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绪+戴雨汐
【摘要】客舱服务与技能是高校空中乘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改革该课程的思路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带动空乘专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客舱服务与技能课程为例,以改革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客舱服务技能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
【关键词】客舱服务与技能;课程改革;项目实施;课程考核
近年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桂航)作为广西地区唯一一所布局有航空航天专业的高校,积极顺应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空中乘务专业作为桂航的特色专业之一,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出了服务区域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高校转型的重要内容,客舱服务与技能作为高校空中乘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既是对民航服务概论、商务礼仪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又是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等课程的基础。不断改革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对空乘行业的发展和空乘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客舱服务与技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未来将有50%的普通高校会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讲,课程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的扩大招生和新技术的发展,都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客舱服务与技能是一门实践为主的课程,传统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后距离空乘行业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师生的观念来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师生“教与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教,学生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学。现如今,很多学生并非真正地想要学习。课程改革的意义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单一的学习转变为“教学相长”。人才培养应该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设计有差异的课程,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进而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从社会需求来讲,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与当前的社会实际需求发生了断层现象。对于课程本身来讲,客舱服务是空乘人员与乘客直接面对面打交道的过程,是空乘服务的重中之重,客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形象。客舱服务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技能。当前大多数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即使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却对专业技能实践方面一无所知,从而出现了高等教育的“同构”现象,人才培养不能生根,无法落地,耽误了学生的职业前程。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客舱服务与技能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现如今,应用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将理念转化为实践。高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着力点是课程改革。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中乘务教学团队通过对市场和改革对象进行分析,将原有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再将项目带入课堂进行应用,边实践边授课,最后依托“空乘之星大赛”等活动采用“实践+考试+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
(一)课程设计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用型课程教育不是以升学为目的,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就业单位能力需求的毕业生。应用型课程体系应从职场需求出发,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根据对应的岗位去寻找典型的项目和工作任务。因此,我们应该从职称结构以及成长规律等多方面考虑课程的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整个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系统化”,将“产学研”相结合,将课程和工作进行解构和重组。如图1所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空中乘务教学团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客舱服务技能课程进行了解构与重构,设计出由简单到复杂的五个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实现了工作领域到实践领域的转换,从而形成完整的“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实施
应用型课程中的项目是教学的核心,项目的实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桂航空中乘务专业通过大量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人才,为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团队根据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改革后的课程大大增加了实践课的比例。应用型课程是教师在带有项目和任务的前提下,向学生传授知识,设定的工作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从而一步一步地培养学生在客舱出现任何情况下都能很好应对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项目驱动下学习,由原来的“让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由原来的“理论大于实践”转变为“知行合一”。客舱服务技能课程教学地点选择在模拟仓内,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自己进行角色分配,每一位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大情境”中的“小情境”。如,讲授特殊旅客服务技巧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模拟有旅客冲突时如何处理,这既是“紧急情况工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枯燥的理论教学获得了生机。最后再由学生将“小情境”表演成“大情境”,完成每一个项目。
三、课程考核
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特色在于课程的考核不仅仅是一张试卷,而是考核过程加入了实践部分和综合评分等多方位的考核。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生应该“看得见”“摸得到”,学习成果应该“可视化”。如图2,对于客舱服务技能课程,课程的考核由实践内容、考试内容、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采取椭圆形成绩构成,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50%以上。教学团队还为学生搭建了“空乘之星大赛”这一平台,空乘服务技能是“空乘之星大赛”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学生借助比赛,不仅展示了学习成果,还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收获了荣誉。并且大赛取得了很好的反响,邀请到的评委和社会各界嘉宾,如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机场等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工作机会,大量的媒体报道提升了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课程实践报告,对自己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我评定。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和课程总结报告等多方面评定成绩。
四、总结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各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改革。课程改革是从学科本位到学生本位的一种转移。对于空中乘务专业来讲,由于其主要担负着培养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所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型课程模式应该培养学生“能创新、能开发、能实践、能讨论、能合作、能总结”的“五个能力”,更注重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桂航空中乘务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学方式,客舱服务技能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尝试效果显著,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毕业生深受用人企业欢迎,同时还提升了高校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然而当前应用型课程建设大部分更重视形式,仅简单地调整实践与理论的学时,学生并未从中真正受益。另外,课程改革中仍面临着具有社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够完善,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场地、教学设备缺乏,缺少專门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等问题。只有切实去分析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标,才能为社会发展、地方发展、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闫绪.应用型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7(15):61.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1):1-6.
[3]冯君.浅析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客舱服务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2014(10):125-126.
[4]李红毅.客舱服务技能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分析[J].才智,2016(21):102.
[5]葛世伦.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