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负荷模式看茶叶节目同传的简化策略

2018-01-19 04:07:44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口译电视节目大众

唐 媛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

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应用日益广泛、成熟的今天,围绕茶和茶文化元素所形成的茶叶节目,不仅生动、客观的传达了茶文化的相关内涵,同时更是让不同地区的社会大众都对我国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层次化理解与认知。在茶叶节目同传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口译的特点和实施要求,通过合适的认知理论,从而实现整个节目内涵的精准传递与表达。

1 认知负荷模式的具体理念内涵分析

在整个英语口译过程中,其中所涉及的环节极为复杂多样,因此,其对时效性有着重要要求。对于口译活动来说,其作为一种综合性语言活动,想要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关键在于对原文信息内容和表述的意图予以充分认知与理解。

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的口译翻译者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具体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提出了同声与交替传译相融合的“认知负荷”翻译模式(Effort Models),结合具体的理论内涵看,其主要传递了如下模型:

在第一阶段的“交替传译”中,其主要使用听力分析和短暂记忆,以及协调的模式来进行传译。之后,使用记忆、书笔记和翻译表达的方式,从而实现传译的最佳效果。在同声传译中,其中对口译的认知和理解更为清晰与完善,尤其是丹尼尔·吉尔本人对口译活动的任务有了更为清晰表述,其认为任何口译中,都包含了三项基础性任务,即为:听力分析——L(Listening and Analysis);言语生成——P(the Speech Production),以及短暂性记忆——M(the Short-term Memory)。

在认知负荷模型中,其主要是对传统口译活动中的“失误”进行理性解释,尤其是语言的表述与听力之间本身就是一项复杂性活动,如果电视节目制作者的语速较快,加上其中存在极其复杂的专业术语、词汇,所以,综合融入听力分析与短暂记忆等环节,从而实现口译同传的最佳效果。

2 当前主要的茶叶节目内容介绍

针对当前我国茶文化体系传播的实质性状况看,通过系统化梳理,我们看到《说茶》、《茶界中国》、《中国茶时间》等茶叶电视节目,都是当前我们理解茶文化传播状况的重要载体。当然,在整个茶叶电视节目中,还有部分节目是“穿插”茶文化的形式所存在的,并非专门以茶为制作内容的节目。

《说茶》是2011年在相关专业茶文化机构和电视制作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制作的电视节目。该节目在福建电视台播出。至今,该节目已经发展成为茶文化传播交流、两岸文化传递等重要“媒介”。在该节目中,其对茶产业、茶文化和茶生活等内容元素进行了生动诠释与表达。结合新媒体成熟应用这一背景,如今在腾讯视频、优酷等互联网视频播放平台中,也可以观赏《说茶》这一电视节目。

《茶界中国》于2017年8月4日在江苏卫视播出,该节目由江苏卫视与央视联合制作出品,前后历时3年完成。在该节目中,其不仅走访我国11个省市,同时也到日本、肯尼亚等茶叶产地和英国等重要的饮茶国进行拍摄,通过使用电视节目这一全新视角来解读茶和茶文化,从而深度展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自信。茶作为我国极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元素”,将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递淋漓尽致的予以展现和表达。作为一档纪录片,通过10集纪录片向大众生动展示了茶及茶文化背后的故事,也将我国茶叶背后的诸多文明内涵生动表述。作为一档人文类纪录片,其使用影像制作的方式将茶和茶文化生动记载与诠释,获得了极佳口碑。因此,制作精良的《茶界中国》让社会大众真正体会到了茶文化的文化重量。

《中国茶时间》则是一档在德国柏林所完成的电视节目,其作为一档专门介绍我国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德语类电视节目,在德国柏林的亚历克斯电视频道展播。在该节目中,其以特定的中国元素为节目主题,并非单一讲述中国,而是从德国大众的中国元素出发,结合对比和互动参与的叙事方式,赋予大众更为生动立体化的“代入感”。以第一期为例,其对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复苏等诸多话题进行讨论。

3 茶叶节目同传的简化要求

在整个电视节目的口译过程中,听力实际上是大众接受信息、倾听节目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影响口译效果的重要环节。当然,结合当前节目同传的具体表现状况看,听力也往往成为最影响大众理解与认知的难点。在理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时,要选择合适的认知视角,茶的包容性,文化理念的体系化和创新性,都是当前我们理解茶文化的关键。

茶叶电视节目正是当前我们理解与认知茶文化的重要平台,当然,只有将茶文化理念予以生动表述,才能实现整个茶叶节目的精神传递。客观的看,茶叶节目同传过程中,要注重对茶文化理念进行解析。茶文化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哲学,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中,生动诠释了看待世界和事务的基本观念,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系统化的解决机制。

客观的看,节目同声传译在我国发展与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尤其是其大大推动了我国电视双语节目的成熟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极具我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生动表述。对于茶叶节目来说,提高节目同传的品质,将让大众感知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茶叶节目同传是一项极具目的性的传播活动,其与其他情景下的同传活动所不同的是,节目同传过程中,更有自身独特的传播特征。

在大众观看茶叶节目时,精准感知其中所包含的文本信息,合理理解其语言风格,尤其是注重语言内容的连贯性。但是在茶叶节目制作过程中,其中同传翻译者更多是新闻工作者,并非专业的翻译者。因此,忠实茶叶新闻的本质内涵,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茶叶节目内容信息的精准传递。

4 基于认知负荷模式下的茶叶节目同传简化策略

电视同传通常是指使用同声传译这一方法,使得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将原有语言转化为大众理解的“目标语言”。但是由于节目形式的立体化和生动性,因此决定了整个茶叶节目在制作与播出过程中,有着极强的工作强度,因此整个翻译活动中,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结合当前节目同传活动开展状况看,其中存在诸多误区和不足,尤其是整个翻译策略中,缺乏必要的实例支持,在当前茶叶节目传播过程中,为了有效减少其传播失误,并且提升茶叶节目同传的品质,简化口译活动,从而利用认知负荷模式,将翻译理论与茶叶节目实际相融合,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茶叶节目同传简化效果。

结合当前茶叶节目同传活动开展状况看,其常见的失误主要有误译、缺乏对大众感受的充分融入,以及节目制作播出之间缺乏系统化交流与沟通。通过对茶叶节目同传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集中表现为非语言知识内容不够,加上翻译精神分配不科学,因此在理性分析认知负荷模式理论内涵前提下,结合现场翻译策略和非现场翻译策略两种,强化同传翻译方法应用,通过现象描述与同传翻译活动相融合,从而实现茶叶节目同传的简化传递。

当然,通过对认知负荷模型理论进行融合,从大众的听力视觉理解与翻译内容产出、短暂性记忆等多个视角出发,提出合理的应对思路。当然,茶叶节目中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因此在茶叶节目同传时,要注重使用极具代表性,且综合影响力极其深厚的语料进行综合分析,创新茶叶节目的同传策略,从而真正意义上展现茶叶节目的实用性。

从认知负荷模式的具体内涵及应用表现看,其中着力解决大众在听力过程中所潜在的障碍因素,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让不同文化氛围的大众群体能够对该茶叶节目中所传递和表达的文化理念及精神内涵形成突出合理认知。

在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今天,口译作为沟通过程中的“重要纽带”,其价值极其重要。以茶叶元素为基础的节目,不仅是满足大众观影需求的重要节目形式,同时也是大众了解和认知茶文化的关键载体。比如《说茶》、《茶界中国》等诸多优秀的“茶叶电视节目”。在这些电视节目中,其不仅传播了茶文化,更是实现了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文化传递与交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语言障碍”这一实质性差异,尤其是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以语言传播为基础的实时、动态化交流节目,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节目的最佳传递,就需要结合认知负荷模式的相关理念内涵,从而实现茶文化节目的及时同传。

5 结语

在当前茶叶节目活动制作、播出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该节目影响力发挥的重要环境,结合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理论看,在当前茶叶节目同传简化时,要注重从语言认知视角来理解茶叶节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和文化底蕴,通过科学认知同传理论内涵,从而有效指导整个同传训练机制,实现茶叶节目内涵的最佳传递。

猜你喜欢
口译电视节目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