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成峰
摘要:穆时英作为新感觉派的一位代表人物,其被推为新感觉派圣手,其创作被后人所称道,《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是穆时英早期的作品,其作品发表初期受到瞿秋白的严厉批评,现在再回首,在新时代下重新看待这部作品观感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角度来看穆时英的这部作品,解读作品中人物的二重人格,体会作品内涵,发现其中新意。
关键词:恋爱;二重人格
一、引言
《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发表于1931年,它是当时十九岁的穆时英创作的。年少时他就展现出文学上的创作才华,并被施蛰存所欣赏,其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就发表在《新文艺》上。一角丛书的主编赵家璧向穆时英约稿时回忆道:“他给我的一个中篇,题名《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那时,我们学校已实行男女同校,新的女生宿舍也盖起来了,有一个女同学开始和他搞得火热,隨后把他丢了。于是他把他的生活经历用表现都市生活的新的技巧手法和意境,创作了这篇富有意识流风格的小说。”[1]
二、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其实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的“人格三部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格三部结构”这一学说认为人格是有三个部分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具体是指以内心快乐为主导来寻找满足感,寻求刺激而不顾客观现实不考虑社会规则;自我则是指理智与谨慎,它是以现实的客观规则来作为行动的指南;超我则是指一种深潜内心的道德的束缚和约束。“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之间是相互冲突的,而本我(力比多)受到自我、超我的压抑和限制,一旦超出一定的限度,人的精神就会出现分裂,从而形成二重人格现象。”[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引申出的这一学说为作家二重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穆时英甚至承认自己也有二重人格。[3]穆时英从“普罗小说之白眉”到“新感觉派圣手”这种风格转变体现在其作品中,在《我的生活中》这部作品中就已经提到了自己的二重人格,其笔下的人物也具有二重人格。
(一)“我”的二重人格
故事主人公是我和美艳女子蓉子,两者都带有二重人格。
女主人公蓉子是“我”的同学及恋人,极具女性魅力。男主人公被她吸引,欣赏她的颜值,渐渐也被她的内涵吸引。小说开始就写道“我害怕起来啦”,确实是被吸引,“我”一方面是挣扎着不去,明白自己在一个危险的处境,另一方面又难以决绝地抵制住蓉子的诱惑,本能控制了我的行为。“我”依从快乐原则寻求情感上的满足,虽然超我及自我告诉自己危险,虽然糟糕,可是仍旧忍不住去想她。
(二)蓉子的二重人格
出生优越但没有婚姻选择权的蓉子认为结婚必须要挑选一个丑笨的做丈夫才好,这样她消遣男人。蓉子随着自己高兴把男子们当作消遣品,并享受着消遣品所带来的快乐,这是她的本我,而专爱我则是受现实抑制的内心的超我及自我。最后蓉子的那双黑玉似的大眼珠正深情地望着我,劝着我要想开。另一方面她也是看消遣品般对待我。
(三)二重人格的对弈
蓉子与“我”的恋爱过程就像是彼此智力上的较量,也正因为这样,“我”看待蓉子与别的女孩子不同。蓉子是“消化不良症”而“我”则是“女性嫌恶病”。
恋爱中的男女双方就像在博弈,好比情感拉锯战。蓉子是充满诱惑的尤物。青色的信封中挑逗撩人的话语使我情不自禁一步步走向她设的情爱圈套。我一方面想要拥有蓉子掳获她的真情,这是我本能的渴望,但是理智与审慎又让我对这段恋情产生怀疑。我软弱无力。我强求着索吻,迫切地希望得到她真正的爱,而不是处于消遣品的层别上。后来我了解到蓉子也有她的烦恼,不想被婚姻禁锢被丈夫孩子包围。其实蓉子的思想比较新潮。在那个下雨天蓉子不见了,晚上出现即是差不多告别了。静安寺路也没有她所谓姑妈的门牌。我为着这段逝去的感情生了病,可是最后明白自己不过是她的消遣品,最终陪伴在侧的是手杖和吉士牌的烟。
三、结语
穆时英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中“我”一方面知道蓉子的情爱无非谎言和骗局,只是把跟异性爱恋当作生活的消遣,另一方面我还是依从本能渐陷情爱之中;一方面为着被欺骗而恨一方面又对她不想受到家庭束缚又同情。蓉子一方面依从自己内心不束缚自己想爱就爱享受着消遣品的爱来慰藉自己,一方面又为着对我的爱恋而两个多礼拜不出去,这大概是与其他的消遣品的男子有所不同。“我”孤独,她也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空虚的人寻求慰藉寻求爱,可是我只要她一个,她要的不止我一个。
这部小说带有穆时英自身恋爱的经历及体悟,恋爱中男女博弈及二重人格显见,彼此渴望真心渴望爱,蓉子与我的爱恋可以在现代男女恋爱生活中看到身影,也可以看到男性的“蓉子”与女性的“我”的爱恋,身份性别可以互换,其中的二重人格都会存在,这也是新谈此篇小说的新意。
参考文献:
[1]赵家璧.我编的第一部成套书——“一角丛书”[M].编辑忆旧,赵家璧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3.
[2]朱立元.西方当代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2.
[3]穆时英.穆时英小说全集[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