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姑苏地名

2018-01-18 08:52郑凤鸣
苏州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干将命名苏州

郑凤鸣

山塘街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1979年至1986年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地名普查。苏州地名普查结束后,成立了苏州市地名委员会,下设地名办公室,办公地点在民政局内。时下,从2014年7月开始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即将结束,笔者参与其中,了解到许多与地方志相关的情况,感想颇多。

遗憾:传统地名消失多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含量深厚的好地名比比皆是。遗憾的是,几十年来传统地名消失颇多。

1951年,政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清理封建迷信色彩的地名。姑苏区境内以寺、庙、庵、观、殿、堂、宫、院、阁为名的地名很多。在此期间,一大批这类地名被取消,计有357处之多。其中,凝神寺、大仙庙、土地庙、火神庙、龙王庙、水月庵、师姑堂、三官殿、佑圣道院、白鹤观斗姆阁、伏魔宫都在其列。

因为城市道路的拓宽、街坊改造等工程,从1992年至2002年,姑苏区共消亡115处老地名。

最近这次地名普查数据显示,苏州市范围内,三十年来,累计共有4633个历史地名虽记录在册,却已不再使用。

一座城市拥有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罕见的。苏州市姑苏区的山塘街和干将路都获得了这个殊荣,令人称羡。

山塘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于公元825年主持疏浚山塘河,堆土修筑的一条长堤,从阊门到虎丘,全长七里,俗称“七里山塘”,至今保持着它的历史风貌、繁华景象,仍然体现着它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干将路就没有山塘街那么幸运了。

以春秋时炼剑高手干将命名的干将路,是东西横贯苏州姑苏区的一条干道,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7.5公里,沿途历史街巷、名人故居、书院学府、寺观庵堂众多。

乐桥北堍东侧有南方夫子言子庙。据《苏州街巷文化》载:“干将路原为5条小巷,自乐桥东至言桥,原名干将坊;自言桥东至顾家桥原名松鹤板场;自松鹤板场东至苑桥原名濂溪坊;自苑桥东至仓街口原名新学前;自仓街口东至相门桥堍原名狮子口。”1992年干将路开始拓宽建设,上述街面全部并入,房屋全部拆除,居民迁移他处,巷名由此消失。还有乐桥以东的祝家桥巷、言桥下塘、司长巷、桐桥东街、桐桥浜、升龙桥下塘等也全部拆除,均并入干将东路,巷名全部消失。“原乐桥以西的铁瓶巷、紫兰巷、鹰扬巷、豆粉园、大八良士巷、小八良士巷、镇抚司前、通和坊、太平桥弄等,因开拓干将路全部拆除,均并入干将西路,巷名全部消失。”

现在的上塘街,在明朝初年,从阊门吊桥起,向西直达枫桥镇,称为“十里枫桥塘”,曾为市面繁华的商业街,可以五马并行,曾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福建上杭纸商创建的汀州会馆、乾隆年间由安徽布商为主创建的新安会馆(上塘街义慈巷口)。285号的汀州会馆规模比较大,内供天妃娘娘,旁边有两个丫鬟,还塑有顺风耳、千里眼。每年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为天妃娘娘生日,馆内举行祭祀仪式。此外,上塘街还有锡箔业的武林会馆。遗憾的是,1999年2月,上塘街自渡僧桥至普安桥段改造,撤销了相关的7条小街小巷,它们是渡僧桥弄、石佛寺弄、荟春里、乐安里、美仁里、小菜场路、饭店弄。

砂皮巷

阊门外的三乐湾地区,位于广济路以西、枫桥路以东,上塘街和金门路以南,与繁华的石路仅一路之隔。曾有绍兴烛商建会馆,还有梨园祖师庙。规模宏大的石路商圈西扩工程,摧毁了三乐湾街区内的31个地理实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生里、东阳里、醒狮路、德仙里、锦维里、金石街、踏布坊、义慈巷、宝莲寺巷等地名,只能永久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了。

记忆:文革地名一片红

姑苏区是国家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各种街巷路名都有出典掌故。1966年,一场深入街道巷陌的地名更改风潮袭来,姑苏区的前身原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被分别改名为延安区、红旗区、东风区;世界遗产怡园被改为“红园”……据不完全的统计,文革初期大约有70来条街巷路名被改。

菉葭巷

其中,具有苏州标志的观前街,因为位于著名道观玄妙观前面而得名,被改为东方红大街;韩衙庄是明代进士韩世能读书的地方,变成了光芒巷;天官坊以明代大学时王鏊旧宅得名,被改成了永红巷;金太史巷因为住过太史官得名,被改为育红巷;唐寅坟改名火炬弄,很明显是因为有明代才子唐寅;三茅观巷是茅山道士住过的地方,当然要改为燎原巷,意即星火燎原,烧毁整个旧世界;景德路有景德寺,就叫解放路吧;状元是封建科举的产物,状元弄改为群众弄;凤凰街传说与康熙皇帝有关,而且有个大修正主义分子鸳鸯蝴蝶派周瘦鹃在那里侍花弄草,被叫为反修路;文衙弄因为明代大才子文震孟居此,被冠以灭资弄;临顿路因为吴王率军在此临时停顿,改为前进路,一路向前不要停顿的意欲明显;葛百户巷因曾经有姓葛的小官“百户”得名,用谐音敢闯巷,让千百群众都敢想敢说、敢闯敢干;范庄前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在此办义庄的地方,本是好事,却也被改为工农巷,应让工人农民先走;接官厅的封建意识太明显了,改为大众巷,这理应是大众百姓的巷子;三条观音弄充满宗教色彩,分别改为利群巷、利民巷、勤劳巷。一条走不通的旮旯小路叫七姬庙弄,相传是吴王张士诚女婿潘元绍纳妾7人得名,被改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战斗里!五卅路本是为纪念苏州人支援五卅运动而建的,嫌革命味不足,直截了当改名革命路。幸好,1980年苏州恢复文革前地名,那些火药味十足的街巷路名被消除!

庆幸:留存文化好地名

姑苏区有很多充满韵味的街巷路名,成了苏州文化的一部分。我在地名调查中发现了一本2015年12月,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收录地名930条,其中自然地理实体地名201条、行政区域地名226条、道路地名303条、纪念地和旅游地名200条,使我得以重温历史,慰藉乡愁,看到了苏州历史上的街巷命名大体有几个方式:

例如有:以城门命名的阊门大街(今西中市)、阊胥路、胥门内大街、盘门横街、娄门西街、葑门东街、相门北沿河、平门路、蛇门路等,分别是姑苏古城四周的城门。

现代社会的发展内在的需要政府扩大规模以满足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同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立法机关通过行政裁量权让渡自身的权力,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政府的监管,使政府在公共决策机制中处于不对称地位。政策具有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5〕一旦垂直维度比重过大,政策成为简单的命令与服从,势必消减民众的参政热情,造成民众政治冷漠,削弱政权的合法性。需要推进公共决策机制现代化,吸纳更多的决策主体,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实现决策主体之间的权力均衡。

有的是用历史人物命名的,比如说:学士街、尚书里、伍子胥弄、专诸巷、干将路、李继忠巷、范庄前等。范庄前位于景德路北侧,东起人民路,西至河沿下塘。北宋皇佑元年范仲淹为周济范氏宗族,买良田、捐祖宅、创义庄于此,故名。

有的是用官职荣誉命名的,比如:王洗马巷、周武状元弄、乔司空巷、胡厢使巷、金太史巷、尚书里、将军弄、文丞相弄等。文丞相弄位于阊门内,以纪念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命名。

有的是用官宦建筑命名的,比如:包衙前、严衙前、谢衙前、申衙弄、韩衙庄、司前街。司前街南面以三多桥为界,与东大街相连,北面以吉利桥为界。明清两代在此设司狱司衙,遂称司前街。解放后为市公安局看守所、拘留所。

有的是用历史事件命名的,比如:纪念五卅运动的五卅路、七姬庙弄等。七姬指的是元末将军潘元绍的七位小妾,在明张士诚兵败之时,七姬自尽后合葬于蒋庙前,并立庙祀之。

有的是用园林建筑命名的,比如:拙政园弄、朱家园、沧浪亭街、留园路、定慧寺巷等。你到留园路,也就到留园了,你找定慧寺就去定慧寺巷。

有的是用小桥流水命名的,比如:乌鹊桥路、万年桥大街、渡僧桥弄、枫桥大街等。玄妙观那儿有个牛角浜,因为那个地方长得像牛角,还有鹅颈湾,像鹅的颈项。

有的是用书院学府命名的,比如:旧学前、读书湾、义学弄、书院巷等。长洲县学原在长洲县衙旧址,到了明嘉靖二十年(1541),教谕萧文佐鉴于学址不够宽广,迁往城东福宁寺(现干将东路平江实验学校),称为新学前,原址称为旧学前。

有的是用花卉树木命名的,比如:丁香巷、菉葭巷、腊梅里、蔷薇弄、桃花坞大街、瓣莲巷等。这些花卉树木地名生机勃勃,给人美好的想象。

有的是用珍禽祥兽命名的,比如:卧龙街、金狮巷、虎弄、马弄、牛车弄、麒麟弄、聚鲤弄、金雀巷、凤凰街等;凤凰街南接十全街,北到干将路。唐宋年间,始称孔圣坊巷,清代康熙帝南巡,因“金雀对凤凰”易名为凤凰街。

有的是用寺庙命名的,比如:观前街、清洲观前、定慧寺巷、狮林寺巷、泰伯庙前、神道街等。观前街因为位于玄妙观前面得名。

有的是用民间故事命名的,比如说渡僧桥弄、水仙弄、剪金桥巷、落瓜桥下塘等。落瓜桥下塘位于临顿河西岸,南起颜家巷,接小太平巷,北至观前街。相传北宋宰相吕蒙正,年少时流落苏州,经过此桥,向卖瓜人乞讨,得瓜却落入河中,失声痛哭。后吕蒙正中状元,乃建桥于此,以作纪念。

有的是用神话命名的,比如:五龙堂、张果老巷、乘鱼桥北巷、二郎巷等。乘鱼桥有古代贤士琴高乘龙飞天成仙的故事。

有的是用行业匠作命名的,比如:枣市街、石匠弄,皮匠浜、板刷村、盐仓巷、醋库巷等。醋库巷平行于十梓街中段南侧,东起凤凰街,西至平桥直街。宋时在此设监酒厅,筑醋库,为储醋之所,因以名巷。

有的是用生活用品命名的,比如:草鞋湾、缸甏弄、木梳弄、砂皮巷、夹剪弄等;夹剪弄内有剪刀作坊,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

有的是以祝福语言命名的,比如以“福寿康安”“敦仁厚德”等字命名的,久福里、同泰里、长寿里,福星里、广福里、久福里等。久福里在中街路上靠近桃花坞那段,指长久拥有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这些有意思的路名,和它们附着的历史人文故事、文化传奇色彩,都含有丰富的文化标识。

涅槃:良莠不齐新地名

改革开放以来,姑苏区大量传统地名消失,大批建设成果面世,并且有了自己的“姓名”、“户籍”。我在地名普查中发现这些新时代宠儿的名字,包含着许多创新思维,除了考虑到它们的方位、地貌、特征、物产、人文、历史、民族、姓氏、事件、传说、行业、故事、吉祥寓意,还标明了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寄托了思想感情、歌颂了仁人志士、记述了过往史迹、留存了美好记忆、赋予了祝福励志,值得点赞。例如:乐荣坊原是旧社会红灯区,现改称新风巷;20世纪90年代建成于火车站西侧的一条道路,被命名为创新路;黄墙弄云来寺前有宫观,改为公管弄,环境你我他,管理靠大家。

但是也有的不敢恭维。一些开发建设单位罔顾地理实体的实际情况,刻意夸大概念,热衷于使用“大道”、“大厦”、“广场”、“商城”等地名,但实际上大道不宽、大厦不大、广场不广,商场怎么能够称“城”?一些商家崇洋媚外,喜欢盲目使用外来词或者汉字音译名称来命名商业企业及其所在地。这种洋地名,摒弃了苏州的历史文化,破坏了当地的环境特色,割断了江南文明脉络,体现的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有些开发商盲目复古,没有得到地名办公室的批复同意,动辄把住宅区叫为“王府”、“公馆”等。殊不知王府、公馆里住的不是普通百姓,没有福分的人消受不起,反倒会给人笑柄。

点赞:消亡地名抢救活

2009年8月,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成立了“苏州市地名研讨专家组”,聘请地方志、文广、民俗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深入挖掘历史地名,对那些消亡的历史地名,努力抢救,使其“复活”。抢救复活的原则是:在年代上保长舍短、在品位上保雅舍俗、在规模上保大舍小、在知名度上保高舍低,例如:

2016年5月,“苏州市智慧城市公共地名地址数据中心”基本建成。从此以后,苏州地名的命名与门牌号的标注,分属于民政部门和公安部门。通过民政部门的标准地名基础数据,包括地名命名与地址编号,与公安部门的标准地址库数据,相互实现无缝整合、对接、调取,形成全市完整、统一的标准地名地址数据源。行业、部门、单位、个人在办事时,可据此实现地理数据系统的互访互通、信息共享,可在第一时间确定地名地址,并且比对地名地址是否规范标准。

2012年10月,苏州城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古城区合并设立姑苏区。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悠久的历史地名和吴地文化,经过反复酝酿和研究,将三个区名植入到街道名之中,具体为:“南门街道”更名为“沧浪街道”,“平江路街道”更名为“平江街道”,“彩香街道”更名为“金阊街道”。

“沧浪”、“平江”和“金阊”作为行政区域地名,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资料信息。沧浪之名出于先秦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平江”之名取自苏州旧称“平江府";金阊之名是因为《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而且汉有金阊亭在此。这些都深深地融入了苏州古城文化的精髓,早已成为苏州历史文化的印证,成了体现苏州古城风韵的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干将命名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一道彩带贯古城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端 砚
苏州匠门的文学描述
股市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