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农林局,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一个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全市总人口31.4万人(常住人口24.98万人),农村人口2.0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3.45%。辖区国土总面积2 935km2,境内海拔1 400-1 800m,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6.7-7.7℃,年均降雨量85mm,蒸发量2 149mm。全市耕地面积10.1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6.97万亩,畜禽饲养总量39.1万头(只)。
1.总体情况。近年来,通过积极引进各类蔬菜、林果、特色畜禽新优品种,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反季节果蔬高效栽培、蔬菜花卉网式制种、食用菌高效栽培、胚胎移植、发酵床养猪等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向集约化、精品化、特色化的高效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以日光温室果蔬、洋葱、西甜瓜、泥沟胡萝卜等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个,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野麻湾高新农业示范园、文殊镇恒翔农业示范园等园区3个,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 663座3 098亩,钢架塑料大棚1 031座636.8亩,标准化养殖场(小区)82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5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8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30家,全市初步形成以反季节果蔬、优质畜禽、经济林果、高效制种、甜叶菊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城郊型现代农业。
2.发展特点。嘉峪关市农业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城市大,农村小,受耕地面积所限,农业发展主要以设施农业、高效制种、观光采摘为主,农产品供应主要靠周边地区调运满足。2017年,落实农作物种植面积6.97万亩,其中:经济作物5.0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2%。经济作物中高效制种面积1.57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达到1.33万亩,洋葱种植面积0.93万亩。201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5万t,蔬菜总产量达到10.69万t,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71万t吨。本地农产品产量仅占全市需求量的28%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1.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该市现有农产品品牌只有:祁牧乳业公司的“祁牧”牌牛奶和嘉峪关旺宏源农业有限公司的“森态”牌枸杞。
2.“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情况。近年来,该市为打牢农产品品牌建设基础,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7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绿色产品1个。
无公害认证产品为:洋葱、西瓜、胡萝卜、甜瓜、马铃薯、大葱、猪肉;
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为:嘉峪关泥沟胡萝卜、嘉峪关洋葱、嘉峪关野麻湾西瓜;
绿色产品为:枸杞。
3.发展特点。该市品牌农产品由于种植规模小,产量低,主要在本市销售,知名度仅限于本市范围内。“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所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弱,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今天,只有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才能培育打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品牌。该市农业产业品牌培育发展才刚刚起步,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要形成较大规模的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上有一定的限制,造成“三品一标”等优质农产品较少,无法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农产品品牌效益发挥不够。
一是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带动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二是品牌意识不强。许多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不高,难以更有效地拓展市场空间,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受阻。三是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紧密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网络,没有可供培育农业产业品牌的基础。
农业生产者品牌意识较弱,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仍有习惯于大量施化肥,病虫防治依赖于传统农、兽药,生产操作不够标准和精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品牌农产品生产要求。
农业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农户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和可持续经营的思想观念淡薄,造成现有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没有发挥出品牌效益,使农业生产者认识不到品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缺乏培育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
发展农业产业品牌不仅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是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品牌要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行业促进、社会参与”为基本原则,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四位一体”协调配合,才能培育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品牌。针对目前该市农业产业品牌培育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有效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发展。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培育农业产业品牌的基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证,该市要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引导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达到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推广,有效提高品牌农产品生产效益。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规范“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标识使用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更是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
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成市、镇、村及基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逐步消除监管漏洞和盲区,提升监管水平和效能,保障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执法监管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落实农产品生产和农资、兽药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监管名录,做好农业生产档案记录,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执法有力。
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开展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带动农业产业品牌发展。
以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为重点,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开展品牌农产品生产精准管理、产品生产过程可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工作,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储运企业落实以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追溯、诚信管理等监管制度。通过产地准出证明、二维码追溯和“三品一标”标识使用,推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有效运行,逐步建立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品牌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
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品牌。依托河西戈壁农业发展契机,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好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打造戈壁农业品牌。以绿色、有机、生态为主,选择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区域经济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品牌认证步伐,扩大认证数量和规模,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的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品牌相关配套服务,构建比较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引进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积极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电商平台开辟品牌农产品销售新路径,建立品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开创品牌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优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把支持品牌农产品产业、行业发展纳入重点扶持范围,扶持区域带动性强、市场认同度高、竞争性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业知名品牌创建。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对开展农业产业品牌培育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以奖代补”形式予以奖励。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品牌建设,推动该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探索建立品牌农业信用担保机制,推动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银行融资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对接,鼓励品牌企业与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科技院所进行融资、融商、融智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品牌企业以自身品牌信用作为担保进行贷款融资,推动金融机构以股权投资形式,协助品牌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