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然后论述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教师而言也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心理学;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应用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管理工作作为其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主要规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行为。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职业院校学生本身所掌握的知识不够,而且综合素质不高。对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针对青春期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找到良好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认知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主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分析心理学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期待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使得班级管理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析职业院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而且综合素质差距较大,甚至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厌学的情况,这对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再者这些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在处理问题方面非常不成熟。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下文重点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中学生所出现的典型问题。
(一)学生性格冲动
首先,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来源角度分析,他们大部分属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许多学生长期缺乏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比较少,有的学生甚至疏远集体,或者是被其他学生逐渐边缘化等。此外,由于学生还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遇到问题比较容易冲动,因此导致同学之间出现较多的摩擦。
其次,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基本属于90后,这一批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都具有强烈的自我个性,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这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
再次,从学生接受方面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由于思想方面的问题而比较容易接受社会中一些不良作风,这就导致他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使用不恰当的方式,并没有从自身角度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班级的管理工作开展,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二)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现,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并且还有极为严重的自卑感,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失去信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不足,很多想法都是通过周围朋友、家长等不正确的引导所带来的。例如家长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没有出息,而学生自己缺乏自主的分析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认同这一说法,所以在学习中就出现怠慢、放松等情况。
第二,教师的指导不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许多教师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常出席即可,并没有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方面加强引导,这就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第三,当前职业院校在班级管理方面没有做到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相结合,即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心理疏导以及引导,导致许多学生主观学习欲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放弃的情况。
(三)组织纪律较差
在课堂中,良好的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也是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高效接受知识的重要前提。但是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在课堂中的组织纪律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出勤率不高。这几乎是职业院校班级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冬天学生的出勤率更低,有的学生还出现连续三天不上课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是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和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自我认知不足等因素有关。参与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没有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做出明确规划,而且自己也认为职业教育不会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带来较大的帮助。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采取自我放任的态度。
第三个方面来源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存在缺陷。有的课程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他们在课堂中就会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或者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此外,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会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这就使得学生更加不重视课堂纪律。
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业院校实施班级管理的策略
针对职业院校班级管理而言,教师采取批评教育或者记过警告等方式难以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为了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教师从心理学相关知识体系中可以找到良好的方式,即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疏导,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且在学习方面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强化班级凝聚力
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中的责任感理念帮助改善课堂纪律较差的现状。心理学中的责任感主要指的是个人在生活中所承担的各种关系,这是社会与他人对个体主观认知的重要体现。在生活实践方面,通过强化个体的责任感可以促使其产生内心体验,从而可以唤起个体的责任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输入责任心的理念,能够让学生从思想认知角度逐渐提升自我價值,并且可以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就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以及被重视,并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有意识强化班级的凝聚力,例如组织相关的班级活动,帮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使得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通过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及集体荣誉感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能够主动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endprint
再次,教师需要适当鼓励学生积极承担责任,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价值,同时也符合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将责任感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能够使职业院校学生不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认识误区,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以及学习生活中,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压力
职业院校学生处于青春期,在遇到问题之后,往往会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这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而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心理学中的挫折教育方式磨炼学生的意志以及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前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在活动后期则逐渐增加难度,学生就会受到打击,此时教师就积极鼓励学生并引导他们完成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激发自身的潜力,积极想办法战胜挫折。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且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潜力,通过体育活动不断强化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且也可以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价值观引导
职业院校学生缺乏良好的价值观指导。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中的价值观知识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认知障碍,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
第一,教师可以从班级中选出优秀学生,并将其作为榜样,鼓励学生吸纳榜样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克服自我认识不足的问题。
第二,价值观还体现在学生正确认识好与坏、美与丑、正确和错误的问题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心理角度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自我纠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此阶段学生的情况而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帮助青春期学生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以及存在误区的想法,促使学生能够树立科学、健康的理想。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做出分析,然后运用心理学知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健全人格以及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许孝友.心灵触碰 攻心制胜——心理学知识在班级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案例[J].新课程(下旬),2014(06):203.
[2]徐亚敏.用“心”建设班集体——几种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58):177.
[3]袁春艳.心理培训让班主任的道路越走越顺畅——班主任专业化之我见[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4(06):16-17.
[4]陈薇.心理学角度谈柔性化管理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优势[J].华夏地理,2016 (06):52.
[5]刘奕.巧用心理学于班级构建和日常管理[J].时代教育,2014(08):145-146.
[6]李晓燕.给你的班级管理来点“心理兵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08):39-40.
[7]何凌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班级凝聚力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1):50.
[8]马洁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班级凝聚力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4):4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