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18 12:02刘美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0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入院心肌梗死

刘美丽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研究发现在院前急诊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71±5.64);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55±5.7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即以患者个体情况为依据,在出诊开始直至护理完成的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生理、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如下:①成立院前急诊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小组成员急诊意识和个性化护理理念。②接到接诊电话后,小组成员详细询问患者各项信息并在到达现场的途中制定科学的急诊策略,以保证到达现场后可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尽可能的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③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对症处理相关病症使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软件SPSS 15.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以(±s)、(%)表示,t、卡方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急救、入院时间进行统计;同时在抢救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量表包括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个因子,14项条目,总分56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统计两组中转入普通病房的例数、转入ICU的例数以及死亡例数并计算上述患者所占比例,以此评价两组患者各自的抢救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及HA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出诊反应时间、HAMA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更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HAMA评分比较表(±s)

表1 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HAMA评分比较表(±s)

组别n出诊反应时间(s)急救时间(min)入院时间(h)HAMA 评分观察组3045.70±12.3819.55±2.382.10±0.5128.56±8.54对照组3092.58±18.7941.58±6.943.58±1.1748.76±15.49 P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中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表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发病初期的院前急救护理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高低,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提高急救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为患者临床治疗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抢救所用时间更(P<0.05)短,经抢救后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比例更高(P<0.05)。由此可见,在院前急诊中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一方面而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更多、更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护理措施较常规措施更具针对性,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

[1] 虢超英,周志武,杨 茜.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9):15-17.

[2] 常桂娟,陈爱莲,王华静,闫志如.临床路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20):37-39.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厌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工艺的影响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