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紫斑牡丹栽培育苗技术

2018-01-18 12:20王彦刚
现代园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紫斑小陇山卵形

王彦刚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黑虎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系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又名甘肃牡丹、西北牡丹,原产中国,被誉为“国色天香”,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是中国最大的2个牡丹品种群——中原牡丹品种群和西北牡丹品种群的重要原种,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北部、陕西秦岭等地带,在小陇山林区分布于大多数林场。紫斑牡丹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其根皮又名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紫斑牡丹花大色艳香味浓,花瓣基部有紫黑色斑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有的中药材和花卉珍品,是园林绿化和牡丹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野生紫斑牡丹极为罕见,濒临绝迹,通过常规繁殖系数极低。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一个明显的色斑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虽然野生种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但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栽培分布以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为主,因此又被称为甘肃牡丹或西北牡丹。在甘肃,紫斑牡丹栽培不仅可以追溯到唐代,而且目前在全省,60%以上的县市有栽培,是紫斑牡丹栽培最普及、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地区。

1 植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资源分布

紫斑牡丹为落叶灌木,茎高达2m,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cm,宽5.5~7cm,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cm;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cm,宽2.5~4cm,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cm,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cm;花梗长4~6cm;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cm,宽4.2~6cm,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cm,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cm,花药长圆形,长4mm;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野生种多见于海拔1100~2800m的山坡林下灌木丛中。在甘肃、青海等地有栽培。小陇山各林场多有分布。

2 栽培方法

2.1 紫斑牡丹常用分株、播种、嫁接法繁殖

2.1.1 播种繁殖:紫斑牡丹种子在8月上旬成熟后及时采收,立即播种。播种过晚,种子来春不宜发芽。播种牡丹5~6a才开花,故此法一般只在培育新品种时采用。

2.1.2 分株繁殖:将生长5a以上的大株牡丹连株挖出,放阴凉处晾置2~3d,待根变软时将其分成2~3枝1组的小株,植于圃地。

2.1.3 嫁接繁殖:剪取大株牡丹发出的土芽或1年生的短枝将其部2~3cm削成楔形嵌接于15~20cm长的芍药根上,用麻皮缠紧,抹上泥巴进行栽植,嫁接时间为9月上旬~10月上旬,嫁接苗应挖沟栽植,其株距10~15cm,行距30~40cm,栽后培上土埂,以接穗不露出土为宜。

2.2 栽培管理

紫斑牡丹每年至少施3次肥,花前施以促进开花;花后半月施以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越冬前施冬肥。肥料以腐熟的饼肥为主。肥量以每株每次0.5~1kg为宜。牡丹较耐旱,但旱季需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3 前景展望

紫斑牡丹抗逆性良好,尤以耐寒著称,在现有牡丹种群中最为耐寒。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可培育成高大的树形,可孤植、配植、群植等,紫斑牡丹春有嫩叶多色多态,夏有浓绿、秋有红叶蒴果、冬有干形树姿。以花闻名,予以花的观赏,如不同花色,不同质地、不同姿态、不同花香,结合品种名称、牡丹文化对其风度、品德、特性和文化进行鉴赏等。除室外欣赏外,可制作盆花、盆景等。以牡丹为原材料制作的干花和鲜切花,与其他干鲜花卉或植物搭配,营造出的具有特别含义的插花作品,更值得仔细品味。

猜你喜欢
紫斑小陇山卵形
卵形的变化
——奇妙的蛋
白描画禽鸟(五)
卵形体农产品大小头自动定向翻转运动仿真模型建立与试验验证
波密紫堇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探究
紫斑鱼的愤怒
紫斑鱼的愤怒
秦岭西段北坡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生境特征
同归于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