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金玲
【摘要】生命安全是万物之基,脱离生命,个体一切活动无从谈起。近年来,学生生命与安全事故屡屡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与重新思考。学生自身对生命的看法以其生命观形式呈现。本研究以Y幼专幼师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658名幼师专业学生,调查其生命观以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结果表明,87.52%的学生思考过死亡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表示经历过财产、交通、意外等安全事件以及个人心理危机事件。其中,意外事故和个人心理危机、交通事故和人身安全侵害被认为是对学生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覆盖范围广,形式多样化,取得较良好效果,建议适度增加体验式生命安全教育。
【关键词】幼师专业 生命观 学校 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06-02
一、引言
生命是个体参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离开生命,个体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近年来频发的女大学生失联、校车安全、校园欺凌、自杀等事件不断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事故中每一个年轻生命的丧失对当事者本身、对家庭无一不是毁灭性的损失,令人扼腕叹息而又无可奈何。如何进一步做好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对危机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成为家庭和学校的重要议题。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如何?他们是否掌握了充分的生命安全知识和能力,即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如何。上述两个问题成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二、调查研究与设计
本研究以Y幼专幼师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样幼师专业男生96人,女生561人,共658人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幼师专业学生生命观和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结合本人一线教研观察及访谈,获得资料信息如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生命观调查
经问卷结果调查统计,328人(49.92%)认为世界上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178人(27.09%)说不清,持中立态度。151人(占22.98%)明确表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自由、尊严、亲情和爱情等因素。
上述结果表明,生命的重要性及价值获得学生普遍意义的认可。除宝贵的生命以外,还有自由、尊严、爱情和亲情值得人们去追求,这些可划归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这也是幼师学生思想追求进步的体现。
进一步调查其观念中生命的价值平等性,也出现类似的分布,不过态度更明朗,67.88%认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16.59%说不清,态度较模糊,15.53%认为现实生活中,生命并不平等。该数据说明学生在关注生命平等,也关注现实,对生命价值的考虑有了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并希望尽己所能推进生命平等与公平正义。
生命可贵,幼师学生对待生命的价值追求情况如何。通过调查,高达83.74%的学生认为生命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是获得归属和爱(69.6%)、尊重(62.46%),当然也有少数23.1%认为生命价值在于追求吃喝享乐需要的满足,以及其他情况8.97%(如实现父母愿望等)。
上述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生命价值追求较为理性,突破吃喝享乐等低层次需要满足,追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归属和爱以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
生命的价值如何体现,体现在学生心目中对成功人士的定义中。首先身体健康、心情愉悦(87.84%),家庭幸福美滿(82.67%),有知心的朋友(80.4%),自我价值实现(77.96%),可观的经济收入(73.86%)、有丰富的学识素养(72.49%)和选择的自由(71.28%)。相较之下,较高的社会地位选中率约39.06%,也其他要素相比,显著偏低。
学生关于生命的价值呈现出较高水平的认知,而关于生的对立面——死亡的看法如何,本问卷也做了相关调查。从没有思考过死亡的人群仅占12.48%,74.73%的人思考过死亡的问题,12.79%的学生经常思考死亡。
具体探讨学生对待死亡的看法,58.14%的学生认为死亡是一种必然结果,能够坦然面对,其次,26.33%学生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持害怕和敬畏的态度,5.48%的学生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4.72%拒绝思考和谈论死亡,剩余5.33%其他观点如对生的留恋等。
该数据提示,死亡教育也应成为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尤其数据显示经常思考死亡的学生高达12.79%。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需要了解其关于死亡的认知是否理性,是否正在经历挫折或创伤事件,是否需要支持和帮助。因为,对死亡的态度也反映了个体对于生的理解和生命价值的判断。
对待死亡的态度分布如下,58.14%认为死亡是一种必然结果,能够坦然面对。26.33%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害怕和敬畏,5.48%的学生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4.72%拒绝思考和谈论死亡,以及5.33%其他意见(对死亡的看法矛盾犹豫等)。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是较为理智的。值得警惕的是:在经常思考死亡的84名学生中,15名学生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当被直接问及是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时,有22名(3.35%)学生经常产生自杀的念头,244名(37.14%)学生偶尔产生自杀的念头,合占40.49%。将近半数的比率值得关注,也进一步说明生命教育的必要和不可缺失性。
产生自杀想法的学生是在何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如下图统计,学生感觉自身无价值感时最容易产生自杀念头,重大创伤事件次居第二,再次人际关系、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都可能引起学生产生自杀念头。
排除重大创伤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冲击,幼师学生对自身存在感、价值感的高度追求也符合青春期学生自我关注,寻求自我价值、肯定的心理特点;人际关系冲突成为学生产生轻生念想的第三因素,体现青春期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重视,与该阶段学生追求尊重、寻求群体接纳归属感的心理特点一致。
基于学生对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的关注,本研究进一步了解其价值感现状,结果如下,58.755%评价自身生命非常有意义,弥足珍贵。32.12%评价有时有意义。还有6.85%和2.28%的学生对自身生命价值评价较消极,觉得自身生命可有可无甚至完全无意义。
学生衡量生命价值感的标准往往与目标实现程度相联系,目标实现程度高,个体往往自我肯定,价值感强。反之亦然。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调查幼师学生个人目标现状,结果如下:有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233人,占35.46%,有短期目标,无长期目标的有215人(32.72%),目标不定,因情况而变的有167人(25.42%),而完全无目标,感觉迷茫的也有42人(6.39%)。
学生中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者合占31.81%,将近三分之一。根据研究假设,这些同学容易产生生命体验感不高。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该点。
有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学生78%感到生命非常有意义,弥足珍贵,20%感到有时有意义,仅仅2%觉得无意义,忽略不计。没有目标和目标不定者体验到的意义感显著低于有明确目标者。
(二)生命安全影响因素
生命安全除个体自身这一重要因素以外,外来因素对个体生命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根据调查结果,学生自述经历较多的依次是财产安全(被盗、骗、勒索)、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网约车安全)、意外事故(动物咬伤、食物中毒、溺水等)、个人心理危机事件(抑郁、焦虑)等。
学生自我总结,因安全防范意识不高、贵重物品保管不当而发生丢失被盗;中高年级学生参加校外兼职时,容易被一些诸如打字员,工资日结这样的低门槛、高回报的兼职信息吸引而被骗;被勒索事件往往涉及校外人员,如近期报道较多的校园贷事件,私下了解我校也有少数同学涉及,所幸发现及时,及时处理并警示。总体而言,财产安全事件往往涉及金额不大,但发生频率最高,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对生命安全的威胁相对较小。
学生自评其他安全事故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明显,意外事故、个人心理危机、交通、人身安全和食品安全,自然灾害和消防安全。其中,消防事故对生命安全威胁性相对较弱。经详细了解,学生经过学校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演练教育,自评已能基本掌握火灾、地震等逃生知识和技能。
遇到生命安全事故时,学生首选是向老师和家长求助(78.12%),并注意加强防范(71.12%),其次是直接报警(63.53%)向同学求助(42.55%)少数同学(5.32%)选取自认倒霉或其他(5.93%)。
发生生命安全事件的原因,幼师学生自我归因主要是自身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75.53%),缺乏安全防范意识(66.87%),外界原因:社会治安差,外来侵害多(37.54%),学校安防不足(25.08%)及其他(7.75%)。
上述数据显示,遇到困难及危机事件时,教师和家长还是学生的首选求助对象,其次才是报警和向同学求助,说明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心目中权威性和信任度较高。家长和教师应充分应用这一优势,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充分渗透安全知识教育,有机会进行技能演练,提醒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开展现状
调查显示,学生自评其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69.76%)、家长(61.4%)、社会新闻媒体宣传(60.49%)以及个人自身经历(56.99%)及其他(5.47%)。学校、家长、新闻媒体及自身经历不相上下,相辅相成,都为学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当然学生反映,最专业生命安全知识及技能还是来源于学校教育。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与家长临时、偶然的补充相比,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更系统也更全面。
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涵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保健、自然灾害防护、人身伤害防护等,内容涵盖范围广,几乎涵盖了学生可能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说明近年来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开展逐渐全面,且卓有成效。
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其他课程渗透、专题讲座、实地演练等形式,还包括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验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等。所有方式中,学生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体验教育(如进入养老院、医院进行直观生命体验)、实地演练以及建立健全配套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以及相关学科渗透。学生认为到医院和敬老院、福利院等可以让他们对生命获得更直观的体验,从而更珍惜生命和健康。心理健康也获得学生普遍的认可和日益重视,也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87.67%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开展专门针对女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此外7.46%持中立意见,仅仅4.87%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开展专门针对女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忽略不计。
四、建议与策略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Y幼专大多数幼师学生生命观较为理性,能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与宝贵,生命的价值在于归属和爱、实现自我价值等高层次需要。但是,面对更深层次如对死亡、生活目标等问题显得欠思考,有待于进一步引导和深入。结合上述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学校生命教育内涵添加死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生命观
生命因死亡的威胁而显得弥足珍贵。生命安全,老生常谈,学生耳熟能详。然而未真正与死亡相对比,学生很难体会生命的紧迫与不可复制。尤其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一直对死亡忌讳有加,很少提及。然而生活中,死亡无法避免,学生甚至成人在面对亲人离世无法接受,否认拒绝接受死亡,引发创伤应激障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
(二)生命安全教育具体化,与短期目标和人生规划相结合
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如何帮助学生更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体验自身价值感,从而减少因价值感不足而导致的自杀。个体价值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累积,可协助学生从制定生活短期目标开始,通过小步子、自定目标、及时强化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在其逐渐完成短期目标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并不断累积价值感,慢慢建立自信。在此基础上然后与生涯规划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长期目标,远大理想,分解目標,在不断完成分解小目标的过程中,充实成长进程,强化学生存在感和价值感。
(三)生命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适度增加生命体验教育
Y幼专多样化的生命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安全知识宣讲以及实地消防演习等保证学生能初步了解生命安全逃生的基本常识。但是在具体生命意义的拓展上,缺乏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很难在知识的传递或技能的练习中强加给学生,需要学生自主主动的思考。而这种主动的思考往往得建立在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直观体验中。也如调查中提倡,适度增加生命体验教育,如适度提倡学生到医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看、去听、去体验,也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开展专门针对女生的安全防护教育
女生群体,生理力量薄弱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针对女生的性侵、网约车失联,空姐遇害案,校园女生欺凌事件不断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女生需要专门的安全防护教育,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调查研究也证实该观点。学生希望学校针对女生给予更专业的安全防护教育和指导(如安全知识,基本防身技巧,不同场合安全防范知识,遭遇意外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以及法律常识)等。除女生加强自身防护以外,女生更希望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理解和保护,尤其是网络环境下。
五、结语
生命安全无小事,对幼师学生开展生命观及生命安全教育研究只是一个开始,学生生命观的成熟、理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基于调查结果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提出上述点改进意见。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研究过程 发现不足和问题,本课题组会进一步关注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生命观动态,收集资料,为学校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数据,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武小高.赵楼中学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2]李芳佳,杨军,黄笃倬.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128-130.
[3]解艳林.生命教育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思路[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