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会敏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在当前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要坚持人文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要坚持从创新与传承的角度出发,在诠释实际应用理念与文化传递的基础上,为这两者传播与应用奠定基础。从茶文化角度看,任何文化元素与精神理念的诠释,都需要通过发挥其包容性与创新性,进而实现手工艺与非遗的有效呈现和生动传播。
茶文化体系实现了多样性变化。茶文化的变是一种良性基因,也是茶文化体系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呈现。各个时期的茶文化形式都有不同类型的展现,比如饮茶风俗的变化,从斗茶到品茶,从我国茶道到日本茶道,从中国饮茶到英式红茶文化等等,茶文化始终以变化呈现了时代生命力和价值空间。茶文化的变,仍然在于该文化的精神理念也在交流中得以变化。从最终的清、净等思想,再到今天的多种茶文化精神等等,茶文化以多变的精神状态,让我们感知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茶文化实际上也是创新性文化和包容性文化,整个茶文化体系从形成到发展,乃至最后的传承,始终都在不断创新与包容,可以说,创新与包容就是茶文化的基因,也是让该文化能够得以始终延续的关键。茶文化从先秦时期“萌芽”到今天的世界性形象,历经几千年发展,之所以未能“消亡”,根本上看,正是这一文化创新性的生动展示。对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来说,其本身和关键恰恰是对多种文化的“不变”传承。
中国有着历史悠远的文化机制,无论是历经几千年的茶文化,还是手工艺技术,都是对中华文明的生动记录,在当前我们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时,我们不仅要从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角度出发,同时也要从“文化符号”这一基础理念切入,通过探究其中所浓缩的文化精华理念,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从而诠释其中所融入的思想理念,乃至独特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思维。
可以说,对于目前我国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手工艺来说,正在面临失传的风险,从根源上看,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因素就是其缺乏系统化的传播机制,乃至社会影响力,从而影响了其传播与生存的“空间”与“土壤”,因此,在多元文化融合程度加深,以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如果我们想要更好传承这一系列文化资源,就必须以传承的基础视角切入,通过构建科学、全面的传播途径,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及影响力提升。
手工艺是一种极具传承价值的传统工艺项目,其中具备了丰富而多样化的技艺特性,但是手工艺技术的最大困境就是由于其高度依赖手工技艺,所以,往往很难实现规模化和系统化应用。在工业化时代的今天,手工艺技术所面临的环境,实际上是一种生存上的困境。因此,优化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展示平台,至关重要。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中则是以诸多内容展现为基础,融入多重重要元素为前提的文化内涵,任何良好的非遗项目,一定是建立在大量传播与深入传承之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非遗传播活动来说,良好的创意和人文思维,乃至必要的精神诠释与表达应用,才能早呈现非遗元素创新精神的时代特性和应用价值基础上,为我们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和应用氛围。因此,在当前非遗传承过程中,要以丰富理念来推动整个传承活动的全面创新,以合适的文化传承视角,通过内涵性诠释,从而来塑造非遗文明,就成为当前整个非遗活动有效传承与全面创新的关键所在。当然,诸多手工艺与非遗之间也是存在内涵关联性,也就是说,诸多手工艺项目,本身也是一种非遗项目。
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发展极其成熟的今天,人们看待传统文化的意识已经产生了本质性分化,就当前大众对待传统手工艺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看,部分人呈现出“积极关注”的保护型心态,但是仍然有部分人是“落后”无用型心态,逐渐从“传承的意识”分化为“维护与遗弃”并存的局面。同时在相关传播理念的影响下,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从当前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播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缺失看,这一传承缺失所影响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遗失,更重要的是一种错误或者平面的应用观念,因此,通过探究传统手工艺与非遗元素传播活动中,应用价值与文化塑造的融合可行性,结合该传播活动中应用思维的原则诠释,进而从传承推动传播,文化造就文明的全新视角来对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中,应用价值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具体实施要求和相关策略进行分析。
传统手工艺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发展与历史,更是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所在。在当前手工艺传承过程中,其存在诸多困境,尤其是人们对这一艺术了解与认知甚少,影响和阻碍了这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时代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为该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相应平台,这恰恰也为传统手工艺的内涵与文化诠释提供了综合展示的价值平台。
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技术特点看,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优势。所以,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综合构建手工艺项目展示的平台,并且将该技术的优势应用在传统手工艺项目的表达之上,从而提升大众自身对手工艺的了解与认知,从而实现对传统手工艺,乃至非遗文化的真正继承和有效发扬。
无论是茶文化中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还是精神思维的启迪性与价值性,都是目前我们对该文化形成有效应用的关键所在,在茶文化交流与传播内涵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今整个茶文化体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元素,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和精神,都不再是一种单一性元素,通过集中整合,其呈现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元素。对于手工艺与非遗传播与展示时,要注重诠释和发挥该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应用属性,通过合理包容与精神传承,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与认知。
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中所诠释的包容元素和传承内涵,使得其能够被有效应用于手工艺与非遗传播活动中,通过茶文化精神理念的生动诠释,从而使得大众更能感受到文化与手工艺技艺之间的本质性关联。
在当前传统手工艺传播过程中,人们存在诸多疑惑,比如是否要与传统的手工艺作品完全一样,其形式和内涵特征能不能予以改变,能不能将现代理念融入手工艺传播设计活动之中,或者是否能够使用现代科技或设备等等,去替代整个手工艺项目中的部分制作环节,传统手工艺如何在智能时代的今天实现顺利突围等等,这些都成为传统手工艺展示与传播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手工艺来说,如何让其产品与当前大众自身的实际需求之间实现有效融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充分探究的内容。在茶文化精神的启迪和影响下,我们看到文化之间有着包容性影响,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以单一元素的形式所存在的,只有包容的文化才能展现其价值力和生命力。因此,对于传统手工艺项目来说,在今天想要实现发展与最佳传递,就必须注重以包容性思维来诠释,通过整合传播理念,从而让手工艺传播呈现出最佳生命力。
茶文化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动承载,无论是该文化的精神内涵,还是其价值素材,都给与我们极大启发,茶文化的长期发展,背后正是文化的包容性,乃至创新性影响下的结果。对于传统手工艺与非遗传播活动来说,其面临展示上的困境与传承上的压力。除了传承机制不完善之外,大众认知上的不足,加上影响力日趋消亡,这些都成为当前我们有效传播手工艺项目过程中的关键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