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辽宁省兴城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125100)
蓝耳病的潜伏期差异比较大,3~27d不等,临床症状受饲养管理条件,免疫情况、毒株及环境卫生的影响很大。通常被低毒株引起的蓝耳病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感染强毒株的猪只临床症状显著,表现为急性型发病、慢性型发病和亚临诊型发病。患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耳朵及腹部等多处皮肤变为淡蓝色,并有皮下出血现象。部分猪共济失调,怀孕母猪患病会出现流产、早产、死胎,仔猪死亡率上升。
没有继发感染的病历解剖病变表现为淋巴结水肿,间质型肺炎,部分猪还有卡他性肺炎,如果有继发感染,解剖患病猪会观察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脑膜炎等症状,解剖可见肺部病变严重。
采集患病猪的血清进行实验室诊断,使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较为准确,监测3min左右能观察到白色小点,监测结果为阳性,如果没有凝集反应出现,则监测结果为阴性。
猪蓝耳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疾病本身会给猪只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免疫失效,影响其他疾病的预防效果。并且蓝耳病的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一旦暴发很容易造成大范围流行,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控。
带毒猪是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淘汰带病猪能有效预防猪蓝耳病。尤其是带毒母猪要及时淘汰,防止蓝耳病传染给仔猪。有猪只患病的猪场要彻底清洁消毒,并且及时将患病猪只隔离治疗,饲养患病猪只的圈舍也要彻底消毒,并在消毒后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安排猪只进入继续饲养。
规模化猪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目前针对猪蓝耳病,我国采取强制免疫的措施。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疫苗接种,并定期监测猪只体内抗体水平,对体内抗体水平低的猪只及时补免,在发生疫情时,需要对区域内健康猪只接种一次疫苗,加强预防效果,在一个月内接受过疫苗接种的猪只可以不用紧急接种。猪场内要详细的记录猪只免疫信息,标注清晰种类、免疫接种日期,工作人员姓名,抗体监测日期及结果,系统的免疫记录能防止漏种、多种的情况,也能及时补免,加强疫苗预防效果。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基础,首先,要合理配制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只有提高猪只营养水平才能提高其抗病能力。其次,加强引种检疫,在引进购进种猪和仔猪前要监测其蓝耳病抗体水平,并对其他疾病进行检疫,确保猪只健康才能引进,防止猪场外的传染源侵袭。第三点,要加强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消毒管理,定期消毒是最基本的消毒措施,此外,还应在有蓝耳病发生时候采取紧急消毒措施,切断蓝耳病毒的传播途径。
在建设养殖场时,要选择地面平整的区域,养殖场要处于下风口,同时要保证建厂区域有足够的通风和光照,环境干燥,并且要远离屠宰场,工厂等,附近要有干净清洁的水源,合理划分猪场内的布局,各猪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猪场内设置隔离带、绿化带和消毒池,只有在建厂时考虑到疫病防控,并科学设置,才能减少猪场内蓝耳病的发病率。
目前对蓝耳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因此,在发生疫情时,要及时将疑似患病猪隔离观察,彻底消毒猪舍,并采取以下治疗方案对患病猪进行治疗:当归、熟地、炒白芍、炒艾叶、金银花、甘草等给妊娠母猪煎服。或板蓝根、穿心莲、金银花、虎仗等各30g,煎服或研磨成粉末拌料给仔猪及育肥猪服用,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也可以使用泰乐菌素、长效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