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黄瓜种植技术论述

2018-01-18 10:55徐丙良
现代园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病斑湿度黄瓜

徐丙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鄂尔多斯市 017000)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黄瓜的市场需求日渐扩大,为了保证蔬菜供应,我们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当中,营造了更加适宜蔬菜生长的土壤、水源和温度条件,并从品种和播期选择等角度入手,实现了黄瓜种植的“优生优育”,促进了黄瓜的增产增收。

1 产地环境

选择5km内无污染源,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沟渠配套、灌排方便、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大气、水质条件均符合绿色食品基地标准的地块为绿色食品黄瓜生产基地。

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的品种,如津优35号、鲁优新瓜神、津优1号、博美2号等品种。

3 播期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生物学特性和设施条件确定适宜播期。温室早春茬栽培黄瓜于12月中下旬播种,秋冬茬在6月上旬播种。

4 育苗

播种前浸种催芽,用50℃温水浸种,以促进种子吸水活化,兼起杀菌作用,待水温降至30℃时,保持恒温,继续浸种3h。浸种后,把种子轻搓洗净,用洁净湿纱布包好,在催芽箱内催芽,温度控制在28~30℃。每隔6h淘洗1次,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用32孔育苗盘育苗,该方法劳动强度低、空间利用率高,且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小,因此能够显著提升温室黄瓜种植的效率和产出率。基质选用透气性、渗水性好,富含有机质的草炭,拌少量蛭石、膨化鸡粪装于盘内并刮平,基质填充前要充分湿润,避免过分挤压,以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透气性和生长空间。10个穴盘码成一摞进行轻压,形成1cm深的播种穴,把催芽露白的种子放于穴内,每穴1粒,盖上基质后刮平,放在育苗床中,播完后,喷透水,并在穴盘上盖好地膜保水,放在 28~30℃地方育苗,667m2用种 120~150g。

5 整地施肥

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0kg、氮磷钾复混肥30kg,在翻地前撒施,造墒犁耙碎垡,以垄距1.1m,垄沟50cm,垄台60cm,垄高15cm起垄,垄台上铺好滴灌带后覆盖地膜。要求垄直、台平、垡细。每个垄台上栽植2行,按垄台上行距50cm,株距33cm打孔,3600穴/667m2,每穴 1 株。

6 田间管理

6.1 发芽期

发芽期是指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一般需10~12天,这一阶段的水分管理较为简单,只要保持穴孔下半部分基质的湿润,并做好上半部分基质的干湿交替即可。对于温度控制而言,一般出苗前温度应保持在28~30℃;50%种子子叶露头时,撤去地膜,温度降至白天 20~25℃,夜间 13~16℃;破心后,白天25~28℃,夜间 15~18℃。

6.2 幼苗期

幼苗期是指从子叶展平到4叶1心。当幼苗长到真叶2叶1心时,根据栽培季节和天气情况,在早上或傍晚定植于穴内,幼苗期阶段黄瓜生长缓慢,植株需水量较小,为了减少棵间蒸发,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在浇足定植水的同时,更好地避免水资源浪费。数据显示,采用滴灌技术,做好黄瓜幼苗期的田间管理,可以使黄瓜上市时间提前10天左右,且大肚瓜、蜂腰瓜明显减少,商品瓜生产率得以显著提高。

6.3 抽蔓期

抽蔓期是指从4叶1心到根瓜坐住。在定植5~7天后,看情况浇1次缓苗水。缓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温度在20℃以上。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25~30℃,夜间16~18℃。及时吊蔓,以主蔓结瓜为主,将侧蔓及早打掉,保持土壤适当湿度,切忌浇大水。

6.4 结瓜期

结瓜期是指从根瓜坐住到植株枯黄死亡。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滴水时要保证流量,每隔2~3天滴1次水,每次滴水时间应控制在3~5h,有条件的可用负压计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初期667m2穴施46%尿素15kg,并保持土壤湿度,切忌冲施人粪尿,以保证产品质量。当植株顶到棚顶棚膜时,应及时落蔓,同时摘掉植株下部老黄叶片,落蔓后,植株高度不低于1.5m,功能叶片不低于15片。

6.5 回头瓜期

此阶段秧蔓结瓜率明显下降,应酌情减少滴水量,滴水频率控制在2~3天1次即可,并延续到采收结束。

7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7.1 黄瓜霜霉病

7.1.1 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浅绿色斑点,湿度大时病斑很快扩展,1~2天内因扩展受到叶脉限制而出现多角形水浸状病斑,之后病斑逐渐变黄色、黄褐色至褐色,此时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的病斑出现灰黑色霉层。

7.1.2 发生规律:播种带菌的种子,可引起田间发病。雨季早,天气忽晴忽阴,多雨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浇水偏多地块和连作地发病重。

7.1.3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及时清除病株病叶;③实行轮作间作;④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⑤高温闷棚;⑥药剂防治:667m2用10%氰霜唑悬浮剂60mL兑水喷雾防治1次,末次用药时间到收获期的间隔至少50天。

7.2 白粉病

7.2.1 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圆形粉状斑,在适宜条件下,白色粉状斑点继续扩展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区,并布满整个叶片,像长了一层白毛,所以俗称白毛病。发病后期白色变为灰白毛,整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7.2.2 发生规律:病菌以无性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发病适温15~30℃,相对湿度80%以上即可发病,适宜湿度90%~95%。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尤其是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有菌源存在时很容易流行。

7.2.3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彻底清除棚室内的杂草、残株,防止病菌寄生;③适当加宽行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控制植株徒长;④及时摘除病叶;⑤药物防治:667m2用80%硫磺水分散粒剂180g兑水喷雾。防治1次,末次用药时间到收获期的间隔至少为40天。

7.3 虫害防治

黄瓜生长周期内,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以及美洲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溶液进行喷施防治,效果良好。

8 产品采收、包装及运输

8.1 适时采收

做到适时早收,要求在瓜身碧绿、顶花带刺,种子尚未膨大时进行,选择直条、充实的绿色瓜条进行采收。采收应在清晨进行,采摘的瓜条放于竹筐或竹篮中,注意保持瓜身的完整,并尽量减少表皮的损伤。

8.2 包装

黄瓜采后要进行严格挑选,去除有机械伤痕、有病斑等不合格的瓜,将合格瓜整齐放在竹筐或竹篮中,装筐容量不要超过总容量的3/4;如贮藏带刺多的瓜要用软纸包好放在竹框中,以免瓜刺相互扎伤,感病腐烂。

8.3 运输

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运输工具应洁净、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9 结语

黄瓜栽培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农业项目,只有充分了解黄瓜生长规律,做好外部环境控制,才能实现黄瓜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病斑湿度黄瓜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甜瓜霜霉病的病源生物学特性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