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静
我是一座石拱桥。
我是画家野外作画时的“模特”,我是人们精心保护的“文物”,我是乡村孩童们的“娱乐场”。但人们唯独忘记了,我是一座供行人们走路的桥。
其实,我也曾经辉煌过,往日的辉煌让我直到现在都满心自信。
我生于华夏,扬名于世界。我是华夏智慧的结晶,我是劳动人民的勋章。
我曾经有辉煌的历史。苏州的宝带桥、泉州的五里桥以及海内文明的赵州桥,各色的石拱桥,有的如长虹贯日,有的则如卧龙在野。我既能作为皇家威严的门面,也在民间为乡亲们带来方便。
如今我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我常常听到人们在呐喊:“快把这石拱桥拆掉,换成更现代化、更先进的桥。”即便是听惯了人们这么说,我依然很自信:更现代化的桥即使更先进,也离不开从我这里学到的架桥原理,终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我独一无二的价值。这个声音在我的心中不断重复。
我自信,因为我的身上早已经铭刻了无数的文化印记。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是怎样一座长桥,让刘禹锡生出“看斩蛟”的豪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又是怎样的桥,与明月、玉人共同织就了一幅妙图。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们为我写下过篇章,我又见证了多少朝代江山社稷的更迭。一个个的文化典故就像是镶嵌在我身体里的一颗颗珍珠,它们早已经和我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但如今我的身上被乡野村夫写上了血红的“拆”字,我听到无数的乡民们的怒吼声;我看见一座座的石桥永远地倒下,我看到人们在碎石末中欢天喜地地“拥立”起一座座的鋼桥。我仿佛已经在这个时代毫无存在的价值,仿佛我处处都不如西方先进技术造出的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坚信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里,我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自信,西方的桥无法完全取代我的位置。当孩子们跟着老师读“二十四桥明月夜”时,他们岂能不知道中国传统的桥是什么样子?乡野僻壤中的小河小溪,又何须尽换成千篇一律的现代桥?在人们推倒一座座坚固可用的石桥之时,连同石桥一起推倒的还有中国人那一份几千年来不曾丢失的自信。人们嘴上说着西方的月亮不一定比故乡的圆,却笃定西方的桥能够代替中国石桥。
我看到这个时代在一日千里地发展,在飞奔,在驰骋。人们不再有时间去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新鲜于全面西化的魔力。我不得不承认西方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但中国人在东亚土地上上千年所形成的文明同样不容忘记。
跨海大桥能跨越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我却跨越了深邃的时间迷雾。
我是一座石拱桥。我自信,我并非是人们遗忘在身后的历史,我见证过摇曳小船所寄托的相思。我自信,我并非是时代的弃子,我是古文明的遗珠;我自信,因为有自信的中国人永远都不会抛弃属于自己民族的瑰宝。
当人们夸赞“天堑变通途”的现代桥时,我相信人们同样不会忘记我,以及我的身上凝结的中华文化的印记,镌刻着中华历史的印记。“文化自信”的中国绝不会没有我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