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丙会 (辽宁省阜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23100)
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在家畜流通频繁,集约饲养管理经验欠缺,防疫卫生技术跟不上的情况下,饲养管理上稍有不慎会导致传染病发生,下面对传染病扑灭的几点措施进行简单总结。
疑似传染病发生时,如根据临床症状不能立即确诊,应尽快采取病料送有关部门检验,在检验结果未出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蔓延扩散。
隔离发病和疑似染病动物是为了控制传染源,便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病原体很容易通过飞沫、饲料、饮水、粪便、用具等迅速传播,所以隔离应以单独全体或单独圈舍为单位,派专人负责管理隔离群 (舍)区域。无关人员禁止靠近或入内;进出人员和用具严格遵守消毒制度。
动物群体一旦爆发传染病,病源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这时要进行免疫接种,首选免疫血清,安全有效,产生免疫力快,但成本高、用量大,免疫期短。在个别传染病爆发时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用疫苗接种时必须对所有受到传染威胁的家畜逐个进行观察,对健康无病的家畜进行接种,如家畜已处于疫病感染的潜伏期,那么进行接种后会加速疫病发生。有时一些染病症状不明显的家畜会混在健康家畜群中进行疫苗接种,在接种后往往出现疫病高发期,但随着健康家畜很快产生免疫力后,该疫病的流行会得到很好控制。
家畜疫病治疗方面始终贯彻 “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地方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疫病发生时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在治疗的同时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管理,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
病死动物含有大量病原体,是最大的传染源,对病死动物尸体可以焚烧、深埋,或安装无害化处理罐等方式进行合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