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及合作模式探讨

2018-01-18 16:55:56冼雪琳安冬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澳门广东省

冼雪琳,安冬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粤港澳湾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区域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粤港澳湾区的经济发展也需要高等教育一体化来进行推动。

1 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现状

1.1 广东省高等教育

广东省高等教育水平位居中国前列,广东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47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省166所。其中,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5所;本科院校62所;高职(专科)院校85所。

据广东省统计局,2016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招生3.24万人,比上年增长5.7%;普通本专科招生54.98万人,比上年减少2.1%;研究生教育在校生9.29万人,比上年增长3.9%;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9.29万人,比上年增加2.0%。

广东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门。

表1 广东省高等教育综合指标

在普通高等学校各学科学生数比重中,工学最多,占26.89%,第二是管理学,占23.8%;文学和经济学分别占比11.38%和8.83%。

图1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各学科学生数比重

1.2 香港高等教育

香港提供优质、多元、灵活的升学途径给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根据国际高等教育评鉴机构QS 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均排名于世界前100名内。

2015/2016学年在香港就读的学生中,香港本地学生为180800人,其中攻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有132100人,攻读研究院课程的学生有48700人;非香港学生为30800人,其中攻读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有11400人,攻读研究院课程的学生有19400人。

表2 在香港就读各级课程的学生人数状况

1.3 澳门高等教育

澳门共有十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澳门城市大学、圣若瑟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管理学院和中西创新学院。

2016/2017学年,澳门高等院校总注册学生人数为32750人,其中全日制32215人,占98.37%。而来自中国内地的外地生有13949人。

表3 2016/2017学年澳门高等院校各级程度课程注册学生人数

图2 2016/2017学年 澳门高等院校最多学生修读的前五个范畴类别

2016/2017学年,澳门高等院校最多学生攻读的学科是商务与管理,有8246人;其次是旅游及娱乐业服务,6985人。

2 粤港澳三地教育交流合作

2.1 广东省与香港高校合作办学

2005年,广东省珠海设立了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学院设有工商管理学部、文化与创意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及理工科技学部四个学部,下设23个专业方向,实施全英文教学。在全国30个省市实行重本统招录取,在校生五千余人。2016/2017学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将开设研究型硕士、授课型硕士及博士专业课程。

2012年,广东省又设立了国内第二家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截至2017年3月,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求学。该学校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人。中英文并重,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2017年,港中大(深圳)实行了两种录取模式:普通高考成绩录取模式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2.2 广东省与澳门高校合作办学

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澳门大学在广东省横琴建设新校园。2013年11月,在新校区澳门大学举行了启用仪式。新校区比原校区约大20倍,可容纳约一万名学生。

表4 2016年在澳门运作的中国内地高等院校招生情况

另外,2016年,在澳门运作的中国内地高等院校中,广东省高等院校招生人数最多,分别是暨南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开设课程3个,招收14个班级,注册人数为321人;华南师范大学开设课程7个,招收15个班级,注册人数为233人。

2.3 香港学生赴广东省学习情况

香港学生赴内地升学,主要以本科程度或以上为主。2016年在内地就读本科课程的香港学生约有1.3万人,其中约8000人集中在广东省,2000多人在福建。由于中央政府推出同等学费水平及免试收生计划等政策,香港学生到内地求学的人数持续上升。

香港学生主要通过免试收生计划、港澳台侨联招试及院校独立招生三大途径就读内地高校。

2.3.1 免试收生计划

免试招生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现覆盖了90所内地高校。香港学生可以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报读内地高校,免却应付多一次考试的压力。据中国教育留学交流中心数据,2017年通过该计划报读内地本科的香港学生共2568人,其中报考中山大学的人数最多。2016年,通过免试招生计划获内地高校录取人数为1391人,第一院校志愿报名人次最多的前3位也均在广东,依次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

表5 2016年香港免试收生计划报名人次最多的前十所院校

从确认报名总人次最多的首10多高校中,有6所位于临近香港的广东省。反映香港学生在报读内地高校时,地域因素仍为主要考虑。

2.3.2 港澳台侨联招试

每年5月在港举行联招考试,有近300所高校通过这一途径招生。学生须考五门科目,院校也是择优录取。涵盖院校及专业较多,然而入学考试大纲多以内地课程为蓝本,香港学生或要花额外时间准备。2016年,港澳台侨联招试录取香港学生则有1770人。

2.3.3 院校独立招生

个别内地高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可以自设标准或设计考试内容,直接在香港招生。201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及华侨大学就独立招生。

2.4 澳门学生到广东省学习情况

2015/2016学年澳门学生在内地求学共6178人。人数最多的地区是广东省,总计3319人;其次是北京市,共885人。其中,在广东省求学的澳门学生中,攻读博士学位课程39人;硕士学位课程103人;学士学位课程2213人;高等专科学位课程964人。

表6 2015/2016学年在中国内地升学的澳门学生总数前5省市

3 粤港澳三地教育深化合作模式

3.1 合作的重点

3.1.1 人才培养

通过免试招生计划报读内地大学的情况发现,最受港澳学生欢迎的专业依次为医学、经济、工商管理、新闻传播、法学和会计等。但也有学生报读古典文献学、俄语、水利等相对冷门及港澳院校较少开办的学科。广东省高校多元化的学科设置让港澳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及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港澳高等教育院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特色,英文语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一流的师资都吸引着内地学生。粤港澳三地高校在联合人才培养方面可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沟通与交流。

3.1.2 学科建设

2017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共1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而截至2017年3月,科技部已协助香港建立了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建立了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澳门大学2010年11月也获准设立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仿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粤港澳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应该扩大三地学科专业范围上的合作,推进学科结构调整优化。

3.1.3 科研攻关

2016年,为加强广东高校与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广东省教育厅开始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助推区域创新发展。此外,深圳虚拟大学园和深港产学研基地也是广东与香港两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三地高校合作,可利用港澳地区充足的教科研经费承担各类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香港政府在2009年以180亿港元作为本金,设立研究基金。2012年,又向基金再注资50亿港元,为高等教育界提供更多研究资源。粤港澳间也应加快推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3.1.4 信息平台

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信息系统不健全,应建立粤港澳高等教育信息平台,面向三地介绍粤港澳教育资源,加大对港澳的国际学校、广东特色专业和国际考试服务、资格认证服务等的宣传,提供咨询、评价、高等教育交流等信息。还可建立粤港澳科研和学术交流信息平台,制定和完善科研资源交换共享、相互服务的协议,方便粤港澳三地科技人才组建教科研研究团队。还可发挥粤港澳科技界联系广泛的优势,联合进行研发工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另外,聘请专家组织讲学和培训,组织学术会议、座谈会和考察活动,开展粤港澳三地教学科研成果展等。

3.2 合作的层面

3.2.1 政府

由于“一国两制”的规定以及教育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原因,粤港澳三地的高等教育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受到制约。粤港澳教育领域的合作还需要进行诸多政策和体制上的创新和突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须参照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执行。虽然粤港澳三地政府对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但最好建立一个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专门协调组织,取得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参与,消除三地合作的法律和政策上一些约束。

3.2.2 高校

粤港澳三地高校在办学体制、教育制度、方针、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广东高校基本都是政府举办的,主要由教育部、广东省、广东省教育厅主管;而港澳的高校办学体制是多元化的。目前,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需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以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粤港澳高校可通过签订校际间协议来促进双方高校间的人才联合培养、科研攻关和学术交流等,建立研究中心或合作实验室,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合作的相关激励和评价机制。促进师资共享,教师、学生相对自由流动,学历学分互认,共同举办各类教育活动等。

3.2.3 社会

除了在政府和高校层面外,粤港澳高等教育的长期深入合作也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层面的合作。港澳的一些机构在提供社会服务方式上非常有经验,比如由杨振宁教授提议,1985年注册的“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它是一个非盈利的教育科技交流服务机构,旨在促进内地与香港间开展学术、科技交流和产业合作。“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是2009年经广东省委、省政府同意,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汇聚了粤港澳三地的知名人士和业界代表,资助了多项粤港澳民间合作项目。粤港澳合作已进入全面深度整合的新阶段,民间力量的参与作用也更加重要,可以使合作的形式更加丰富,呈现出多样的合作成效。

4 结语

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具有高度互补性,港澳学院在教育观念、管理模式、师资水平和信息系统方面具有优势,有不少学科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而广东在生源质量、实验基地、科研开发等方面则有优势。通过粤港澳合作,可实现三地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为该地区提供优质人才,有利于实现高教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卢建红.粤港高校人才培养深度合作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 2017(4).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研究[J].大学(学术版), 2012(4).

[3]朱建成.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讨[J].高教探索, 2009(6).

[4]陈昌贵, 陈文汉.CEPA与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制度化合作[J].高等教育研究, 2004(1).

猜你喜欢
粤港澳澳门广东省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消费导刊(2018年20期)2018-10-19 08:22:26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0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房地产导刊(2018年7期)2018-08-21 01:49:40
澳门回归日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