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2018-01-18 12:02刘凡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0期
关键词:颈动脉颈部硬化

刘凡凤

(无锡市梁溪区迎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我国糖尿病及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引起人类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监测血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探讨糖尿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合并高脂血症者为26例,合并冠心病者为12例,合并高血压者为43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平均58岁,年龄42~74岁,糖尿病病史2~16年,平均9.5年。

所有被选择的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检测项目

依据患者的平素实验室血糖水平及慢病随访经过,将128例患者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66例)及血糖控制达标组(62例)。血糖控制达标的定义为:HbA1c<6.5及FBG<7.0 mol/L和2hPBG<11.1/L。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

注:△为t值,余检验统计量值为x2值

合并疾病 [n(%)]高血压病脑卒中血糖控制达标组6257.5±18.432/289.5±4.549(79.0)36(58.0)血糖控制不良组6659.5±17.436/348.0±3.556(84.8)45(68.2)检验统计量值0.3012△0.1421.078△0.6011.822 P>0.05>0.05> 0.05>0.05>0.05组别例数年龄(x ±s,岁)男/女(例)病程(x±s,年)

检测所选择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观察血管壁及血流速、血管管径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存在的部位和形态大小、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查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项目,并测量血压和计算体质指数(BMI)。

依据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 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硬化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型斑的评分依据为:IMT为1.3~2.0 mm且只有一个斑块者为1分;IMT为2.1~4.0 mm,且有多个斑块者为2分;有一个斑块且IMT≥4.1 mm者为3分,IMT<1.3 mm者为0分。

1.3 仪器及实验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测定两组患者的颈部动脉硬化情况;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的患者均禁食8~12 h后,血脂和空腹血糖使用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使用比浊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血糖控制达标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平均动脉压、TC、TG均明显地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和达标组患者的IMT分别为(1.56±0.83)mm和(1.08±0.2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动脉粥样斑块的评分值的平均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FPG和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水平呈正相关性; FPG和HbA1c水平与粥样斑块的评分值得平均值亦呈正相关性。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脂及血压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平均动脉压(mmHg)血糖达标组624.01±0.211.68±0.251.34±0.062.02±0.3496.4±2.6血糖不良组664.98±0.361.92±0.191.35±0.073.56±0.48110.3±5.5 t-6.126-3.843-1.823-48.624-11.366 P<0.01<0.01<0.055<0.01<0.01

表3 两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比较(n)

表4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及HbA1c水平与颈部动脉硬化的关系

3 讨 论

自从1986年noli首次证实B超所测颈动脉IMT与所采用的病理组织学的测定结果呈线性相关后[1],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的全身大血管的检测,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的硬化情况愈来愈重视。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因为其一旦发生,恶化程度非常迅速,可累计全身的大中血管,引起全身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2]。在颈部动脉中,其发展的初期表现主要集中在动脉内-中膜的增厚,后逐渐发展成为颈部动脉的硬化及粥样斑块形成,所形成的不稳定斑块级易被经过的血流所冲击,被冲击脱落的斑块成为脑部栓子的重要来源,导致脑梗死等并发症。颈部动脉不稳定的斑块被冲击掉之后在颈动脉上留下一容易出血的溃疡,而溃疡的界面不愈合又容易引起新的斑块形成[3]。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大血管的粥样硬化及梗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的重要因素中除高血糖外,胰岛素抵抗及血压、血脂等多种因素可能都参与了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4]。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良组的胰岛素抵抗、LDL、TG、TC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组,并分析了2型糖尿病的颈部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情况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控制水平呈正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有高血压病,分析其机制可能为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有可能存在着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会被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及葡萄糖的增高,在刺激血管内膜从而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最终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另外,脂质类代谢的异常又可以被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引发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大量的血脂再通过损伤的血管内膜进入带血管壁下并在内膜下沉积,造成颈部大中小血管的粥样硬化,引起颈部血管腔变窄进而压迫其内的血管及神经,引起颈部动脉血管供应区的血管出现出血及闭塞情况[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糖尿病患者早期预防和诊断心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1] 卜茸文,顾刘宝,吕利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8):478-480.

[2] 何羽翔.颈动脉斑块形成因素分析与预防[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35(S2):686-689.

[3] 谢 丹,梁显岩.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比较[J].糖尿病新世界,2015,4(1):63-64.

[4] 邵文君,杨 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合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7,4(24):385-386.

[5] 谭杰琳.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4(8):324-325.

猜你喜欢
颈动脉颈部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