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滩陂古代灌溉工程价值剖析及对当代的启示

2018-01-18 22:34郭春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年6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水利水利工程

陈 芳,刘 颖,钟 燮,郭春晶

(1.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南昌 330029;2.江西省水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 330029;3.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京 210098)

槎滩陂古代灌溉工程位于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委槎滩村畔,始筑于南唐937-975年,至今已1078年,是当地长期发挥疏江导流灌溉功能的古代水利工程,号称“江南都江堰”,2006年确定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周矩墓),2013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5]。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槎滩陂古代灌溉工程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开凿、维护和使用,形成了众多文化遗产。本文以槎滩陂古代灌溉工程,从4个维度深入剖析槎滩陂灌溉工程的价值,总结和提炼出古代灌溉工程在“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期实现现代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从古代水利工程中汲取精华,走出一条适宜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特色道路。

1 槎滩陂灌溉工程蕴含价值剖析

水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水利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5]。

1.1 历史文化价值

(1)人物与事件。槎滩陂灌溉工程享有一个宝贵的人文资源-周矩[6],据史料所载,周矩一生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兴学堂,培养人才;二是修筑槎滩陂,造福百姓。天成末年(930年)时任金陵监察御史的周矩为避唐末之乱,携家眷随时任吉州刺史的女婿杨大中从南京迁至泰和县万岁乡,他体察民情、忧国爱民,在了解到当地百姓因水利条件差,农田灌溉水源供给不足,虽然土地肥沃也只能靠天吃饭,遇到旱年颗粒无收,丰年也只能种一季的情况,周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为改变这个现状,他亲自下乡深入到田间地头认真的调查研究,盘算着通过兴修水利走出这个困境,造福乡民,虽然兴修水利需要大量经费,且费时费事,但为了解决农民温饱,带领脱离贫困,他毅然决定承担这一造福民众之事,开始了兴修水利这一义举。

(2)文化活动。槎摊陂的历史文化价值还体现在,槎摊陂的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水利活动。槎滩陂自修缮以来,其管理[7,8]一直依赖于各宗族的合作来使用与维护,它也逐渐发展成联系地方社会的纽带。槎摊陂建成后,历朝历代官民对槎滩陂水利工程都进行过整修,并留下了大量记载槎摊陂整修的石碑和传记,讲述着槎摊陂的历史故事,如:周矩墓、古祠堂、古碑刻、古牌匾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被广泛传播和传承,也逐渐发展为该地区的文化特色。槎滩陂及周矩墓等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水利史和古代水利建筑工艺、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充分展示了古人的伟大智慧,印证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1.2 科学价值

(1)环保性。槎摊陂古代灌溉工程工程建造所用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修建初期主要材料为木桩、竹条和泥土,明洪武年间、民国时期重修为石头结构,1949年后修筑成混凝土石陂。在施工工艺和技术上,槎摊陂能找到早期竹笼装卵石截流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影子,在修筑过程中先将木桩击入河床后,以长竹条为骨架,再填充卵石、黏土等形成陂坝,在充分考虑受力情况下,通过了顺错缝有序砌筑条石形成坝身,在条石上刻痕的方式防滑。槎滩陂原始的建筑材料、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使古代水利工程做到安全、环保、生态。

(2)适应性。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水资源的限制也同样制约着水利工程的发展,由于水资源条件的变迁,历史时期也相继出现了丰水期和枯水期,为适应水资源的变化,槎摊陂古代灌溉工程也根据历史发展规律及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先后多次进行了修缮,新开南干渠、拓宽原有渠道、并对坝体进行加高加固;1965年,增设倒虹吸管、隧洞、渡槽、分水闸、铁水闸等。经过不断拓展和完善,如今的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筏道、排砂闸、引水渠、防洪堤、总进水闸及灌溉渠等构成。

(3)先进性。槎滩陂水利工程位于典型的河谷平原地区,因此在筑坝选址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地形条件。为确保所选地质具有足够地基承载力,保持充足的水源,保证自流引水和排水流,在千年以前尚未掌握地基处理技术时,周矩在治水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了测量技术,经过多年的谋划和实地考察丈量科学选址,将陂址选在河流宽阔,水流流速缓慢,河床基岩质地坚硬,抗冲性能好的位置,实现了筑陂引水,将水引来灌溉。

1.3 工程价值

(1)真实性。槎滩陂在修筑过程中,有效地保存了河流本身和流域的原始生态[9]。始筑时,通过对个别河段实施拓展以至裁弯取直,巧妙地顺应自然地势和水流规律,实现引流灌溉,在此后的多次修缮中,为满足引水、防洪和通航的需求,充分利用河流水文以及地形特点布置工程设施,在没有改变河流特征的条件下,通过一些工程设施实现了灌溉水合理分配到田间,满足居民生活用水。此外,槎滩陂修筑时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槎摊陂两岸的木山和石山作为工程的主要材料,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天然的工程材料也以另一种方式与自然保持着和谐统一,使得槎滩陂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亲自然工程”。这些智慧的创造,都源自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不管是工程形式,还是建造材料,都反映出槎滩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水利理念。

(2)完整性和延续性。槎摊陂至今运行也已千余年,历朝历代为不断完善槎滩陂对其进行了大大小小的维修和加固,尤其是在建国后,为进一步完善槎滩陂古代水利工程,更加充分更加积极的发挥其灌溉功能,江西省人民政府大量的投入人力物力对槎滩陂进行了多次的维修加固,并明确规定槎滩陂水利工程由泰和县水务局槎滩陂水管会负责保护、管理、维护。然而经历了数次维修,槎摊陂仍在原有的位置上保持着最初的工程形式和布局,且保存完整,整个工程除在陂坝表层和渠道底面增设混凝土保护层,加固加高陂坝,维修筏道、排沙闸干渠等,其他工程设施、布局和功能等均保存较好,且至今仍持续发挥着引水、灌溉、通航、发电等综合功能。

1.4 经济价值

槎滩陂千余年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经过不断拓展和完善,原本旱灾频发的高行、信实等乡有了极大改善,槎摊陂不仅实现了“除水害”,还在“兴水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现代,槎摊陂的灌溉和供水作用日益凸显,农田灌溉面积由最初的0.06 万hm2到现在的0.33 万hm2,灌溉惠及泰和、吉安两县的禾市、螺溪、石山、永阳4个乡镇农田,进一步提高了地区的农作物的产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槎摊陂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录后,该地区的旅游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些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将产生持久的带动作用。

2 现代水利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1949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河流,兴起一座座高坝、大型水库水闸等,然而当我们还来不及看到科技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时,接踵而来是各种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1)生态环境遭破坏。19世纪末,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这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得原本尊重自然的水利工程规划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世界各地都开始了兴筑高坝水库,现代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上的巨大跨越是古代水利工程难以达到的,然而在这成就的背后,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由于人类活动强制改变河道的自然走向、强制开挖渠道,采用混凝土、砌石材料等护坡,使得河流原本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对自然界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

(2)工程效益不明显。为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违背河流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工程建设比比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新世纪以来,因盲目追求工程短期效益,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在少数,历年来进行的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河道清淤整治等项目都向我们展示了过去因生态环境等考虑欠缺所诱发的工程隐患,人为改变河流自然规律,使得河流逐渐失去了很多自然功能,如水流自净、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交换、湿地生态等,而这些工程隐患的消除和自然功能的恢复比水利工程兴建的费用要多得多,与预期的巨大工程效益相差甚远。

(3)工程管理意识薄弱。古代水利工程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与其适宜的管理制度息息相关。现今,国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鲜少重视工程建设后的工程管理。管理不善对水利工程后期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方面由于未能及时合理、规范的修缮和保养水利工程设施,违章乱搭、乱建、乱占的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工程管理滞后,原本发现后可以及时处理的小问题,日积月累逐渐演变成大问题,使得工程一旦遭遇洪涝灾害等就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重修,重修所消耗的成本远大于日常的维修和维护。

3 古代水利工程建设对当今的启示

槎滩陂作为一项使民众长期受益的水利灌溉工程,其历史之久远,功能之稳定,为水利工程历史所罕见,因此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有必要在合理保护和利用槎滩陂的同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1)重视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利用。槎滩陂古代水利工程历经千年不衰,不仅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其建筑工艺、治水理念、管理制度以及与历史有关的文化沉淀

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自1980年以来,由于人们现代化建设的开发,大量古代水利工程遭到比自然冲击更严重的破坏,有些甚至逐渐消失,而与很多古代工程不同的是,保存下来的古代水利工程仍或多或少地发挥效益,造福一方,相比新建一座未必长久而耗资巨大的水利工程来说,保护和利用好现有古代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学习古代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的工程技术经验,学习其实现“人水和谐”的大智慧;另一方面维护费用少,还能从其蕴含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护。槎滩陂水利工程能延续至今,不仅仅因为其本身完善的工程体系,更有赖于科学的管理。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要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不应只考虑工程的眼前效益,更要考虑到工程要具有长期效益能够惠及子孙后代;不但要重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更重视项目的建后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综合效益;同时,鼓励和调动民众参与工程维护的积极性,尤其是灌溉工程,要在工程管理中实现权责利的高度契合。

(3)坚持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槎滩陂古代水利工程向世人演绎了科学的工程运用与生态保护完美融合,主坝、附坝、附属建筑和灌溉渠系工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充满美感的水利工程体系,通过合理布局、巧妙构思,将这个水利工程体系置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渠系顺着河水蜿蜒曲折,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相互配合、相互依托[10]。在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其地形、地貌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基于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遵循生态平衡原理,让水利工程在充分发挥灌溉、蓄水、防洪、排涝等作用的同时,以经济发展促进水利工程的保护,再以水利工程的保护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 “江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志[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李 放.江西古代水利史概略[J].江西文物,1990,(4):39-45.

[3] (明)周氏族谱[Z].

[4] 槎滩碉石二陂山田记[Z].

[5] 王英华,谭徐明,李云鹏,等.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分析[J].中国水利,2012,(21):5-7,17.

[6] 廖艳彬.江西泰和县槎滩陂水利与地方社会[D]. 南昌:南昌大学,2005.

[7] 谭徐明.古代区域水神崇拜及其社会学价值----以都江堰水利区为例[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9-15,90.

[8] 陈方舟,谭徐明,李云鹏,等. 丽水通济堰灌区水利管理体系的演进与启示[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4(4):260-266.

[9] 周 波,谭徐明,李云鹏,等. 芍陂灌溉工程及其价值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9):57-61.

[10] 谭徐明. 发现古代水利工程的融合之美[N]. 中国水利报,2006-06-08(05).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水利水利工程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