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臾治疗胃病临证偶拾

2018-01-18 23:19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张老痰饮中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蔡 淦

笔者在上世纪50年代内科教学实习阶段,即跟随张伯臾老师抄方2个月,60年代毕业实习期间又在张老的悉心指导下先由我拟诊,再请张老修改医案和处方,获益颇丰。分配到曙光医院工作后,长期在张老身边工作,我们之间虽然没有正式的拜师仪式,却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2017年正值张老逝世30周年,特整理毕业实习的两则医案,以作纪念。

医案一

顾左。初诊:饥则脘痛,得食稍安,日二三发,脉细,舌尖红润,劳伤脾胃,中虚作痛,拟黄芪建中。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胃阳虚。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处方用药:黄芪心三钱,肉桂丸八分(吞),炒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制香附二钱,生姜一钱,大枣五枚,饴糖一匙(冲),缩砂仁八分(研,后入),5帖。

二诊:脘痛减轻,脾胃中虚有恢复之机,仍守前法,再进一筹。处方用药:黄芪心三钱,肉桂丸四分(吞),炒白芍四钱,炙甘草二钱,太子参三钱,生姜一钱,大枣五枚,饴糖一匙(冲),7帖。

三诊:脘痛向愈,纳食正常,仍感倦怠,脉虚软,舌净,再拟黄芪建中调理收功。 处方用药:当归片六片,炙黄芪三钱,肉桂丸四分(吞),炙甘草两钱,炒白芍三钱,香橼皮二钱,潞党参三钱,生姜一钱,大枣五枚,饴糖一匙(冲),7帖。

按:胃痛当分虚实,本例患者饥则作痛,得食稍安,虚证无疑,但虚中又须分偏阴偏阳之不同,患者脉细软,舌淡红润,辨证偏于阳虚,故用黄芪建中温补脾胃。小建中汤为张老常用之方,每每用于胃病偏于阳虚者而见效,张老说:“溃疡病,肉桂一般人多不用,恐其动血而引起出血,殊不知肉桂性温,能行动阳气,消散凝结之瘀血,增加新血之供应,从而加速溃疡之愈合。”小建中原方用桂枝,丁甘仁老先生对虚寒里证多易为肉桂,以桂枝走表而不用。

医案二

周左。初诊:向有胃病史,延今已二十三年,近二年来发作频繁,发则中脘胀痛拒按,泛吐清水,脉沉细带数,苔薄中剥。痰饮内聚已久,迩来复感时邪,形寒发热,头痛汗少,遍体骨楚,口渴欲喜热饮,新寒引动伏饮,其本在痰饮,其标在新感,急则治其标,姑拟葱豉合小陷胸加减。中医诊断:感冒、胃脘痛,辨证:痰饮阻遏阳气。西医诊断:感冒、慢性胃炎。处方用药:淡豆豉三钱,葱白头二钱,老苏梗二钱,川郁金三钱,瓜蒌实四钱(切),白蒺藜三钱,黑山栀三钱,制半夏三钱,1帖。

二诊:恶寒身热,有汗不解,朝轻暮重,中脘胀痛稍减,口渴酷喜热饮,干呕欲恶,苔薄中剥而润,脉沉细且数。痰饮遏阻阳气,津不上承之机可见,太阳之邪未罢,少阳之证又见,拟柴胡陷胸合苓桂术甘复方图治。处方用药:软柴胡一钱半,炒条芩三钱,制半夏三钱,瓜蒌实四钱(切),茯苓片六片(吞),川桂枝一钱,炒赤芍一钱半,炒枳实三钱,老苏梗二钱,1帖。

三诊:投前方后汗出颇畅,身热已退,惟头眩肢软,口苦纳呆,中脘胀痛虽减,但动则仍痛,按之亦痛,苔中剥而润,脉细数已缓,表邪已解,而痰饮依旧内聚,宗《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拟苓桂术甘合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用药:川桂枝一钱,茯苓片六片(吞),炒白术三钱,炙甘草八分,制半夏三钱,黄连须一钱,陈广皮一钱半,瓜蒌实三钱(切),炒枳实一钱半,2帖。

四诊:中脘胀痛大减,惟行走时稍觉隐痛,胸闷纳呆,口淡无味,不思饮水,苔中剥且润,脉沉细,痰饮渐化未清,前方既已取效,再投温化之剂,冀离照当空,阴霾自消,苓桂术甘合二陈汤加味。处方用药:川桂枝二钱,茯苓片六片(吞),炒白术三钱,炙甘草八分,白蔻仁八分(后),制半夏三钱,生薏苡仁四钱,陈广皮一钱半,3帖。

按:此病例是笔者在张老指导下毕业实习内科时遇到的第一个患者,因此记忆犹新,当时笔者先行拟诊,根据其有二十三年的胃病史,口渴欲饮,苔薄中剥,脉细数,辨证为胃阴已伤而又感寒邪,后经张老指正,认为是旧有痰饮而复感新寒,其理由是:腹胀痛而拒按,泛吐清水甚多;脉虽细数但很沉,口虽渴但不欲多饮,且喜热饮;苔虽剥而干,但服温药后反而转润(且追问向有剥苔)。 此乃阳气为饮邪所遏,津不上承所致,丁甘仁老先生谓“犹釜底无薪,锅盖无汽水”是也。通过张老的分析,恍然大悟,深深体会辨证的精微细致,一阴一阳倘若辨证差之毫厘,论治则将失之千里,同时更体会脉象、舌苔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它们是辨证的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张老痰饮中脘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骂鸭记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