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浩
在辩论时,可以按照对方提出的论点,利用“反唇相讥”,返还给对手;也可以针对“对方”的讥讽之词,运用点睛之语,剖析问题要害,使对方陷入不利境地。王蒙对外交往中运用反唇相讥的方法和对手舌战,常常反问得对手发懵。
1993年在波士顿,王蒙遇到一名家庭主妇,她问王蒙:“中国有12亿人,是真的吗?”王蒙答:“是真的。”她马上反应:“12亿人,人人都在工作,太可怕了。”王蒙问:“如果12亿人谁也不工作,是不是更可怕?”她说:“这倒也是。我还没有想过。”
为了驳斥这位家庭主妇人人工作太可怕的观点,王蒙承接对方工作的話题,把人人都在工作的情景反转成人人都不工作的情景,让对方思考,使对方觉得都不工作更可怕。王蒙利用情景反转反唇相讥,把相反的情景返还给对手,令其发懵了。
1982年,在纽约圣约翰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个靠与美国女子结婚取得美国公民身份的中国青年新移民突然来到会场,大呼小叫地读了一纸“告中国作家书”,说是中国有许多问题,他质问道:“请问中国的作家们,你们到哪里去了?”会上所有的人都看着王蒙,王蒙回答:“中国作家在中国做自己应该做与可能做的事,那么请问这位中国青年才俊,您到哪里去了呢?您准备做些什么呢?”人群中传出了笑声。
承接青年“你们到哪里去了”的讥讽之词,王蒙把问题主角的身份反转,问对手到哪里去了,揭穿了对手逃避困难和问题的本质,使这个青年陷入尴尬的境地,无言以对。反唇相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心里有苦说不出。
一位欧洲的朋友向王蒙介绍国外将茶叶粉碎装入渗透纸袋的“茶包”,建议中国人今后这样饮茶,喝起来更方便。王蒙回答说:“确实方便,但是我怀疑国人是否会接受这个建议。中国人喝茶不仅是喝,也是选杯、抓茶、舀茶、泡水、观看、闻嗅的一系列官能感受。例如龙井的两叶一芽,银毫的叶叶直立,例如绿茶之绿与红茶之红。还有,即使是最理想的茶包纸,参与到浸泡过程中,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气味呢?”
王蒙承接对方的建议,先承认茶包很方便,然后提出自己的怀疑。王蒙用反转手法反唇相讥,说茶包没有茶叶的观影体验,揭穿茶包的谬误是剥夺了人们喝茶时最美的观影体验过程。王蒙反转观影体验,让茶包建议显得幼稚可笑,也让那位欧洲朋友无地自容。
反唇相讥就是指受到无理指责后,借势反过来讥讽对方的一种反驳方法,一般是承接对方讲话的内容,进行反转,从而反戈一击,揭穿对方的谬误本质。这在对付诡辩者和那些蛮不讲理的对手时,往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