使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多元文化碰撞日益激烈,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创新性和包容性,也让该文化体系始终保持其价值。

2 闽方言的形成历程和语言形式理解

“闽”实际上是古民族“闽”人选择蛇作为图腾崇拜的形象展示,关于“闽”的由来,另外一个说法则是受到武夷山脉的影响,闽越地区往往与外界的联系被隔断,类似为“门”所困,福建本土的湿热气候又产生各种虫蛇,因此,“门”与“虫”也就成为福建的最突出象征。从具体文献记载看,关于“闽”的最早表达是《山海经》中“闽在海中”的表述,汉代《说文解字》中对“闽”的解释为:闽,蛇种。因此,其认为闽人是以蛇为“图腾崇拜”的种族。

闽方言是一种以地域作为划分标准的大众“标准”,这并不是一种语言学种类,闽方言有闽北话、闽南话和莆仙话等五种方言组成,其相互独立,但都是我国汉语方言的生动诠释。从具体的地域分布上看,闽方言则集中分布在福建、浙江南部和粤东南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使用闽方言的母语人数约为8000万。在整个闽方言中,闽南语是使用人数最多,影响力最深的语言方式。当然,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闽浙粤地区大量人口去往世界各地,在这一过程中,也将“闽方言”这一语言形式带到了世界各地。

3 从传统茶文化视角来具体认知闽方言对中国作品演唱的实质性影响

通过对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形成历程,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多种内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该文化之所以能够反映和代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关键在于该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乃至具体的文化包容性思维,这就对当前其他文化体系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诸多启迪,因此,在使用闽方言来演唱中国作品艺术时,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展示,也让音乐演唱成为一种艺术“魅力”,这正是从发展角度来认知该演唱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3.1 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生动诠释了艺术包容性

在理解和演唱中国作品时,我们要从整个作品体系中所诠释的民族色彩和艺术内涵出发,通过诠释必要的文化属性,从而为中国作品传承发展,探究全新的时代传承机制。闽方言作为一种极具历史气息和地方属性的语言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想要为其寻找到合适的传承机制,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通过选择融入多种合适元素,从而实现闽方言的时代价值。因此,使用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这恰恰是在融入合适的文化思维前提下,为中国作品艺术的传承,以及闽方言的时代价值力提供合理途径与空间。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时,其以“闽文化”的形式来对复杂的中国作品艺术进行表达,这恰恰是艺术包容性的价值所在。

3.2 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集中表达了大众参与性

在使用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时,其基础是闽方言这一大众参与性的语言形式,因此使用方言形式来表达中国作品,则通过艺术形式的“复合”升级,从而使该艺术更有欣赏力和认同感。当然,从某种程度上看,各种地域方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存在传承危机与压力。逐渐消失的方言,从本质上看,恰恰是由于缺乏大众自身的广泛参与,使得这一系列方言失去了生存空间。在中国作品演唱过程中,使用闽方言,不仅让这些艺术展现全新形式和生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丰富了大众的文化艺术认知。借鉴茶文化体系的形成背景看,大众参与和认同才使得该文化体系始终保持价值力和影响力。方言本身就是一种基于大众传播与认可背景下所诠释的文化现象,因此,使用闽方言来演唱中国作品时,这也让闽方言得以全新诠释与呈现。

3.3 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全面彰显了演唱者的表达情感

演唱不仅是一种基于演唱技巧的活动,同时真正实现该活动最大价值的关键,则是情感理念的生动表述。方言的最大特色在于地域文化和区域认同的生动诠释,因此,浓厚的情绪和生动情感,则让方言的应用充满价值情感。闽方言作为一种区域性语言形式,就该文化的形成背景看,正是大众情感的理性认知,才使得该方言在历经千年之后,始终得以展现与诠释。从我国茶文化体系的独特性看,情感的独特内涵,才让该文化的影响力予以生动表达。使用闽方言来演唱中国作品时,并不需要太多的演唱技巧,其核心和灵魂在于情感理念的多样化融入,因此,正是情感理念的表达与彰显,才让这一艺术形式更有生命力。

4 基于传统茶文化视域使用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的综合策略

从传统茶文化视域看,只有包容性、大众化和实践性,才能让该文化体系更有价值和吸引力,我国有着系统化、内涵化的作品艺术,这既是作品艺术的价值力诠释,也是我们生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符号。闽方言作为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语言形式,无论是该方言的内涵,还是其背后的认同感,都让这一语言形式实现了全面传递。

闽方言与传统茶文化一样,都是历经千年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形式,大众广泛认同与理解,加上情感元素的生动表述,就使得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这一过程,不仅赋予了作品艺术新的生活元素,同时也为闽方言的形式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方言的语言发音与中国作品艺术“原发音”之间的差异与不同。通过探寻闽方言与作品演唱活动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实现最佳演唱。

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融合、跨界让各种艺术都展现了全新形式和不同可能,使用闽方言来演唱中国作品,既为中国作品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包容性的生动表述,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时,也让我国文化得以世界性广泛展示。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形成历程和价值内涵进行解析,可以看到包容性、实践性才能使得整个文化体系始终保持生命力。

5 结语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基于大众情感理解与认同背景下所形成的语言形式,无论是该语言的应用历史,还是其背后所融入的文化内涵与情感理念,都是该语言形式理解与认知的关键前提,从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形成背景看,复杂的文化属性和情感思维,也为当前使用闽方言演唱中国作品提供了重要启迪和借鉴。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只有坚持文化本身的传递性与包容性,并且立足大众思维,才能实现其最佳理解与认知。

猜你喜欢
包容性方言大众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4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6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