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18 10:08代琳田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1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呼吸内科心理状态

代琳 田程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救治的9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分组依据将90例患者分成每组例数均为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值得在深入探讨的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9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有男24例,女21例,年龄28~75岁,平均(54.2±1.6)岁,病程0.8~11.2年,平均(7.2±0.6)年;觀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30~76岁,平均(54.5±1.8)岁,病程1.0~11.5年,平均(7.5±0.7)年。对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

1.2.1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就患者理解能力和疾病发展程度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告知患者疾病发生机制、防止措施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在熟知自身疾病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干预;定期举办健康知识交流座谈会,鼓励患者主动提问,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措施。

1.2.2 心理干预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情况;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每位患者寻找释放压力的正确途径,促使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保持平稳心态,推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1.2.3 用药干预

每次给药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功效、用法用量、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依据进行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判定。焦虑:低于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超过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得分不足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得分在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最终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9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研究数据输入至SPSS 21.0软件中,予以统计学处理,采用(x±s)的形式表示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大、病程长、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发展为危急症状,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这就需要临床加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之间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证明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负面情绪。

总的来讲,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负面情绪得带明显缓解,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 陈小菊.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1):1-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呼吸内科心理状态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