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河教授关于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总结

2018-01-18 16:03张国坛孙河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通窍视神经青光眼

张国坛 孙河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OA)的病因非常复杂,很多疾病都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如炎症、缺血、外伤、中毒、青光眼、先天因素、肿瘤压迫、营养障碍、及遗传性疾病等,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轴突的不可逆性的损害,病人视力预后较差。其病理改变为视神经的传导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眼底镜下视盘的变化,可见视盘颜色变淡,边界不清或颜色苍白等。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是一种难治性视神经疾病。

《内经》有记载眼与阴阳、气血、经络的论述,为针刺治疗目疾提供中医理论指导,如“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口问篇》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认为眼与脏腑二者之间是通过经络的连接并源源不断运送气血精津,方能视万物,辨颜色。《中藏经》曰“目内大络六,中络八,外有旁支细络未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亦阐明眼与经、络二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审视瑶函》《玉龙歌》等医学专著均有针灸治疗眼病穴位和图示的记载,这些文献记录为现代中医运用针灸治疗眼科病症提供了宝贵材料。

现将孙河教授运用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王影、白鹏在孙河教授指导下探讨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机理。方法:对32例(48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针刺。针刺穴位:球后、风池、百会。比较针刺前、中、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P-VEP中N135波振幅升高(P<0.01),F-VEP中N3波、P3波潜伏期缩短(PN3<0.05,PP3<0.01)。结论:针刺可增强视觉中枢生物电[1]。

白鹏、徐先伟、王影在孙河教授指导下对比分析针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针刺、中西医结合两种方法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单纯针刺与中西医结合疗效均超过50%,中西医结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P<0.01),基础视力>0.1患者疗效优于基础视力≤0.1患者(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经萎缩疗效显著,适于在临床推广[2]。

赵爽在孙河教授指导下通过针刺窍明穴对VEP、视力、视野的影响,从主观、客观不同角度评价其治疗视神经蒌缩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该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视神经萎缩患者共38例(66眼),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34眼),对照组18例(32眼)。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穴位(承泣、攒竹、睛明、球后、丝竹空,风池、太阳、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光明),治疗组在传统针刺穴位的基础上增加“窍明穴”。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视力、视野、VEP。对结果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8%,两者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者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05);(3)两组治疗后,视野平均光敏度、平均缺损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平均光敏度、平均缺损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VEP检查P100潜伏期、振幅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100潜伏期、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窍明穴是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穴位,可提高疗效[3]。

赵爽在孙河教授指导下观察针刺治疗“窍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视神经萎缩患者61例94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针刺治疗。 治疗组31例48只眼选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规穴位配合“窍明穴”,对照30例46只眼只选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常规穴位,4周后通过观察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平均缺损来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视力均有提高。治疗组48只眼中,显效7只眼,有效26只眼,无效15只眼,总有效率 66.67%;对照组46只眼中,显效3只眼,有效19只眼,无效24只眼,总有效率52.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3,P<0.05)。结论:针刺窍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优于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4]。

2 青光眼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王研、陈春艳等在孙河教授指导下观察针刺窍明穴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眼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 眼)和对照组(27眼)。治疗组采用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视野平均光敏度及 P-VEP 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7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和平均光敏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EP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视野平均光敏度及P-VE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窍明穴是一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5]。

刘江、董霏雪等在孙河教授指导下观察针刺对青光眼术后病人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控制患者(40 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0只眼)和对照组20例(20只眼),对照组术后不采用任何治疗,治疗组行针刺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3个时间窗的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根据各项检测结果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提高,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提高,潜伏期缩短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青光眼术后的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6]。

黄春娟、张慧在孙河教授指导下观察电针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功能的作用。方法:对64例(96只眼),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电针治疗。针刺穴位:百会、风池、球后太阳、睛明、合谷、行间等。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力、视野、视觉电生理记录。结果:96只眼中视力好转74只眼(77.08%,P<0.005);视野的平均光敏度增(P<0.05);P-VEP中P100波潜伏期缩短(P<0.05),N135波振幅增加(P<0.05),F-VEP中N3、N4波的潜伏期均缩短(P<0.05)。结果分析:电针对于那些处于抑制和部分性损伤的视神经细胞功能的修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那些基础视力好,病程短的患者疗效显著,肯定了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7]。

刘洋洋在孙河教授指导下通过观察电针联合通窍明目IV号对肝郁气滞型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PNFLT及视功能的影响,研究电针联合通窍明目IV号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诊断标准的34例(66只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例(30只眼),对照组19例(36只眼)。治疗组予电针联合口服中药通窍明目IV号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通窍明目IV号,疗程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视力、视野及RNFLT数据的变化,停止治疗4周后随访,采集数据。所得结果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视力在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随访与治疗后无差异(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视野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与治疗后无差异(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RNFLT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随访与治疗后无差异(P>0.05)。④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候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与治疗后无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通窍明目IV号治疗肝郁气滞型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通窍明目IV号,增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患者视功能,同时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视神经保护作用[8]。

黄春娟在孙河教授指导下观察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1、对66例(124只眼)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病人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分别采用西药和针刺两种方法治疗,在视力、视野、视电生理等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种方法的比较,并分析病史长短及年龄对治疗的影响。2、将20只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组、自身对照组、针刺组,西药组、自身对照组、针刺组的实验动物造成青光眼模型后将眼压降至21mmHg以下,采用西药和针刺治疗15天后,用光、电镜观察实验动物的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针刺对视力、视野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②针刺组治疗前后视电生理结果显示,P-VEP中P100波的潜伏期缩短(P<0.05)和N135波的振幅增加(P<0.05),F-VEP中N3波和N4波潜伏期缩短(P<0.05)。③发病时间和年龄对疗效有影响,时间长、年龄高者有效率降低。④动物实验光、电镜显示针刺对受损视网膜结构修复较明显,变性视神经出现较多新生神经髓鞘。结论:针刺可以增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针刺的疗效优于西药组[9]。

王学栋在孙河教授指导下通过观察针刺结合通窍明目IV治疗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探讨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害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33例(60只眼),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釆用针刺睛明、球后、承泣、风池、百会诸穴,以及汤剂通窍明目IV号治疗;对照组采用静点注射葛根注射液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在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方面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及两组间的比较。结果:①两治疗方法均能稳定病人视力,改善视野,增强视神经电活动。②针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通窍明目IV号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优异,具有保护视神经的作用[10]。

苏晓欢、蔡萧君等在孙河教授指导下研究针药并用对原发性青光眼肝郁证的影响,探讨原发性青光眼肝郁体质及疏肝通窍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疏肝通窍的方法针药并用,对7例(1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肝郁证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视力、视野、肝郁证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以疏肝通窍为治则,针药并用对原发性青光眼有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肝郁证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因果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1]。

3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王玉斌在孙河教授指导下统计了13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疗效,采用针灸联合中西药治疗1个月后,结果显示:显效:视力提高3行或3行以上及视野明显改善者7眼,占53.8%。有效:视力提高3行以下者5眼,视野好转占38.5%。无效:治疗前后、视力视野无变化者1眼,占7.7%。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灸治疗通过疏通经络,借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以营养视神经。针刺球后可大大提高视神经的传导功能,增强视神经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速视神经周围的出血及渗出物的吸收及消散,而使视力提高,疗效高,见效快[12]。

4 总结

根据孙河教授30余年来的临床观察与研究,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类型的视神经萎缩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值得我们后辈进一步探索。

[1] 孙河,王影,白鹏.针刺对视神经萎缩病人视觉电生理的即刻效应[J].中国针灸,2003,23(12):737-738.

[2] 白鹏,徐先伟,王影,孙河.针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对比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5):29-30.

[3] 赵爽.针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对比分析[D].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2.

[4] 孙河,赵爽.针刺“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4):257-259.

[5] 王研,陈春艳,孙河,高维滨,张喜武.针刺窍明穴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558-560.

[6] 刘江,孙河,董霏雪,庞有慧.针刺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6):39-42.

[7] 孙河,黄春娟,张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电针治疗的统计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26-28.

[8] 刘洋洋.电针联合通窍明目IV号对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RNFLT、视力及视野的影响[D].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4.

[9] 黄春娟.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2.

[10]王学栋.针药并用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2.

[11]孙河,苏晓欢,蔡萧君,董霏雪.针药并用对原发性青光眼郁证的影响[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6,6(4):200-202.

[12]孙河,王玉斌.针药并用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1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11-12.

猜你喜欢
通窍视神经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