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爱军,王瑞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
体商(Body Quotient,简称BQ)是“身体商数”的简称,指一个人进行活动、运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与质量的量化标准,是对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具体描述,涵盖体质、体力、心理、智力等范畴,测试指标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速度耐力、平衡能力、柔韧性、协调性、反应时、注意力等。
体商概念的提出和厘定首先明确了体商同智商、情商一样,是一个人的个人特征之一,是人类自身基本素质的标志。相对智商而言,体商更多取决于后天因素,强调通过锻炼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体商理念是指培养主动锻炼、科学健身的健康意识,提高对体育运动和赛事的参与水平和关注程度,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促使身心和谐发展。
体商的自然属性是指一个人的身心状态,社会属性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对国民的规训程度。“身体商数”中的“身体”非肉体,身体的生成也不是指人的生物性的变化,“身体”作为一种极具象征性的符号,实质上指的是一种思维方法,即身体思维。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和身心健康的追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衡量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要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在一起,体商作为人的生命形态和发展情况的基本标志之一,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身体”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身体的生成其实是一个非常政治性的过程和结果,身体的孱弱必然带来精神上的萎靡,对国家、民族富强的憧憬是近现代社会激发国人对“身体”普遍重视的思想根源。“身体”作为一个集象征和实际意义于一体的符号,是一个包含了生物性存在和文化性成分在内的自然文化交杂混合体[1],“东亚病夫”不仅指向身体,还指向整个国家生产力的低下和落后。因此怎样尽快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公共话题和与国家的兴旺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这种为了国家以及经由国家而形成的身体认知方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演变而消减,相反的,它正以强势的态度主导着当代中国的身体发展。
1919年孙中山为上海精武体育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匾额,“尚武”的意思是“崇尚锻炼、增强体力”,1951年毛泽东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64年清华大学提出了“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要推动体育和医疗深度融合,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对身体的重视都表明了身体作为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兴盛的第一要素。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国家成为人身最大“殖民主”的情况下,身体生成所面临的工具化发展也即身体的“国家化”是研究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前提。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
据调查,近80%的受访学生认为“健康状况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为“很重要”或者“重要”,说明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在未来个人事业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就是生产力。(见表1)
表1 健康状况对未来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程度(N=534)
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感觉在本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体力与精神“不充沛”甚至“很不充沛”(见表2)。超过80%的学生感觉本学期的身心状态已经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的质量(见表3)。
表2 本学期体力和精神是否充沛的自我感觉程度(N=534)
表3 本学期身心状态对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N=534)
超过75%的受调查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他们的身心状态(见表4),超过50%的学生认为身体素质好可以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见表5)。
表4 体育锻炼对提升身心状态的重要性(N=534)
表5 身体素质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N=534)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体力是智力的载体,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广大同学也深切地认识到身体素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把体商培育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制度规范、课程建设、活动开展、软硬件设施完善等系列工作营造体商培育的良好氛围,以实现学生“身体好、学习好”的总体目标。
规训即规范化训练之意,目的在于改造国民。从近代以来的自强、维新、军国民、新民、新文化、公民运动、五讲四美三热爱等诸次运动的主旨来看,“改造国民”一直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福柯将“规训”视为现代社会权力——知识的核心特征。在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和杨远婴译的《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福柯认为:规训权力的主要手段是“训练”,而不是挑选和征用,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更好挑选和征用而训练……它要通过“训练”把大量混杂、无用、盲目流动的肉体和力量变成多样性的个别因素……规训“造就”个人。
杨瑞松[2]通过对“黄祸”、“东亚病夫”等与身体有关的象征符号形成流变过程的解析,呈现出近代以来中国打造新集体认同与民族记忆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致力于建构国族认同,并产生了很多“代表符号”,譬如“精武体育会”。
精武会的会旗有三星缀落其上,黄星在下代表体育:体要其健,强身健体,以承担重任;蓝星当中代表智育:智要其博,充实智力,以明辨是非;红星于上代表德育:德要其重,修心养性,以求人格完美;其意在通过“体、智、德”三育达到“勇、智、仁”三德。会歌《精武颂》也写到:国不强兮招毁灭,人不强兮难自立,振我精神、锻我筋骨、充我知能、坚我魄力,百练此身如钢铁,任何威武不能屈,大家齐努力,厉行三达德,起民疲、培国脉,大家齐努力,发扬精武式,卫国魂、尽天职。
“精武式”是通过一系列的要求来规范会员们日常行为的“规训(discipline)”。这种规范化训练深刻体现在精武会对会员的要求之中,它不只是规训身体和技术,还希望通过身体达到对个人的整体型塑,以培养体、智、德三育协同发展的符合时代进步需要的新公民。所以精武体育会章程(1919)第十八条规定:同人组织此会为强种保国期间,凡属会员均宜奋勉练习,藉以养成刚健强毅之风,而铲除萎靡颓惰之习。从精武会“体魄之不健全,曷足以言智育,智育之不健全,曷足以言德育”的主张来看,对国民“身心”的改革才是精武体育会的主旨所在。
精武会员入会之后的“审查”以“精武式”为蓝本,同时也是以“精武式”为结果。这就相当于福柯所认为的:检查不仅以规范为蓝本,而且也生产(训练)规范(以规范为结果)。
鉴古而知今,在体商培育过程中,我们同样要以身体锻炼、考查、竞赛等为途径达到“体、智、德”三育,以培养“勇、智、仁”三德,养成学生“刚健强毅”的精神面貌。所以体商培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身心”的塑造、完善和定型,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如表6所示
表6 体商培育的方法分类
调查发现,近75%的学生认为经常参与体育赛事对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很重要”或者“重要”(见表7)。近80%的学生认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纪律性(见表8)。近85%的学生认为参与赛事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帮助(见表9)。
表7 参与体育竞赛对培养规则意识的作用(N=534)
表8 参加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纪律性的重要性(N=534)
表9 赛事活动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N=534)
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性项目要求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纪律性和规则意识都会产生较大作用。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特别是个体在无监督情况下的自我锻炼,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守时守纪的习惯等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体商培育的过程也是“改造和塑造”学生的过程,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的纪律性较差、自主性较弱等情况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在身体意识的觉醒下,“尚争”取代“尚让”成为中国走向强盛的不二选择,罗志田认为[3],“尚争而不尚让”是中国近代与前近代的一个重要区别;严复译《天演论》之所以能风行于世,原因就在于《天演论》不仅解答了中国何以败——因劣,还提出了解决之道——即争。当然这种选择不只是体现在思想领域。西潮入侵,国人由重理转而重力,“争”乃渐具正面价值[4],它首当其冲地表现在身体的竞争能力上,并由此拉开了在中国进行现代体育意义上的运动竞赛的序曲。
在体商培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超过90%的受访学生和超过60%的受访学生认为体育竞赛活动对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重要”或者“很重要”(见表10、表11)。
表10 体育竞赛活动对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性(N=534)
表11 体育竞赛活动对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N=534)
严复在《原强》中批评国人“民力已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说明近代的文化精英已经深刻认识到国人身心之羸弱是阻碍国家富强的大敌,精武会也认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躯体,殆成莫破之真理[5]”,强调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健全精神”。
精武体育会以“社会教育”为己任,将对人的改造视为最终目标,是对“新民说”重视民力、民智、民德的继承和发展,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之前途》一文中将造新民视为造新国的重要基础工程;而精武体育会就是实施这一工程的实践者,“会中人所日夕研究者,一以体育为主旨。卒之体育精进则躯干健而道德日益高尚;脑力充而智识日以开通,体育也而德育智育寓焉矣。[6]”
大学生现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五成。就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体商培育旨在通过身体的途径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缓解大学生普遍面对的学业、就业、情感、生活等诸种压力。
调研得知,超过95%的受访对象认可通过参加体育竞赛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见表12)。除了参加比赛,通过体育锻炼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近85%的学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或者“重要”(见表13)
表12 参加体育竞赛对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N=534)
表13 体育锻炼对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性 (N=534)
从表14可知,学生参加锻炼对促进人际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运动项目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元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用锻炼的魅力和文化的软实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表14 体育锻炼对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N=534)
第一,体商培育与学校体育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体育意味着为中国人提供了参与、接受“身体培育(body cultivation)”的机会,体育的兴盛是中国人身体的存在逐渐显现的一个反映,从“个体”和“社会有机体”两个方面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7]。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直接衔接的特点,对大学生体商素养培育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其终身的健康理念,其结果将辐射到整个社会。因此高校教育倡导体商理念,确立体商素养培育,培养合格的体商人才,既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目标,又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的实际要求。
第二,体商培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应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体质提升与测试方案制定、学生社团发展规划、体育场馆建设等系列配套工作。通过营造“健康校园”,培养师生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良好习惯。明确体商测定的范围、指标,研究制定体商量化标准和测试方法及奖励措施,掀起学生参与体商培育的高潮。
通过举办“体育大会”统筹安排教职工和学生的系列赛事。通过实施“一人一项一小时”工程,促使每位教职工和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每天锻炼一小时。
体育大会部分项目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大会”项目设置图
[1]刘宗灵.重读近代中国:身体史的另类视角[J].社会科学评论, 2008(1):106.
[2]杨瑞松.病夫、黄祸与醒狮——“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与近代中国国族论述想象[M].台北: 台北政大出版社,2010.
[3]罗志田.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13-14.
[4]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台北: 台北商务印书馆,1995:244-247.
[5]陈铁生.大精武主义[Z].精武本纪.精武体育会, 1919.
[6]郎净.近代体育在上海[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131.
[7]谭华.体育: 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途径——评毛瑞斯博士的著作《民族之魂: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J].体育学刊, 2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