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芬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濒危植物越来越来多,而濒危植物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对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最终,使得一些植物濒临灭迹,这些植物就被叫做濒危植物。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该地区的濒危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域,分析了造成了这些植物濒危的困素,并提出了对云南省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濒危;植物;措施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3-0175-02
1 引言
有科学家根据之前的调查推断,地球正在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资料显示: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是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中国的野生植物占世界的10%,在世界排名第三。
到现在为止,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技术不断进步,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的活动已经使得物种的灭绝速率增加了1000倍(薛跃规,2006)[1]。随着物种的消失,DNA中特有的遗传信息以及其他的特征就会永远的消失,其中的潜在价值也就无所追寻了,将成为千古之谜。生物群落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事实,那就是一种植物的灭绝会引起其他几十种生物的消失(李文军等,1993)。
2 云南自然地理特征
云南处于高原地区,空气干燥,而且比较稀薄,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改变而增减外,也会受到云、雨的影响(余志坚,2014)[2]。全省绝大多数的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 mm,但是受到冬夏季节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以及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相当的不均匀。每年的6~9月份是降水量最多的4个月,是全年降水量的60%。在小范围内还会出现降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也就是通常情况下的西边日出东边雨。市区的年均气温15.1 ℃,最热的时候月平均气温19.7 ℃,温度、湿度都很适宜,而且长日照,无霜期多,能见度很好,鲜花全年开放,草木四季葱绿,素有“春城”的美誉。
3 濒危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域
3.1 毛枝五针松
毛枝五针松(Pinuswangii)原产于云南东南部有石灰岩的山地,大多数生长在石灰岩山地里面的常绿阔叶林中或者是悬崖峭壁上[3]。原产地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17 ℃,极端低温也没有低于-4 ℃,极端高温达到32 ℃;年平均降水在1000~1500 mm,季节性分明,干湿分的很清楚,湿度在80%~85%。植物生长的地方土壤是赤红壤或者是红色的石灰土,多呈酸性,pH值通常在4.5~5.5之间。
3.2 馨香木兰
馨香木兰(Magnoliaodoratissima)特产于云南东南部的石灰岩地带,通常在常绿阔叶林的边缘地区。产地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17 ℃,极端低温也没有低于-4 ℃,极端高温达到32 ℃;年平均降水在1000~1500 mm,季节性分明,干湿分的很清楚,湿度在80%~85%。植物生长的地方土壤是赤红壤或者是红色的石灰土,多呈酸性,pH值通常在4.5~5.5之间。
3.3 华盖木
华盖木(Manglietiastrumsinicun)是云南省西疇县法斗特有的,现在只有7株大树。为原产地阔叶林的上层树种。虽然能开的花较多,但是结实效果不好。
3.4 马尾树
马尾树(Rhoipteleachiliantha)和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dyeriana)分布于滇、黔、桂的石灰岩地区,为阳性或者弱阳性树种,大多数生长在林缘或者是隐蔽度较小的林中[4]。原产地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 ~17 ℃,极端低温也没有低于-4 ℃,极端高温达到32 ℃;年平均降水在1000~1500 mm,季节性分明,干湿分的很清楚,湿度在80%~85%。一般是在红土地或者是石灰土(红色)生长。
3.5 屏边三七
屏边三七(Panaxstipuleanatus)是云南东南部有石灰岩的地方的特有种,喜阴,一般生长在有庇荫的常绿阔叶林下面。分布地区的环境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17 ℃,极端低温也没有低于-4 ℃,极端高温达到32 ℃;年平均降水在1000~1500 mm,季节性分明,干湿分的很清楚,湿度在80%~85%。植物生长的地方土壤是赤红壤或者是红色的石灰土,多呈酸性,pH值通常在4.5~5.5之间。
3.6 云南红豆杉
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etL.K.Fu)为常绿高大乔木,高40 m,胸径2 m。一般都是雌雄异株。主要分布于云南的滇西北地区,生长在平均海拔在1640~3300 m之间的中山、亚高山缓坡、沟谷、溪流两崖、阴坡或者是半阴坡。对气候的适应范围很广,主要是生长在红壤地、沟谷冲击土上。
3.7 望天树
望天树(ParashoreschinensisWangHsie)属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植物,树木的高度可以达到70 ~80 m,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以及向南开口的河谷地区,该地区属于全年无霜区域,湿润温暖,干旱潮湿季节分明,一年的平均温度在20 ~22 ℃之间,极端低温也没有超过2 ℃。平均海拔在350 ~1100 m之间,主要产于云南的勐腊、马关。
4 保护对策
4.1 加强和巩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对于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建立与保护,是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途径之一[5]。因为昆明市整个地区的濒危植物数量较多,而且分布的也比较广泛,那么,对于这个区域的濒危植物的保护方案,只能是就地保护和管理;因为一些濒危的植物是生长了很多年的植物,如果在没有确定其生活习性的情况下,贸然进行迁徙,势必会造成植物的损坏甚至是死亡。虽然昆明市现在已经有一批自然保护区,但是,这些区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在今后,必须跟进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培训,使得管理员的素质有所提升;对用于保护区的管理以及建设的资金,实行专人负责制度。endprint
4.2 加强宣传和教育
虽然现代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提升,但是,对于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还是欠缺,这就需要保护区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加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尽可能的做到家喻户晓,进而更好的保护濒危植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3 促进植物的利用和保护
通常情况下,不断的对植物进行保护,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植物。只靠单纯的保护植物不会遏制资源的减少,因为各种缺乏保护的开发确在不断的进行着。截至目前,对于植物开发利用的单位很多,但是,对于植物给与保护的单位却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单位会认为,植物就是用来开发和利用的;如果不开发利用,要这些植物有何用。昆明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有些自然保护区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如:石林风景名胜区、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等。那么,在这些自然保护区内必然会有濒危植物的存在,这样,就要求在景区内的活动,必须以生态旅游为主,侧重科普教育,防止生态的破坏。旅游区的一切开发活动的前提都必须是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4 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
虽然在昆明地区已经有很多单位和科研机构对这个地区的濒危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采集,但是,调查的范围和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对一些濒危植物进行彻底的调查(李革等,2010)。只有在摸索清楚本底的基础上,才能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对于受到威胁的物种给与优先保护。想要为今后的植物资源保护以及利用提供基本的资料,那么在调查的过程中就要细化调查的内容,比如总类、分布的地区、分布地区的生态条件以及为什么会濒危,然后建立相应的体系,从而掌握濒危植物动态规律,慢慢的完善植物资源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5 濒危原因
5.1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殖力的下降、失去生活力、遗传力下降以及适应力的衰竭等,这些都对濒危植物的生长繁衍有很大影响。因为大多数濒危植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生殖方面的障碍,比如花粉容易败育、雌蕊和雄蕊不能够同步发育、胚胎不能正常发育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些植物虽然能够结出果实,但是种皮异常的坚硬,種子的繁殖能力几乎为零,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播种,发芽率基本为零,自然更新能力也相应的很弱。比如黄牡丹(Paeoniadelavayi)(龚洵等,1993)种子在自然的状态是休眠的;兰科的植物种子极其微小,胚胎也没有发育完全,更有甚者是没有组织来贮藏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所以,通常大家都认为兰科植物的种子依赖共生菌的营养来提供萌发所必需的营养,这也许就是大多数兰科植物都濒临灭绝的原因。
5.2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肯定不外乎人为的和自然的。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倡保护环境,但是,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还是遭到很大的破坏。然后就是气候变迁,使得很多植物灭绝。部分得以幸存的植物也成为了稀有物种,比如银杏、苏铁类的植物。
昆明地区的很多濒危植物都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或者是观赏价值,人为的乱砍乱伐、过度的采挖植物资源,使得珍稀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坏。同时,由于政府对于重工业的重视,工厂的排污等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大面积的破坏森林引起水土流失、土地的沙漠化严重,最终导致植物无法生存。对植物的生存造成各类威胁的因素里面,人类的活动是最主要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薛跃规.濒危树种粗齿梭罗的生态学及其保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2]李文军,王恩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其价值[C]//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余志坚.气候对云南变成植物王国中的作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1):178~178.
[4]李 革,欧阳志勤,祁云,等.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若干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1):27~29.
[5]龚 洵,武全安.濒危植物黄牡丹受威胁因素初探[J].植物引种驯化集,199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