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检疫易发生误检的几种情况

2018-01-18 12:24:58和向梅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畜牧兽医局674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猪丹毒出血点屠宰

和向梅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畜牧兽医局 674100)

在猪肉检疫过程,往往会遇到各种因素困扰,直接造成检疫结构的不准确,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检疫水平,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食用风险,作为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科学的思想观,更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要积极分析各种常见影响检疫结果的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检疫,提高检疫质量,通过经验积累,不对强化学习,为猪肉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助力。

1 屠宰方法不当造成误检

在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的误检原因之一就是对屠宰方法使用不当。如常见的急性猪丹毒发作,其就是由于在猪未完全死亡的情况下进行烫毛活动,导致在其血仍流动的情况下进行烫毛,导致猪皮上出现弥漫性点状出血症状,被检疫人员误检。而正常情况下急性猪丹毒发作时,猪表现为皮下出血还伴随着脾肿大、皮柔软、淋巴结大面积肿胀、出血点呈浆液状,猪肉被切开时表现为暗红或樱桃红色肉面等,但误检猪肉则无此类症状。当猪出现瘟疫时,其检疫过程中因传染因子的原因会在皮肤显现无规则的血点,血点常存在于肌肉与皮下部位,与其他病症的出血程度不同。另外若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检验,在其内脏边缘发现原病灶,切开肾脏出现出血点时,一般时由肾脏肿胀引起,其出血点成紫红色,色泽偏白或是黑红色出血点。但由于饲养方式具有差异性,导致饲养猪存在胴体出血症状,此时出血并不会伴有内脏受损问题。由此可见,在对检疫猪肉时,为了有效进行急性猪丹毒或传染因子诱发猪瘟疫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出血症状进行判断,还应进行肉体解剖,观察其内脏病变问题[1]。

2 喂食饲料差异造成误检

此问题主要会引起检疫过程中黄疸问题的误判。一般情况下,猪采食的饲料主要是由泔水、鱼粉、甘油混合而成,或是南瓜、胡萝卜等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混合而成,这些物质其本身就含有大量黄色天然色素,由此会导致被检疫猪存在皮下脂肪黄疸。一般表现为脂肪呈现出棕黄色、棕色或黄色。在其死后呈现出发黄脂肪,而皮肤或是关节处并不会呈现出病变,及时存在发黄也会在放置一阵后变淡或完全消失。而正常的黄疸病患其不仅在脂肪上存在变化,胆汁也存在一定反应,并且因胆病变引发猪皮全身大面性泛黄或关节囊液出现变黄症状。在对其屠宰后的猪肉或关节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泛黄症状会愈发严重。因此,在检疫过程中,需要进行两者病症的区分,无法精准确定时可送至检验室进行硫酸检疫[2]。

3 运输过程失误造成误检

此现象主要是导致白肌肉和白肌病出现混乱。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大型猪肉运输过程中会对猪进行捆绑。此时容易导致猪肉呈现白肌肉病症,这与猪品种存在关联性,而我国大量长白猪更易发生此现象。并且在检疫的过程中,白肌肉猪存在苍白松软的肉质,在进行切刨后还会伴有少量液体。而白肌病患猪通常是由患心脏病猪病变或坏死,因缺乏正常VE而导致肌肉呈现干燥条纹,使得猪肉感觉类似鱼肉。由于两种病症均表现为患猪皮肤变白,因此检疫时必须要切开肌肉面,使得根据肌肉的干燥或渗水情况进行详细判断[3]。

由上可知,在对猪肉进行检验时存在误检现象,当情况原因较为相似。因此,对常见病症相似的疾病可进行比较分析,或对其内脏进行细致检验,对其饲养情况进行统计,询问运输具体状况,对猪检疫存在误检现象的生理、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减少假象的误导率,以此提升检疫工作的精准性,降低误检发生概率。

[1]陈德江.猪肉检疫易混淆误检的几种情况[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1):51.

[2]胡建军.市场鲜猪肉检疫常见的两个问题[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1):18-19.

[3]李肖刚.屠宰检疫中影响猪肉品质因素的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0,6(7):10-11.

猜你喜欢
猪丹毒出血点屠宰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农家顾问(2016年12期)2017-01-06 18:10:25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广东饲料(2016年7期)2016-12-01 03:43:36
Mutually Beneficial
Beijing Review(2016年32期)2016-08-30 02:42:51
一例猪丹毒病的诊治体会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0
四措并举 五相结合——湖北省推进畜禽屠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