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丛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讨论如何规避各类风险,其中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对高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内容进行详细探讨,构建高校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预算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10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024- 02
1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1.1 运行机制
在预算管理中运行机制包括四部分内容:决策机制、運行机制、协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在大学中,《大学章程》是根本所在,它对学校的办学治学原则与事项进行规范,并对学校治理结构进行明确,依法治校通过《大学章程》加以体现。学校应当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财政工作小组等,强化学校财务管理,让国有资产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增加资产使用效益,让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得到维护。
1.2 内部机构设置
要想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就需要重视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对各个机构的职责以及权力进行明确,对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检查是否存在职能缺失问题。对于高校预算管理来说,需要对预算申报部门、财务部门、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划分各自的权限范围,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岗位进行重点考虑,明确其职责以及要求,让权利的制约性得到体现。在完成机构设置与岗位划分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当外部监管要求发生变化后,要及时对机构与岗位进行调整,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随着国家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需要积极调整相关机构职责,做到与时俱进,抓好项目管理,落实项目库管理。
2 预算编制
2.1 预算编制要具有科学性
为了充分掌握学校各个部门详细的经费预算,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校需要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第一,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候需要遵循一定原则,保证收支平衡,做到统筹兼顾。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历年预算执行情况做详细分析,对来年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要保证预算的全面性,将对支出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都考虑在内,避免出现财政赤字。以收入情况为依据,各单位对支出进行合理安排,做到统筹兼顾,在专项项目的上报问题上要分出轻重缓急,选择出重点项目以及备选项目。此外,学校需要对国家节约政策贯彻执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一般性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让学校的运行成本得到有效减少;第二,保证编制内容的完整性。学校在编制预算时要采取全口径编制的方法,将学校所有单位都覆盖其中,财务预算要包括学校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将收支、分配等都涵盖在预算管理中。如果单位存在收入项,需要从收入类别入手编制预算,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执行。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对学生与教职工的人数进行核查,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让预算内容更加完善,不存在漏项问题,核对预算的时间逻辑关系。
2.2 预算编制的规范性
学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具有良好的规范性。第一,预算编制需要具有规范的程序。通常来说需要先由学校下发关于预算编制的通知,各单位按照规定编制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预算草案,并上报财务部门进行初步审核,财务部门对收到的预算草案进行整理与汇总。之后财务部门要与各单位就预算草案进行讨论,对各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进行了解。分管财务工作的高层领导需要与财务部门进行联合审查,提出学校的预算方案并上报管理委员会。最后由党委常委会以及校务会共同商讨确定来年预算方案,并将预算执行方案下发到各单位,由各单位严格执行;第二,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学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通过集体决策,对预算方案、资金使用计划等进行审议,此外,还需要严格监督与审查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
2.3 预算调整的规范性
在学校预算完成编制通过审核之后就能够发挥出其约束性,学校内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对预算的严肃性加以维护,在执行预算时不能对其进行调整,要保证支出与预算的一致性。如果由于国家政策、学校政策出现调整,或者出现不可抗拒因素,预算单位需要提出申请做预算变动。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需要对预算调整程序进行明确规定,让预算调整同样具有良好的规范性。
3 预算执行
3.1 强化制度建设
作为学校财务部门,要在工作中对上级提出的改革措施加以适应,以内部控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从学校实际财务管理情况出发,强化各项制度。预算的执行需要将制度作为依据,这就需要高校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预算能够有依据的顺利执行。
3.2 完善审批制度
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需要对部门预算负主要责任,这就需要执行“一支笔”的审批制度,也就是需要有主要负责人完成对本部门的预算审批。如果存在分权管理的情况,必须出具书面的授权书。
3.3 落实签审制度
在工作中要落实大额审批制度,按照报销额度由不同人员完成审批工作。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报销时要与预算进行核对,保证两者的一致性,并由专人负责审批。
3.4 落实收支两条线
对于存在预算收入的单位要对收入按规定上缴,在工作中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各项规定,严禁发生收入挪用、截留等现象,不允许任何部门私自设置小金库。
3.5 落实各项相关制度
在支付预算资金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对资金渠道进行划分,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制度,杜绝串户现象发生。在预算工作中必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校内各项财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让会计的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
3.6 分析预算执行进度
学校需要定期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对全校收入、支出等各项进度进行分析,如果执行速度较慢则需要对项目进展进行了解,并上报分析报告,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4 预算绩效管理
4.1 设计预算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进行绩效评价、预算编制等工作的基础,也是工作开展的有力依据,这就需要在开展绩效管理前先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对财政部印发的绩效目标体系文件进行研究之后,学校需要建設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4.2 监控预算执行
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的执行进度做充分了解,对项目执行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重视项目中期评价的开展,如果遇到执行情况不佳的项目,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4.3 开展绩效目标评价
在完成预算执行后,要根据绩效目标做出自我评价,并形成完整的自评报告,为学校的预算、决算提供内容,为学校之后的预算安排提供参考。高校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满足要求的项目决策评价体系。
4.4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在对领导班子、干部做年终考核时候需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各单位在提交年度支出评价结果时,需要让学校进行完整的考评。对于取得良好绩效结果的单位要进行宣传,让部门负责人将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推广。对于绩效评价相对较差的单位,要在编制预算时候进行削减。预算执行能力会对本部门的运转产生影响,执行能力差还会给学校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4.5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第一,要重视开展绩效管理相关的学习与培训,树立起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指导学校预算工作的展开;第二,按照正确的工作思路开展预算管理。在实践中要从传统“多要钱”向着“管好钱”转变,在工作中体现出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绩效管理的作用下促进项目顺利完成;第三,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取得的成果加以应用,让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出最大作用;第四,对绩效目标与决策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建立起学校统一的指标库,对绩效数据进行累积,支持预算管理顺利开展。
5 预算监督
学校财务部门要严格监督控制学校各级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上报相关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在预算执行中出现问题需要分析、讨论,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作为学校的审计部门,需要在常规工作中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项目开展前对预算的编制以及调整进行充分了解,在审计中应当对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审计中存在问题,要对其进行纠正,还需要针对问题制定有效措施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在整改之后需要对整改情况进行再度检查。上级主管部门需要重视审计与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学校要端正对检查工作的态度,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予以配合,借助检查的机会促进制度的完善,对于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和责任部门进行交流,研究有效的整改措施,落实各项整改制度。
6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形势,同样也需要面临更多新问题,这需要对高校内部的财务控制进行思考与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S].2014-08-31.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S].2016-04-20.
[3]许江波,李春龙.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4] 李现宗.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