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徐广力,候魁武,季金辉,付涛
(蛟河市前进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蛟河132500)
白芍是栽培历史悠久的药材,其性寒味苦,对于肝腹病症的治疗有良好的效用,在日常保健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多。对于药材来说,栽培技术往往对药材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为了生产出药效良好的药材,必须了解其种植技术。
白芍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中。其茎高约为40~80cm,花期一般在5~7月,具体时间视栽种位置决定;白芍的主要药用部位在根部,而其根系则比较粗壮。白芍是一种喜温湿、耐寒冷的植物,对于土壤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一般而言,肥厚、疏松的土壤更加有利于白芍的生长发育。
要想种植出品质优良、药用效果好的白芍,首先应进行优质品种选择。白芍的采收期和选种期具有一致性,一般在秋季。采收时,将成熟的白芍挖出,再将芽头下部的根系去除,剩下的红色芍头便是白芍的种子。芍头可以分为若干种块,其中的芽头以3个为最佳,如此便可保证白芍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因为种植过于密集而产生生长不均衡的状况;另外,需要注意对芽头厚度的处理,应该切去适当厚度,以确保白芍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到充足的养分;最后是对种芽进行妥善的储藏,防止因保存不当而枯死或者提前生长。
根据白芍生长习性,有针对性的对白芍的种植、选址和环境进行优化。首先,白芍喜温耐寒,其种植的维度可以相对较高,但也要对种植地区的年积温进行分析,确保种植地区的积温能够满足白芍生长需要;另外,要有针对性地对白芍的种植土壤进行选择,尽量选择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进行栽种,并且要注意对种植地区水利设施的建设,要保持种植过程中有良好的排水、灌溉条件。
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则,对于药材的栽种也是如此。必须根据白芍的生长规律,在适当的时期对白芍进行栽种、采收等。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人为作用,为白芍创造更加优越的生长环境。
杂草是各种作物栽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当白芍越冬后,如果不及时去除杂草,容易导致白芍营养不良,这将对白芍的药用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及时去除杂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除草方式,以求实现精准除草,保障白芍的健康生长。
芍药在营养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为迅速,在种植户施加完足量的基肥之后,还应该在1~2年内根据田间套种合理的追加肥料。白芍在种植的第三年会进入旺盛的生长期,这时白芍所需要的肥料和水量迅速增大,种植户应该考虑增加施肥次数以及配方统盘。种植户每年最好施加3次甚至3次以上的肥料,在3月白芍苗长齐后第一次施肥,这次主要以添加含过磷酸钙、肥饼的畜土杂肥为主;第二次施肥最好在5个月后,用添加了一定量的尿素水去浇灌;12月中旬进行第三次施肥,主要是补充磷酸钙和肥饼,要以复合肥的形式添加,使用穴施即肥料深埋在勺头附近的方式施肥;第四次要施加的肥料则应为高磷复合肥,施肥时间应该在春季进行。
白芍病虫害主要是灰霉病、软腐病和叶斑病等。灰霉病主要是为害白芍的茎、叶和花,使之发生病变。初期白芍的叶面会出现成圆形的淡褐色斑点,中期茎部会出现梭形病斑,后期则变成灰色霉状物,其能使茎部全部腐烂。为了防止这些病虫害,种植户需要合理密植,这样既利于通风,又能更有效的吸收养料;适当施加磷酸钾肥,增强白芍的抗病性。种植户在种植前首先应该选择无病的种根,在播种前应将芍头和种根在35%的代森锰锌药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种植。假如还是有病发的征兆出现,在初期种植户可以通过定时并交替的喷洒稀释的乙磷铝和多菌灵来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白芍一般在种植第四年后才能收割,在8月上旬到9月中旬的时间段内,芍根粉的质量一般是最好的,不仅晒干的比例高,白芍的成色也比其他时间段好。到了10月份后,芍根开始自我退粉,这时白芍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因此而降低。白芍的采收人员在采收白芍时应该选择天晴地干的时间段,将芍药的根部全部挖出并去土,芍芽要留下做种芽,在采收人员将芍根切下并晒干处理后就可以入药了。芍根有大、中、小之分,分开放入沸水浴中,不断翻动,等到芍根开始变白,表面开始出现气泡时,迅速把它们放置到冷水中,用工具(竹签或刀片)把褐色的表皮去除,防止日光下自然晒干即可。
运用科学的方法种植和采收白芍,能给种植白芍的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掌握了白芍的种植技术,并加以运用,可以实现白芍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