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顺,何晓静*
(建工医院,上海 200080)
重症颅脑损伤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该类患者此时的身体机能比较低下,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一般会采取机械通气来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但是长时间的器械通气会引起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加上患者长期卧床,使得情况会进一步的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我们将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技巧。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据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女15例,男13例,年龄(42.6±4.0)岁,对照组女13例,男15例,年龄(43.3±3.5)岁,比较分析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本次的研究方案我院院办一致认可,符合伦理。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比如病情的密切观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性的护理等等,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针对气道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机械振动排痰。协助患者侧卧,用排痰器的扣头叩击患者肺骶部下叶,然后慢慢移动,从而将积累在毛细支气管中的痰液击落。在对患者排痰处理时,叩击动手做轻柔,避开心脏、肠胃等部位。在回来期间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心率以及呼吸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汇报医生。排痰后叮嘱患者侧卧15 min,然后平卧,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每日的排痰量以及痰液的颜色等情况。②密闭式吸痰。在进行吸痰处理之间将吸氧的浓度控制在10~20%,设置负压吸引器的压力,子啊负压吸引器以及呼吸机上连接无菌的T型吸痰管,每次吸痰是间隔时间为15 s,连续吸痰的次数不可超过3次,防止频繁吸痰对患者粘膜造成损伤,吸痰结束后及时清洗壁管。③雾化吸入以及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适当将床头抬高,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痰液粘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氧气的流量速度为6 L/min,并加以叩背以及体位的引流,使得痰液更加容易排出。
密切的记录两组患者的每日排痰次数、排痰量、吸痰所需要的时间以及ICUY入住的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不同的临床干预后,在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而观察患者的每日排痰次数、排痰量等情况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数据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数据比较(±s)
组别ICU住院时间(d)每日排痰量(mL)吸痰次数(次/d)吸痰所需时间(h)观察组20.1±2.032.0±9.415.2±2.11.2±0.0对照组28.9±3.021.9±8.526.9±5.72.5±0.4 t 16.026.3814.2615.09 P<0.05<0.05<0.05<0.05
重度颅脑损伤是ICU常见的疾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以及并发症对等特点,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容易出现瘫痪、痴呆以及失语等严重的后遗症。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方法,但是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加上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抵抗力下降,进一步加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几率[2]。因此需要对该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气道护理,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患者负担。
本次我们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针对气道的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机械振动排痰,通过机械性的振动将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排除,降低气管堵塞等现象,使得气道初步通畅。无菌下进行封闭式的吸痰进一步的将痰液排出,雾化吸入可以将粘稠的痰液稀释,然后经过体位的护理后将其排出,经过以上的护理后我们发现患者的每日排痰量以及吸痰次数等均显著的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该种护理具有较好的排痰作用,护理结果与唐丽黎报道的基本一致[3]。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性气道护理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护理,利于改善患者的排痰情况,减少患者负担。
[1] 吴广福.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37-1439.
[2] 林蕾蕾,高晓东,王 珏.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738-1740.
[3] 唐丽黎.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