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政越
[摘 要] 对近三年A股主板非金融类的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依照非效率投资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能够在意愿以及实际操作两个层面对非效率投资的发生产生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非效率投资;机制;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13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030- 02
0 引 言
目前在经济领域,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投资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公司运营的成败。因此提升投资效率,降低非效率投资对于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意愿的偏差或者操作失误,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非效率投资使得公司的经营偏离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目前在学界研究如何降低非效率投资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按照非效率投资产生的机制,非效率投资有意愿性非效率投资以及操作性非效率投资。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公司决策者可能会根据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决策,导致投资意愿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具体投资项目中的评估、执行与预算等环节出现的问题都会造成投资的失误。非效率投资的机制不同,对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同。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未重视形成原因的差异进行实践分析。
1 研究现状
1.1 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都对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研究。研究认为高质量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降低非效率投资,同时部分学者认为货币薪酬激励对于非效率投资具有重要的推动影响。
1.2 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辨析
内部控制不仅仅与市场反应、资本成本息息相关,同时也会对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对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少量学者对此持相反意见。
2 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水平对于公司监督机制、高效运行机制的形成具有显著意义。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地监督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产生机会主义与发生偷懒的可能性,对于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保证管理者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投资,并提升有效性。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研究假设如H1: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假设中有效公司治理包含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的内涵。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合规目标。投资效率对于经营目标的有效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过度投资以及投资不足都会影响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有效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投资、行为控制以及投资效率的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公司内部的信息有效沟通以及公司执行的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司的决策者能够更为有效、更为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能够更为合理地做出科学决策。最后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公司内部的权力平衡,有效降低操作性失误。因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研究假设H2: 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
3 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择
研究中选用了A股非金融业企业作为了研究对象,并对公司发展的3年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要求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司没有发生经营异常的现象。数据的来源通过万得Wind的数据库获取,内部控制信息则通过对公司的年报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3.2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量度
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单位内部控制因素较多,因此要实现内部控制的度量难度较大,在本研究中为了能够对内部控制质量具有科学准确的度量,研究中采用了公司披露出的内部控制信息,并与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进行对比修正,实现了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度量。并将内部控制质量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的情况,并定义IC为内部控制表征值,当为低质量内部控制时,IC=-1;中等质量控制的时候,IC=0;高质量的内部控制,IC=1。
对于公司治理的度量,首先将公司治理分为激励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两个类别。根据中国企业的现状与治理水平的相关因素,分别从激励以及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对应变量的选取。监督机制中股东的持股比例,尤其是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独立董事以及机构持股的比例,同时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或者是具有利益关系的人,董事会的规模、监事会的规模以及会议召开的频率等。公司的激励对象主要就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他们都是公司的实际管理者,并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激励这部分对象对于公司的决策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整个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选取了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单位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前面提名的高管持股比例。研究认为董事是否领取薪酬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对激励以及监督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选取第一大成因作为公司治理量度的指标。
3.3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总体影响
为了能够科学得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应用了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数学模型建立以及OLS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中的分析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公司治理就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与过度投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些表明公司治理对于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意义。在研究重的假设H1得到了验证。同时内部控制的过度投资以及投资不足的回归系数也显著为负,这就说明内部控制对于控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假设H2也得到了验证。
4 结 论
为了能够研究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联系,在本研究中选用了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中根据非效率投资产生的机制将非效率投资分为意愿性非效率投资以及操作性非效率投资两个类别,并根据不同类别进行了对应研究。研究中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设,及公司科学有效的治理以及良好的内部控制都与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发生的机率。通过数学模型得出的结论为:公司治理能够显著抑制公司的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操作性非效率投资。
对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目前学界仍然有不同的观点,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就是对非效率投资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内部机制上对非效率投资两个类别的影响过程以及量度,这样的研究方法开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本研究构建了数学模型,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度量,并从回归分析系数对影响的大小进行了度量与数据表征,提升了研究的科学性;最后就是本研究首次应用同一个实证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以及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了同意研究,厘清了目前学界在这两个因素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作用的认知,提出了分工效应的理念,对于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学勇,何姣.扩张投资、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基于金融危机前后的对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7).
[2]刘畅,田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投资效率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1(13).
[3]韓莉.优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23).
[4]计方,刘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J]. 财政研究,2011(3).
[5]罗琦,胡志强.控股股东道德风险与公司现金策略[J]. 经济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