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产业的阐述和对京津冀地区几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体育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找出京津冀一体化下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面对即将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京津冀一体化下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编号:SZ17184 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体育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形式下的高校体育产业也迎来了春天。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束缚,缺乏市场意识,管理体制僵化,资金不足和经营理念落后等原因,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未能尽如人意。所以,如何更好地分配、利用高校资源,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
高校体育产业是高校体育与企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完善办学体制,提高经济效益。高校利用现有资源、场地设施,能更好地为学生及社会提供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高校以体育产业为中心,将体育生产、服务、消费统一化,不仅有利于满足市场经济对体育服务的需求,也有利于整合各高校的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加深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二、体育产业和高校体育之间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运动自身生产财富和提供服务为形式,以生产、提供和运动直接相关的财富和服务为工作内容的产业。高校体育产业,一般认为是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主要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和体育相关的产业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产业化管理思想与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最终目的是完善高校体育办学体制。体育产业作为各高校的无形资产,能使各高校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变相增加学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京津冀地区一体化下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稳定的消费群体。高校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学生、教师及周边社区群众。高校教师、学生健康意识比较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充裕。据统计,大学生中有60%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两次以上,大多数教师更是每天或者隔天一次。此外,学生还拥有超前的体育消费观念,在购买体育用品和办健身卡以及参加各种社团或俱乐部等方面愿意投资。高校教师的稳定收入和充足的业余时间、便利的地点,使他们成为锻炼的主要人群,并能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其中,这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专业的体育人才。我国高校拥有大量的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充足。他们在体育教学、训练、健身、培训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可以指导人们进行科学锻炼,还可以指导运动后的恢复和合理饮食。另外,他们对体育市场信息敏感,信息来源广,可以进行体育市场的开发或者为体育市场提供有偿的服务。
3.配套的体育场馆和健身器材。高校体育设施比较齐全,拥有标准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体育场馆、健身器械等,能够为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设施,在场馆管理上也相对规范。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扩大,高校场馆也在进行扩建和翻新。高校场馆的开发,有利于吸引大量社会群体,对于高校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不足
1.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性研究依然不足,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调控机制没有明确的规定。
2.高校自身体育产业化程度较低,与社会市场经济结合不明显,未能很好地利用相应的优势资源发展自身的体育产业。
3.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体育市场化还未成熟,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市场脱节,制约了高校体育产业商业化与社会化。
四、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
1.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高校自身运营的体育场馆租赁以及俱乐部、各体育协会、体育裁判培训表演、体育赛事等都已成型。
2.各高校都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体育产业,加大开发不同的领域。
3.合理吸收社会资源进行投资,与高校协同管理体育产业,共同管理体育场馆设施。
4.让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保持多形式、多方向,争取形成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条体系。
(二)存在问题
1.高校体育产业资金不足。由于高校本身不与社会经济挂钩,人们对高校体育产业的认知基本定义为公益性,使得好多高校难以创造自身价值,投入渠道又简单单一,资金严重短缺,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还未体现出它的价值,很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优势没有开发出来,影响了后备人才和专业高水平隊员的培养。所以,高校必须与社会接轨,广泛吸收资源,形成资源共享,资金有偿资助,合理引进市场机制来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
3.管理人才短缺,管理理念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体育教师都是体育专业出身,缺乏管理经验,经济意识不能达到合理程度,所以会存在很多决策不当的问题。
4.体育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无序。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障。高校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均由学校负责,经营主体是体育部门,关系混淆不清。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市场混乱。另外,在管理上,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归属问题,现有体育场所无序竞争现象等等,都是严重制约体育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对策及建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创新管理机制
第一,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是解决高校体育资源和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管理者应与社会接轨,了解大众需求,掌握市场动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endprint
第二,以高校场馆为基础,全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扩大,各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在不断创新,好多场馆已经能满足承接重大比赛的需求。这些场馆除了用于日常教学训练,应有偿地提供使用,更好地向学生和社会开放。
第三,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现在好多成果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其转化为实用技术,使这些产品或服务能最大地发挥起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体育产业服务。
第四,培养体育经济管理一体化人才,保证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需要既懂得体育职能和发展规律,又了解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全面型人才。抓住机遇,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能很好地发现潜在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
第五,发展俱乐部,面对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高校拥有各式各样的体育人才,拥有众多学生,应充分利用,合理引导,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投入到体育健身运动中,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第六,合理利用高校物质优势。高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在闲暇时间应规范地对外开放,吸引社会人员进行体育消费,不仅能为大众提供良好的健身场地,更能直接提高学校经济效益,是双赢选择。
第七,多与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成功的高校交流,学习经验,借鉴成功案例,互补优势;全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促进成果向产品的转换。
六、探讨理论层面上京津冀一体化下的高校体育产业
第一,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体育产业布局优化。京津冀地区的体育产业互相依存,互相互补,所以应从全局规划,促进分工合作,加强政府管理调控,优化产业走向,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
第二,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体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沟通,让京津冀三地体育产业充分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商品流通和配置,优化结构升级。
第三,有利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京津冀体育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思考,有利于从整体角度看待体育产业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其竞争能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体育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加快改革步伐,协调发展,走规模、结构和质量全面协调的新兴路线。
【参考文献】
[1]李鴻煊.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分析[J].成人教育,2012,32(03):107-108.
[2]曹建平.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05):501-503.
[3]刘大勇.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01):24-26.
[4]付治华,陈文远.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科技资讯,2007(06):139.
[5]于秋生,吴静祎,张良,等.京津冀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05):34-35.
[6]宋忠良,石申.京津冀体育圈发展战略中河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2):122,124.
[7]李欣.京津冀一体化机遇下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3):19-20.
[8]高敬贤.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4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