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佳,郭玉蓉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随着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今食品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对于熟练掌握英语技能的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积极推动中英双语教学,正是为了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做出的努力。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并要求高等院校制定措施来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并继续扩大双语课程的数量[1],同时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政策[2]。
双语教学是指采用2种语言,即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非语言类教学,即在包括教材选用、课堂教学、课后巩固、评价考核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交叉采用母语和外语完成教学活动[3]。我国高等院校进行的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4]。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能力,尤其是听和阅读专业英文的能力;教学中使用的外文教学资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专业英语表述;另外,双语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5]。
“食品添加剂”课程以化学、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营养学等学科为基础,主要讲授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作用原理、安全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性的学科。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也是现代食品生产中最具创造力的领域[6]。“食品添加剂”课程已经成为高校食品类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食品添加剂”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根据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食品添加剂”双语教学实践取得的教学成果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为高校“食品添加剂”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双语教学大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具有内容新颖、知识更新快且能较好地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等特点,学生可以接触到专业的英语表述,有助于提高阅读英文文章的能力,但是“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的学科及专业课知识多,且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因此使用原版教材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专业词汇的储备,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否则很容易变成单纯的专业英语学习,同时大量专业词汇还会耗费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而这违背了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是根本,英语是媒介的宗旨。
目前,“食品添加剂”双语课程内容和非双语课程相当,但学时安排少,使得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更为繁重,加大了教师的课堂压力,因此短暂的课堂时间多以讲授为主,大大减少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教学质量下降;另外,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迅猛,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食品添加剂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也不断深化[7],而当前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涉及的食品添加剂前沿发展动态很少,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信息需求。
高校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能力较弱,专业英语基础差是“食品添加剂”英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多数学生仅仅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接触过的专业词汇很少,少部分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会在课前查字典进行预习,而大多数学生则是在课堂上临时查阅大量专业单词,从而严重影响到听课效果和课堂教学进度。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少数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并能够及时做出反馈,但大部分学生英语底子薄,存在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英文原版教材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容易出现畏难和抵触情绪,因此渐渐对“食品添加剂”双语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食品添加剂”双语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程一般只有30多个学时,而全世界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上万种,我国常用的也有几千种,每一种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应用又各不相同,因此“照本宣科”式的单一化教学使学生觉得“食品添加剂”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太零散,没有逻辑性,加上双语教学的难度更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与其他食品专业课程相比,“食品添加剂”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强的学科,而目前“食品添加剂”双语与非双语课堂类似,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这导致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实际认知较少,不能学以致用,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而食品添加剂行业信息更新很快,不与实际相结合的纯理论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企业对食品添加剂领域从业人员的要求。
教材的选择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中英双语教学的效果,选用的教材不仅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前沿性,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鉴于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英文基础普遍较弱,目前“食品添加剂”双语课程可以以1本难度适中的的英文原版教材,如A.Larry Branen等人编著的《Food Additives》为主,以1本中文教材如秦卫东主编的《食品添加剂学》为辅。要求学生课前先自学中文教材,这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7]。教材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学习资料,比如与课程相关的中文和英文文献、视频、网站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英语水平,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特点,其双语课程极有必要精简教学内容,努力做到少而精,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难度,教学进程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如在课程初期可以适当减少授课内容并降低难度,让学生侧重英语专业词汇的学习和积累,可以防止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在学生对课程内容逐渐熟悉,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词汇量和专业知识之后,逐步增加授课内容并提升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留意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反馈,在发现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时,应及时切换到中文讲解;而当发现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时可以地用中文讲一些实际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8]。另外,教师要主动把握行业脉搏,及时收集最新资讯,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更新,将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并了解学科及行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
在开展双语课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可以进行英语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提前列出重要而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照顾这些学生,了解他们对中英双语课程的接受程度,询问他们是否能够跟上课堂进度,并鼓励他们课后多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练习。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英语学习资料,指导他们如何来提高英语能力,安排英语好学生帮助英语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课后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其次,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教师来参与课堂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
教师要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尝试问题导向式教学,教师在每次课后预设几个下节课需要回答的英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然后进入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英语表达的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课程要点,增强学生对于关键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生活中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案例有很多,因此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如教师可以对一些新近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安全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其他,如互动教学、专题辩论、学生演讲、市场调查[8]等方式也都可以运用到双语教学当中,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适当增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让讲授内容形象生动、直观易懂,如可播放一些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新闻报道、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检测手段、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英双语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主要进行食品添加剂性能的测定研究,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也可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先使用英文简单讲授实验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再用中文给予解答,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之间多用英文进行交流。课程后期,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去食品添加剂公司或工厂参观,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进行实地讲解,从而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也可为今后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语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各院校应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鼓励更多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并进行不断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双语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新形势下食品添加剂行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分别从教材选择、内容设置、学生英语水平、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食品添加剂”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改革措施和建议。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英语能力,还可以促进双语课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C],北京:教育部,2005.
[2]李蓬实.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08-209.
[3]王贤纯,陈平,王迎,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探索 [J].教学研究,2013(5):57-60.
[4]方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李玉婷.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1):95-97.
[6]王莉.“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农产品加工,2016(11):73-77.
[7]彭强,王敏.“食品添加剂”教学活动改革探索 [J].农产品加工,2015(8):70-74.
[8]侯艳红,蒋蓉,丁锦希,等.双语教学存在障碍及改进策略研究 [J].药学教育,2017(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