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用新的思想来指导新的实践,切实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农业绿色新发展中的新动能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转型升级也面临着新机遇。在继续履行好保供给、促增收两大职能的同时,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日益突显。通俗地说,就是由原来的“搞粮”“搞钱”,进一步扩展为“搞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拓宽了以往关于传统农业的思想认识,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推动农业绿色新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统筹好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生产两个方面。在宏观布局上,要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田园生态系统。在新产业和新业态方面,要更多开发农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乡村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面源污染治理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和保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农业生产本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从现实看,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生产模式难以持续,人民迫切希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能够尽快得到根本性改变。对此,群众有一个朴素的说法,就是“以往要温饱,现在要环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推动农业绿色新发展,一方面必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同时必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部署,抓紧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具体目标,加快推进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推动轮作休耕常态化,使农业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改善。要注意避免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做法,坚持以科学规划和区域布局为指导,不搞简单的一关了之。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有很大的改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为生产规模偏小,风险隐患还比较多;二是执法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从农产品的种类看,目前大路货的产品比较多,人民群众对绿色优质农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我们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奋斗和不懈努力的目标。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推动农业绿色新发展,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主要满足“量”向更加注重“质”转变,生产更多的优质品牌农产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臺。要积极回应社会对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加强科普工作,及时化解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情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