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初探

2018-01-18 10:03徐睿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2期
关键词:舞蹈心理大学生

徐睿甜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年轻群体在这一阶段表现出特定时期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不自信等阻碍大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升艺术素质修养,同时通过优美的舞姿、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舞蹈中得到心灵与精神的陶冶,在不断的互动学习中增进与人交往的能力。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问题,试论舞蹈课堂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舞蹈  课堂  心理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10-02

高校不断扩招,经济飞速发展,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的深化与变革让每一位现代人普遍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对刚踏入校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社会竞争的压力,自身生理及心理成长的不平衡、新环境与新群体的不适应、大学规划与个人能力的不匹配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引导加以解决,后期往往会发展成心理不正常、心理疾病等问题,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了解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新一代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心理现状

1.1自我认知的缺失

自我认知的缺陷造成了实际能力与盲目自信的矛盾。从高中到大学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储备了一些知识,对自己的个人能力评估过高,造成了盲目自信的特征,这在今后的学习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不爱学习,轻视个人能力的培训,爱生气,不和群等特征。

1.2社交能力薄弱

进入大学后,在宽松且紧张的学习氛围里,学生们渴望结交更多的好友,以增加自己的大学认同感。但因过去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对如何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如何运用技能与技巧等方面表现的相对薄弱,如此时不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引导将对后期个人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1.3个人情绪不稳定,对就业持焦虑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由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企业招聘等竞争激烈的就业方式,新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在招聘单位中有了自己的选择,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招聘符合单位发展的人才,这种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在就业前还处于成长阶段,个人理想单位与现实结果的矛盾,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造成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神经衰弱,心事重重,反应迟钝等心理及行为上的不健康表现,根据调查在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焦虑症占比在22%-30%之间。

2.舞蹈课堂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舞蹈心理治疗又称舞蹈/动作治疗,简称DMT,是一种“运用舞蹈或动作过程,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舞蹈与心灵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共同体。舞蹈是不用语言的肢体运动,它伴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运用肢体展现内心的喜怒哀乐,向观众阐释内心的思想,舞者举手投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其内心的一种语言。因此可以说,舞蹈是心灵的产物,它是运动着的精神,也是内在精神的外化。

舞蹈教学是大学生美育培养的重要依托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对学生参与舞蹈学习与不参与舞蹈学习的学生对比发现,参与者呈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等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不仅可以促进舞蹈教学本身,还为心理教育拓宽了育人新平台。

2.1 舞蹈课堂与心灵创作的统一

舞蹈课堂中的作品都需要有时间、空间、人物上的三者统一,舞蹈课堂作为实物性的创作空间存在着,宽敞明亮的教室,透明的玻璃窗,高大的镜子,让学生在走进教室的同时瞬间感到心里豁然开朗,透过玻璃看见外面的天空让心里空间变得更加宽广,通过镜子反射学生肢体的动作,是快乐,是忧郁,将内心感受反应在肢体上。在实景空间的影射下激发心灵空间的创作思维,将心灵思维展现在舞蹈课堂实景空间里,从而达到人、景、物三者的统一。

2.2 舞蹈教师与学习对象的统一

舞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者间互通体验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授课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步是课堂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主导者首先要积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是什么,通过观察、聊天,询问等方式掌握学生学习舞蹈的出发点,在摸清目的后,带领学生慢慢走进舞蹈课堂,授课内容上做到由浅入深,让学习对象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在动作上慢慢提升自己,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发展。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是教学的验证者,两者只有相互统一,才能构建出有效的舞蹈课堂。

2.3 舞蹈课堂与内心世界的统一

舞蹈课堂作品与内心世界追根到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舞蹈是内心世界的呈现,内心世界由舞蹈呈现。舞蹈的产生是创作者对现实社会个人感悟与思考的结果,课堂作品以人体为工具,伴随不同的音乐节奏,在有组织、有规律的情况下完成优美的肢体语言,从而提炼出内心真实情景的写照。舞蹈创作者内心思想与主题的刻画过程是舞蹈作品创作前期准备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创作者内心提炼主题,思想与现实碰撞的时刻,在明确作品主题后如何将内心思想抒发展现出来,这就到了舞蹈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即舞蹈编创。舞蹈编创是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恰当的音乐烘托下借助肢体、运用代表性的动作展现内心真实的感受。舞蹈是一幅流动的心理画卷,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洗礼,舞蹈作品要接受观众的检验,让观众看懂,读懂作品背后的思想,对人民思想有所启迪是舞蹈真正的意义。

3.舞蹈课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3.1积极评价,促进自信心的成长

俗语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积极的评价在学生智力培养与人格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时有效的给予学生鼓励,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变得积极乐观,做事主动,善于思考,勇于探索。

3.2加强课堂互动,促进人际交往

课程互动主要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建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做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差异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让他们把爱的力量化作动力,克服紧张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互动。

3.3 完善自我认知,克服迷茫

结合舞蹈课堂,让学生在舞蹈中完成自我认知,以舞蹈为手段促进学生明确目标,克服自我迷茫。例如课堂上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跳舞,怎么跳舞等,通过引导让学生设定自己的大学目标,并鼓励用积极的行动完成目标。

4.良好的舞蹈课堂对大学生培养的意义

4.1培养大学生开拓的思维

舞蹈课堂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开拓大学生思维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课堂通过舞蹈赏析、舞蹈表演、舞蹈创作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感受动作背后的意义,让肢体与想象相结合,这一过程正是开拓大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就像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4.2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首先要做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成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打破舞蹈传统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将舞蹈动作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方式,形成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活动。

4.3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舞蹈课堂作为艺术实践的第二堂课,极好的促进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舞蹈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的变化形成了不同或相同的动作,在教学中教師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角色责任感。通过舞蹈课堂在让学生感受舞蹈魅力的同时,树立大学生良好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赋予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冯婷.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书育人 2014年01期

[2]司淑梅,杨子良.浅谈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J].少年体育训练 2009年02期

猜你喜欢
舞蹈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冰上舞蹈搭档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和舞蹈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