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分类及预防

2018-01-18 12:24:58林志鹏林广宇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110032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干奶链球菌泌乳

林志鹏 林广宇 (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 110032)

1 病因

1.1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诱发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乳腺炎的病原菌目前约有150种,按其传染方式及生活繁殖场所分为传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传染性病原体主要在牛乳房上和乳房中生存和繁殖。主要病原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环境性病原菌主要在牛体外生存和繁殖,存在于奶牛生存的环境、乳房外表皮肤、乳头末端以及挤奶设备中。常见的环境性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和真菌等。

1.2 饲养管理因素

奶牛场环境卫生差、不及时清扫牛床,不及时清除粪便,运动场内不更换褥草,排水不良,污水淤积,运动场泥泞。不严格执行挤奶操作程序,挤奶过度挤压乳头,挤奶设备不配套吸入放的水不及时更换,毛巾共用不消毒,不进行药浴。病牛乳不集中处理,不冲洗,不消毒。

1.3 牛体状况

主要指免疫功能、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及乳房形态等。奶牛在泌乳期都会受到各种强烈刺激,免疫功能在一定的时间偏低,在怀孕期、分娩期和泌乳早起都会产生免疫抑制现象。营养供应不平衡时,机体发育受阻,营养不良,乳房内防御机能减弱,易感性增强。乳房过于下坠,过大,被牛蹄踏伤或受到其他外力作用而引起乳房、乳头刺伤、撕裂、挫伤等,易感染病菌。

2 乳房炎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2.1 隐性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又称亚临床型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乳腺内感染,无临床症状表现。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然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已发生变化。具体表现pH7.0以上,呈偏碱性;乳内有乳块、絮状物、纤维;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细菌数和电导值增高[1]。

2.2 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汁和乳房均有肉眼可见变化,但相对隐性乳房炎来说,发病率较低,仅占乳房炎发病率极小一部分。患病乳区急性肿胀、发热、疼痛,触摸坚硬,乳汁异常,乳中有凝乳块或者絮状物,泌乳量减少。常常伴随全身症状,表现体温升高,脉搏增速,精神沉郁,食欲减退[2]。

2.3 传染性乳房炎

传染性乳房炎指传染性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接触机体后,无论外环境条件如何,都可定植于乳腺并造成感染所引起的一类乳房炎[3]。引起该类乳房炎的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和真菌等。其特点是常发生于干乳早期。传染性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形式是亚临床感染,也可见到最急性、急性和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类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链球菌性乳房炎、支原体性乳房炎和真菌性乳房炎等。

2.4 环境性乳房炎

环境性乳房炎是以外环境恶劣和乳房屏障机能降低为条件,病原体方可定植干乳腺并引起感染的乳房炎[4]。一般在恶劣的外环境条件下才能发生,不具有传染性。本病的病原体主要是乳房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性放线菌和肠杆菌等环境性微生物。临床常见的主要是非无乳性链球菌性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化脓性放线菌乳房炎和肠杆菌性乳房炎等。

2.5 非感染性乳房炎

非感染性乳房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其他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乳房炎的总称,在其发病过程中,乳房和乳汁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但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参与,病牛和健康牛之间也不会发生传染,一般以单个、少数病例的形式出现。

非感染性乳房炎也可以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 (亚临床型)两种类型,两者的症状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相似。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饲养,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与乳房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体内缺硒、VA和VE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在配置奶牛日粮时,适当进行微量元素以及VA和VE的补充。

3.2 加强管理,减少乳房感染

3.2.1 保持环境卫生,阻止细菌繁殖

绝大多数奶牛患乳房炎是由于乳区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因此,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及牛体清洁是防治措施的关键。要及时清扫粪便、垫草;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及时排除污水,保持清洁干燥;经常用清水清洗牛舍、牛床,定期消毒。奶牛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刷拭牛体,保持牛体清洁。

3.2.2 建立稳定的饲养、挤奶队伍

饲养员以及挤奶员的技术水平与乳房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因此,对饲养管理人员及挤奶人员应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泌乳生理及乳房炎发生、传播和预防知识,从而提高饲养管理及执行规范挤操作程序的自觉性。

3.2.3 加强挤奶卫生,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挤奶前应挤奶舍地面冲洗干净,并将奶牛后驱刷拭干净;按3个过程:淋洗、擦干和按摩清洗乳头;废弃最初的几把乳,病牛乳要单独处理;坚持乳头药浴,乳头药浴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消除病原微生物有重要作用;加强挤奶卫生,挤奶员要固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对整个挤奶系统进行检查与评估,对挤奶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3.3 加强干奶时乳房炎的防治

干奶期预防是奶牛乳房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环节。干奶初期,由于乳腺细胞变性和对感染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微生物侵入,因此,在干奶期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极为重要。实验表明,未经干奶期治疗的奶牛下个泌乳周期乳房炎发病率是经过治疗的4倍[5]。干奶期注入抗菌药物对乳房尚未被感染的牛只能防新感染的发生,对已发生乳房感染的牛只能起到治疗作用。

3.4 定期检查,坚持隐形乳房炎的监控

泌乳牛每年1、3、6、7、8、9、11月要进行乳房炎监测,并制定乳腺健康指标,主要是体细胞数和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对临床乳房炎牛的处理情况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发病时间、鉴定情况、感染区、用药及愈后情况等。在测定牛奶成分时,体细胞数检测时诊断隐性乳房炎的主要方法,应在生产上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3.5 及时治疗,及时淘汰

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牛只一旦发生乳房炎,应将其隔离,针对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情严重而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牛,低产又患慢性乳房炎的牛只,以及病程持续、反复防病的牛只,应给与淘汰。

总之,防重于治。要从奶牛的饲养管理、挤奶操作、干奶期预防、乳房炎检测等方面入手,同时结合牛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有效降低乳房炎感染率和发病率的方案,提高产奶量和乳质,从而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1]董立强,咸玉惺,贺小平,等.奶牛乳房炎的病因与危害[J].今日畜牧兽医,2012(7):54-55.

[2]齐宏亮,李婧,张涌,等.乳房炎奶牛组织和血液病理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8):99-102.

[3]张深固,李松彪,徐荣军.奶牛乳房炎及其防制(一)奶牛链球菌性乳房炎及其防制[J].养殖技术顾问,2006(1):38-39.

[4]沈明星.乳牛环境性乳房炎的特征和控制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1997(2):13-15.

[5]陆体康,文耀南,邓光明,等.乳牛乳腺炎病原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88.28(9):31-33.

猜你喜欢
干奶链球菌泌乳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奶牛干奶的意义和技术要点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假性动脉瘤患者感染厌氧消化链球菌的鉴定
奶牛体况恢复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