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农”服务的职能部门,脱贫攻坚既是主场,更是主业。2016年,我们创新帮扶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在省级贫困村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建立“现代化棚膜设施+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兴隆村紧邻G202国道,交通十分便利,近两年葡萄、叶菜、食用菌等产业逐渐形成了一定基础。我们瞄准兴隆村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经过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以特色果蔬为脱贫主导产业,为城市配套编织“菜篮子”,发展“果园子”,实现精准脱贫。
一是多措筹资,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收益。兴隆村棚膜果蔬示范园区项目2016年2月初立项,按照边建设边生产的推进原则,3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7月份兴隆村74栋温室大棚全部建成投产。园区占地面积11.1公顷,建有标准化塑料大棚64栋,高效日光温室10栋,以及500平方米产品包装区和办公区,总投资接近700万元。作为包保部门我们直接投入资金80余万元,协调争取资金300多万元。由于设施得力、品种优良、茬口精准、口感上乘,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上市后广受市场欢迎。当年生产两茬蔬菜售价均高于同期市场20%水平,园区实现了当年建设生产、当年分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以上率下,开展保姆式技术指导和服务。我们选派了具有20多年从事园艺生产经历的吉林市园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蔡来臣担任兴隆村第一书记,全程指导园区的生产和管理。依托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专家驻村服务,针对生产环节出现的技术难题答疑解惑,印制发放《扶贫产业技术手册》10000余册。同时,在春、秋两季用工紧张时期,我们组织系统干部分批次深入园区开展义务劳动,确保定植、采收、销售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我们指导按照无公害标准种植,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协助园区注册了“大岔屯牌”果蔬商标,并申请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帮助园区产品打市场,从领导到干部已先后购买8万元果蔬帮助推广。同时,积极组织“携手扶贫”活动,推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兴隆村结对,在吉林市内建立3家“第一书记扶贫产品代言直营店”,扩大销售渠道。目前“大岔屯”牌无公害蔬菜已经走进了大型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三是突出“三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园区建成后,坚持集成创新,按照“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的要求,围绕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品牌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围绕“互联网+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分别投资2.4万元和15万元为兴隆村建设了“开犁网”电商村级服务站和可视农业设施,兴隆村黄瓜香瓜实现了网售,售价高于线下50%。同时,又投资15万元,为园区建设大型宽幅广告牌,吸引国道过往行人到园区参观和采摘,极大提升了园区影响力。依托10栋高效日光温室,园区实现了冬季不加温生产。两年来,园区相继引进绿箭、密刺、京蜜等市场反应好的品种,通过应用嫁接、四膜覆盖、立体栽培等先进技术,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资源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的发展格局。
兴隆村贫困户因病致贫占51%,年老丧失劳动力致贫占36%。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无差别覆盖全体贫困户,在落实扶贫产业项目的同时,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改革政策,提出了扶贫资金政府主导权+经营主体使用权+贫困户收益权“三权明晰”的扶贫收益分配思路和“村集体+土地入股+贫困户+产业能人”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2016年3月,通过各方协调组织,贫困村兴隆村成立了吉林省首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永吉县西阳镇隆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上级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一股一万元,103户贫困户每户一股;帮扶22万元作为村集体股22股;流转贫困户和农户土地入股,0.8公顷1股,共13.8股;吸纳村里的产业能人自愿现金入股,共110股,总计248.8股。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创新了土地变股权、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的“三变”模式。这种模式在土地流转、项目融资、扶贫收益三个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突破。
一是资源变资产解决土地流转难问题。建设兴隆村棚膜果蔬示范园区,涉及55户农民的11.1公顷承包地。其中,既包含贫困户,也包括一般农户。合作社采取“保底租金+按股分红”的分配模式,快速实现土地流转,破解了产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为园区后续顺利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资金变股金破解产业项目融资瓶颈。由于兴隆村棚膜果蔬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压力增大。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我们运用产业政策,一方面积极为兴隆村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资金,另一方面多次组织相关处室对土地股份合作模式进行论证和探索,创造性地在土地股份合作中引入“发展股”概念,不仅募集到110万元现金股,使项目建设得到顺利启动,更重要的是一批产业能人进入理事会和监事会,提升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三是贫困户变股东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永吉县西阳镇隆兴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让兴隆村贫困人口和一部分普通村民成为了共同经营产业的股东,股份合作模式把产业经营情况与管理者、贫困户自身利益捆绑到一起。随着合作社机制不断理顺,机构不断完善,兴隆村越来越多能人富人参与合作社经营。同时吸纳60余名贫困户股东在园区打工,月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租地有租金、入股能分红、打工能赚钱的脱贫带动效应。两年来园区实现收入300多万元,每户贫困户累计分红3500元,村集体累计增加收入10余万元,带动农户140户,兴隆村村民在园区打工收入合计190万元。
“三变”模式在项目顺利启动、后续科学管理以及增强全村扶贫信心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既解决了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难题,又兼顾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其他农户致富,实现了多赢。
扶贫先扶智(志)既是发展路径,也是战略选择。我们不仅具有产业优势,更具有人才优势。两年来,针对园区发展和合作社管理,根据兴隆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20多场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了开拓贫困村的发展思路和格局,我们组织兴隆村干部和部分贫困户到金丰现代园区、东丰农光互补棚膜园区、长春国信现代农业基地参观学习,并先后召开十几次解放思想座谈会和专家论证研讨会;为尽快让合作社步入正规,我们组织委扶贫办、农经处、计财处、农经站等相关部门多次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制度和管理业务培训。通过扶智与扶志并举,贫困户中存在的懒汉思想与依赖思想逐渐破除,“与合作社共同成长”成为全体股东的共识。一个“标准化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兴隆村百业兴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