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勇
(南漳县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441500)
重型颅脑损伤是由强烈暴力作用所致,且患者伤后昏迷6 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的颅脑组织损伤,病死率可高达42%~70%,致死原因主要为合并有严重颅脑挫裂伤、脑水肿或颅内高压。目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主要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上世纪90年代,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出现为其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较之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更佳安全可靠。为分析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所行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70岁,平均(45.1±19.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高空坠落伤3例,钝器打击伤4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72岁,平均(45.6±19.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高空坠落伤3例,钝器打击伤5例。所有患者GCS评分不高于8分,无合并颅底肿瘤、脑动脉瘤、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单侧额顶部或颞顶部骨瓣开颅,骨窗大小为6 cm×8 cm。观察组行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约30°,并使用枕头适当垫高,于患侧额弓上耳屏前1 cm处取一切口,并沿耳廓上方切至顶结节前,再向前沿着同侧正中线延伸至前额发际,去除骨瓣,形成12 cm×16 cm的骨窗,咬除颞鳞部、蝶骨嵴外1/3左右骨质,扩大骨窗使其外下缘至前中颅窝底。切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彻底止血。硬脑膜减张缝合,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降颅压、营养脑细胞、辅助呼吸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均随访半年,随访末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对所有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其中GOS为5分,可正常生活为恢复良好;在GOS为4分,尚可独立生活为中度残疾;GOS评分为3分,不能独立生活为重度残疾;GOS为2分为植物生存状态;GOS为1分死亡[1]。
统一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数据间比较若得出P<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n(%)]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在于血肿的彻底清除及降低颅内压,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于额顶部或颞顶部开颅作小骨窗,手术视野范围小,暴露不完全,不能有效清除血肿及失活坏死的脑组织,止血不方便,且术中未去除蝶骨嵴,减压不彻底,术后易出现急性脑膨出、恶性脑水肿等并发症[2],效果不理想。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暴露范围更广,骨窗位置低,可直视下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减轻脑血管痉挛,止血方便;骨窗范围大,可充分暴露脑挫裂伤额极、颞极,并咬除了颞鳞部、蝶骨嵴外1/3,消除了脑肿胀对侧裂血管及大脑凸面静脉的压迫,保证了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通畅,可有效避免脑膨出、术后粘连、切口脑脊液漏、切口疝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3],且充分暴露颅底,减压充分,有效减轻了对脑干的压迫,改善循环和呼吸紊乱状态,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降低颅内压及接触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差,有利于患者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4]。总之,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1] 何守刚,傅元贵,薄 义,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72-74.
[2] 王跃辉.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7):116-117.
[3] 段友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08-110.
[4] 于 斌.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