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林 潘金花 易思豆 杨振 李云娇 路雪婧
圆翳内障是以晶珠混浊,视力缓降为主要表现,最终在瞳神中间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病程缓慢,渐至失明的眼病,相当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翳”在古义中有遮挡、遮蔽之意,《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1]《素问.气交变大论》曰“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2]《灵枢.卫气行篇》“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3]由《内经》可知,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这为后世采用司外揣内地命名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出眼疾候》[4],称其为“脑流青盲眼” 《医方类聚.眼门》[5]称其为“内障”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之二下》[6]使用“内障”,《眼科金镜.卷之一》[7]中有“圆翳”、“冰翳”、“浮翳”、“沉翳”、“偃月翳”、“横翳”、“枣花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一》[8]称其为“脑脂流下,肝热上冲。”“圆翳内障”作为中医眼病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葆光道人《秘传眼科龙木论.圆翳内障》,主要症状为:“凡眼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螅。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患者不觉,先从一眼先患,向后相牵俱损,玉翳青白,瞳人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本术语“圆翳内障”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其主要症状。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出眼疾候》,称其为“脑流青盲眼”将其描述为:“眼无所因起,忽然膜膜,不痛不痒,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遂致失明。令观容状,眼形不异,惟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之光,知昼知夜。如此之者,名作脑流青盲眼”《医方类聚.眼门.龙树菩萨眼论》称其为“内障” 明代《明目神验方》中首次出现“圆翳内障”病名,同时还使用“碧翳瞒”、“星月翳”等病名,但以“圆翳内障”一名使用最为普遍。黄庭镜《目经大成》使用“内障”,《眼科金镜》中有“圆翳”、“冰翳”、“浮翳”、“沉翳”、“偃月翳”、“横翳”、“枣花翳”,虽命名不同,其实都描述的是同一种病,只不过是在描述本病发展中的各个不同阶段而已。
至万历年间的《证治准绳.目》[9]一书开始普遍使用“圆翳内障”病名,至明末清初的《审视瑶函.圆翳障症》[10]、清代《张氏医通.七窍门上》[11]均统一使用“圆翳内障”这一病名,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目经大成》虽仍使用“内障”病名,但这一时期仍以“圆翳内障”作为本病的主流病名。
到清代末期,由于西学东进,西医学英文“cataract”被翻译为“白内障”为体现中医特色,区分中西医病名,中医仍使用“圆翳内障”一词,以形象直观地反应因年龄变化而产生的晶珠混浊而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
然而“圆翳内障”只相当于西医“白内障”中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为和西医其它类型的“白内障”相区别,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12]在此病后附有“惊震内障”、“胎患内障”以便和西医学之“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相比较。
近代第一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医眼科学》[13](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也使用“圆翳内障”此后国家统编教材《中医眼科学》[14](廖品正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段俊国主编)均沿用此病名。辞书类著作《中医大辞典.圆翳内障》[15]、《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16]均以“圆翳内障”作为规范名。所以“圆翳内障”作为规范名,有利于中医学学术交流,符合中医学术语形象取名、约定俗成的原则。
“圆翳内障”病名既体现了视物模糊的本义,又用“圆翳”字作形容词,形象的描绘出双眼视物不清,如同有物遮挡眼前的现象。经历代医家阐发,使证候特点渐趋明确,在明清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及至近现代专指老年相关性白内障症,其内涵亦不断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1] 刘衡如校.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53.
[2] 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8.
[3] 刘衡如校.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05.
[4] 唐·王焘.陈擎文,等校注.外台秘要[M].学苑出版社,2011;11.477.
[5] 盛增秀,等校注.医方类聚[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
[6] 清·黄庭镜.李点校注.目经大成[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52.
[7] 清·刘耀先.韦企平,等校注.眼科金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8] 明·葆光道人.郭静,等校注.秘传眼科龙木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
[9] 明·王肯堂.倪和宪点校.证治准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10.
[10]清·傅仁宇.李点,等校注.审视瑶函[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12.
[11]清·张璐.孙玉信,等主校.张氏医通[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340.
[12]段俊国.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89.
[13]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4.
[14]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0.
[15]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49.
[16]《中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学(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