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东
肘管综合征指的是肘部尺神经沟中尺神经发生的慢性损伤之一, 同时也是临床常见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上肢神经压迫综合征中, 肘管综合征的发生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针对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前置术是常用方法之一, 效果良好[2]。本文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采用小切口治疗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 据病情评定标准可将该疾病分成3度:有感觉障碍, 无手内在肌萎缩或轻度萎缩为轻度;有感觉障碍, 且为中度手内在肌萎缩为中度;有感觉障碍,且有严重手内在肌萎缩为重度。随机将患者分成传统组和小切口组, 各26例。传统组患者中, 男16例, 女10例;年龄最大70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47.5±10.2)岁;病程最长29个月, 最短7个月, 平均病程(14.5±5.6)个月。小切口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9例;年龄最大71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47.4±10.3)岁;病程最长29个月, 最短8个月, 平均病程(14.6±5.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组 患者行传统切口治疗:选择仰卧位, 于侧台上放置患肢, 并向外伸展, 常规消毒, 并铺巾, 以尺神经卡压点为中心进行局部麻醉, 用利多卡因(1%)进行局部麻醉,上臂扎止血带。以肱骨内上髁后1.5 cm为中心, 按照神经走行作切口, 切口长度约为12~15 cm, 对前臂内侧皮神经进行保护, 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 将尺神经显露出来, 将卡压因素解除后, 在神经膜下用地塞米松(2 ml)进行封闭处理, 松解止血带, 并进行止血, 对创口进行间断缝合, 术后2周拆线。
1.2.2 小切口组 患者行小切口治疗:术前通过肌电图对卡压点进行大致确定, 再通过超声对尺神经形态变化进行检查, 并检查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 利用联合检查对尺神经卡压点进行明确确定, 并做好标记。术中, 选择仰卧位, 于侧台上放置患肢, 并向外伸展, 常规消毒, 并铺巾, 以尺神经卡压点为中心进行局部麻醉, 用利多卡因(1%)进行局部麻醉,上臂扎止血带。按照尺神经走行并以尺神经卡压点为中心作切口, 长度约为2~3 cm, 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 将尺神经显露出来, 将卡压因素解除后, 在神经膜下用地塞米松(1.5 ml)进行封闭处理, 将止血带松解, 并进行止血, 对创口进行间断缝合, 术后2周拆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感觉良好, 且肌肉萎缩恢复正常为优;术后感觉一般, 肌肉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为良;术后感觉及肌肉萎缩程度均无变化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小切口组患者临床治疗优13例、良9例、差4例, 临床优良率为84.62%;传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12例、良9例、差5例, 临床优良率为80.77%。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4>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小切口组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传统组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4,P=0.385>0.05)。
肘管是纤维骨性鞘管, 呈椭圆形, 由弓状韧带、尺神经沟组成, 其中包括尺侧上副动静脉、尺神经、纤维结缔组织等[3]。从Struthes弓至穿出尺侧屈腕肌, 尺神经共有5个部位容易发生卡压现象, 最常见的就是弓状韧带处。针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临床中多采用肘内侧长切口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 但在前置方式上需要深入研究[4]。有研究指出通过单纯肘管切开减压方式治疗。伴随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学者提出基于单纯减压采用小切口治疗, 效果良好。
针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小切口治疗关键在于确定卡压点,因弓状韧带部位是肘部卡压的重要部位, 所以有学者在尺骨鹰嘴、内上髁连线中点位置作切口, 切口长度为2~3 cm[5]。也有学者指出, 针对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会出现明显适应证, 对肘部无骨性畸形患者比较适用, 而针对肌肉萎缩严重的患者, 只要手术之前对软组织卡压进行确定, 便可以通过小切口松解方式进行治疗。解除卡压因素之后, 终止了神经变性过程, 但因术前神经损伤严重, 所以不容易恢复,对于此肘管综合征患者应及早诊断和治疗[6-8]。另外, 小切口手术对术前定位要求比较高, 对术前检查的依赖性比较大,加上手术视野较小, 对术者要求比较高。传统肘内侧长切口尽管可以彻底松解神经, 但其临床疗效稍差于小切口, 容易对神经周围组织产生损伤, 还会破坏神经血运, 容易出现二次卡压现象[9,10]。小切口在准确定位后, 可以将卡压松解,不会对神经周围组织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手术时间短, 瘢痕小, 术后恢复时间短, 因此患者更容易接受[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小切口组临床优良率为84.62%, 与传统组的8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4>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 与传统组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54,P=0.385>0.05)。
综上所述, 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行以小切口治疗, 疗效与传统切口治疗相当, 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且小切口不会对神经周围组织造成严重破坏, 术后瘢痕小, 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滕晓峰, 陈宏, 魏鹏, 等.小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3, 29(1):37-39.
[2]刘举, 王会含, 张娇娇, 等.两种切口在老年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对比.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7):1970-1971.
[3]黄春田.小切口手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对比.医学信息, 2015(21):181.
[4]郭俊吉.肘管综合征30例手术治疗临床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6, 20(15):2157-2158.
[5]武运喜, 郭宁国, 李海洲, 等.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肘管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6):68-70.
[6]张龙彬, 徐永申, 翟艺宗.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0):109-110.
[7]白晨平.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3):91-92.
[8]吴俞萱, 马昊, 曲巍.小切口治疗肘管综合症的疗效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4(12):21-22.
[9]徐献伦, 郎洪静.3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15):63-64.
[10]赵振江.小切口手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对比.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4):2810-2811.
[11]李瑞君, 路来金, 张志新.肌电图辅助定位小切口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1, 27(2):99-101.
[12]金贵根.小切口尺神经松解术在青年人轻型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 24(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