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滨 陈锁 金洁瑜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家畜家禽检疫站 325006)
猪肺疫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以败血症、咽喉炎、胸膜炎为主要表现特征。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喉头肿胀,又称猪出血性败血病、肿脖子瘟、锁喉风。该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报道,也是我国猪场常见的传染病。其中最急性型的死亡率高达100%,且病原不易清除、常继发其他疾病,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检疫要点、防制措施等做一总结,以期为养殖企业、检疫人员等提供参考。
该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中央微凸,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该菌是一种需氧及兼性厌氧菌,通常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不溶血,在高营养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与脲酶试验等生化试验均为阳性。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干燥环境中2~3d死亡,在阳光直射或是60℃下数分钟被灭活,在粪便、血液中可存活10d左右,在腐败的病死动物尸体中可存活1~3个月,常规消毒剂如:3%过氧乙酸、3%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3%来苏儿等都可在几分钟内灭活该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对人和多种动物均有致病性,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猪。该菌主要存在于健康猪呼吸道、肺脏及肠管等部位,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猪和健康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鼻涕、痰液、粪尿排出病原体。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分泌物、排泄物、尸体等为传播媒介。当外界环境变差、过热、过冷、长途运输或是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畜禽机体抗病力下降时,病原菌会经消化道或是呼吸道趁虚而入,进入动物机体,经淋巴入血液发生内源性感染。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初春、潮湿、闷热多雨的季节及秋末冬初气温急剧下降时多发,且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其中仔猪最易感,呈地方性流行或是散发,并常与猪流行性感冒、猪瘟、猪气喘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动物检疫是一项维护养殖业和环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是保障消费者食肉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法定程序。通过检疫,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死猪只及其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环,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促进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1]。生猪检疫通常包括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两个环节。
产地检疫是在生猪出栏前根据生猪健康状况、临床症状,对生猪开展感官检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2]。猪肺疫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
3.1.1 最急性型
又称锁喉疯,病猪通常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病,并快速死亡,常晚间正常饮食,次日清晨已死亡。病猪病程持续时间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往往超过41℃,呼吸困难,食欲废绝,黏膜呈蓝紫色,心跳加速,呈现败血症症状;咽喉部红肿,并伴有热痛、坚硬,严重时延至颈部及耳根。口、鼻有白色泡沫流出,有时带有血色,病猪呼吸极度困难者,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发病后期,耳根、颈部及下腹部皮肤均呈蓝紫色,最终由于窒息而死亡[3]。病程一般持续1~2d,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死亡率高达100%,自然康复者少见。
3.1.2 急性型
本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一般症状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至40~41℃,口鼻流出白沫,呼吸困难,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先便秘后腹泻,后期出现皮肤紫斑,病程4~6d,发病后期衰弱无力,卧地不起,最终由于窒息而死亡。如果耐过会转变成慢性型。
3.1.3 慢性型
本型多见于流行后期,病猪主要呈现为慢性胃肠炎和慢性肺炎症状。体温时高时低,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有少许黏液性或脓性鼻液。常有腹泻,逐渐消瘦,发育停止,多经2周以上极度衰弱而死亡,死亡率可达到60%。
在产地检疫时,注意该病与猪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要点,呼吸道疾病如:伪狂犬、猪肺疫、弓形虫、支原体肺炎、猪瘟等均可引起猪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但只有支原体肺炎与猪肺疫会引起犬坐样姿势,由于二者病原体有异,可以通过病原体分离鉴定及剖检变化做出鉴别,支原体肺炎剖检具有典型的对称性肺脏病变,又称 “胰变”或 “虾肉样变”,而猪肺疫则为颈部肿大,有胶冻状纤维素渗出,胸膜、心脏均有纤维素渗出[4]。
屠宰检疫是在生猪屠宰后根据病例剖解特点检疫,对其胴体、头、蹄、脏器、淋巴结、油脂及其他应检疫部位按规定程序和标准实施检疫。
3.2.1 最急性型
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存在大量出血点,特别是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出血性浆液性浸润。切开颈部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咽喉头黏膜发生明显水肿和严重炎性充血,导致极度呼吸困难,最终因急性窒息而死亡。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切面呈红色,颈部、咽部及下颌淋巴结病变最明显,严重水肿、充血,最为严重时淋巴组织发生坏死。肺急性水肿、充血。脾有出血但不肿大。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出血性炎症,皮肤有出血斑[5]。
3.2.2 急性型
除全身黏膜、淋巴结、实质器官的出血性病变外,主要特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伴有不同程度肝变区,病变周围有水肿、气肿,病程持续时间长时会在肝变区内出现坏死灶,肺小叶间呈浆液浸润,切面外观呈大理石样变。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与肺粘连。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炎,内有大量泡沫状黏液。
3.2.3 慢性型
机体极度消瘦、贫血,肺脏上肝变区有所扩大,并形成灰色或黄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部分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心包与胸腔积液增多,胸膜出现纤淡黄色维素沉着;肋膜肥厚与病肺粘连;肋间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扁桃体、皮下组织和关节常见有坏死灶。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饲养管理科学规范是防控该病的基础,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消毒外,做好计划免疫,一旦发现病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圈舍温度,防止温度忽冷忽热;保持圈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时对料槽、饮水器周围进行清理打扫;注意圈舍的干燥通风,避免猪舍潮湿;及时清理圈内粪尿等排泄物,并注意消毒;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合理转群,确保猪舍密度适宜,避免过度拥挤。同时避免一切应激因素,诱导该病发生。
(2)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合理消毒,切断传播链条,防止病原传入和在猪场内传播。用碘制剂(聚维酮碘)消毒进出养殖场内的车辆;用戊二醛(空舍时使用)和酚类消毒剂(复合酚)对走道消毒;用2%氢氧化钠或是石灰水对猪栏和地面进行消毒;空气消毒使用过氧乙酸;工作及技术人员勤用新洁尔灭洗手消毒;同时注意定期对场内开展灭鼠、灭蚊蝇工作。
(3)阻止外来病原传入,对饲料原料、饲料加工处理、饲料运输、转运车辆等设备消毒;人员与物资的入场程序书面化,执行严格化;设置死猪处理专场专用设备,并场内处理,及时清理消毒。尽可能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如需引进猪只,必须经过严格检疫,并进行隔离饲养45d,确定健康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4)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举措。完善本场防疫制度,制定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常见猪肺疫疫苗有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猪肺疫弱毒菌苗、猪肺疫ta53活菌苗、猪肺疫c20活菌苗或是用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等。疫苗使用、保存和注意事项按说明书严格操作。每年定期有计划进行免疫注射,最好春秋各注射一次[6]。同时在接种疫苗前几天和后7d内禁用抗菌药物。
猪场内一旦出现疑似病猪,应及时隔离,确诊后立即对症治疗,同时对猪场内其他易感猪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紧急免疫接种、饲喂抗生素等;对病死猪、污染的垫料等应深埋或焚烧,对污染器具、场所等可选用10%生石灰或是2%氢氧化钠等消毒处理,以避免疫情传播。
4.2.1 西药治疗措施
有条件的猪场在出现猪肺疫疫情时,最好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然后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实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没有实验条件的猪场可采用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广谱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本病,研究发现,抗猪肺疫血清配合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4.2.2 中药治疗措施
我国采用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中药资源丰富。与西药相比,中草药特点在于多能性和天然性。中草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低等优点。针对本病以清热解毒、通利咽喉、祛痰止咳、宣肺平喘为组方原则,如黄连、黄芩、黄柏、桅子、贝母、冬花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煎煮,煎后加入一定量蜂蜜,一次灌服;或是采用射干、连翘、金银花、山豆根、知母、龙胆草、泽兰、玄参、桔梗、麦冬、丹皮、百部等按一定比例组方。水煎取汁,加适量白糖,每头猪1剂/d,分2次服,连用3d。待病猪食欲恢复后可降低用量,继续服用5~7d[7-8]。
通过对猪肺疫病检疫要点及综合防制措施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猪肺疫是猪场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疫病,该病一般发病率不高,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但常因继发感染其他疫病,导致死亡率大幅升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发发展,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新老疫病交替出现或是病原变异旧病新发使近几年猪肺疫发病率持续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本文以期可以对检疫工作者或是养殖企业在检疫、疫病防制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