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国,杜欣军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高层次实践型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而研究生培养为输送高层次实践型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2009年,为了进一步缓解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范围,调整优化了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培养模式由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渐向应用型人才转变,为企业输送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尤其在实践实训环节欠缺完善的培养体制。因此,如何建设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基地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性,正在积极建设实践基地,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现有的招生规模,同时还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短期内不能满足教学需求[1]。
在培养模式上,仍然按照原有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为主,很少到实践基地实习。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较弱,不能胜任工作岗位[2]。
企业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研究生在进入企业实践基地时,企业不仅要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成绩考核,还要负责研究生在实践阶段的人身安全问题;②研究生的短期实践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③企业在研究生实践期间,还需要考虑技术机密的泄露问题;④研究生在实践期间,对企业的技术改进和效率提高通常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企业在接收研究生进行生产实践方面缺乏积极性,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不足、可供选择的生产环节的限制、导致企业导师选择范围和选择数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对研究生的指导往往局限在技术研究和论文撰写方面,在实践环节的落实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这些客观现实,限制了企业指导教师在实践环节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阻碍了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需要进行校企合作,既要充分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优势,又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于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安排。需要系统地选择实践内容和具体的实践项目,在实践内容选择的层面切实达到高水平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依托于食品科学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食品技术工程中心等先进的实践教育平台,以及百事可乐(天津)公司、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公司等大型企业研究生实践基地,选择食品工艺、食品机械、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品质保障等领域代表性的实践内容,达到训练、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这些领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标。
2.1.1 校内实践内容的选择
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对校内能用于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场所、生产线、专业设备等进行梳理,整合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制定校内实践内容。食品学院“食品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和“天津市食品技术工程中心”拥有涉及多个食品领域的研发、小试、中试食品技术平台,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善的食品生产线,具体包括功能食品研发、食品安全与检测、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贮藏与物流、食品生物发酵等。充分利用食品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中心的先进仪器设备和食品生产线,依据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向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从中选择能够代表食品工程、食品机械、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品质保障技术4个领域的典型实践内容,与校外实践内容结合,构建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训系统。
2.1.2 校外实践内容的选择
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先后与百事可乐(天津)公司、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公司、天津海河乳业有限公司、中粮天科生物工程(天津) 有限公司、邦士(天津) 食品有限公司、摩天众创(天津) 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从食品工程、食品机械、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品质保障技术4个领域对不同企业的实践内容进行选择,并进行有机组合。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在实践环节、实践规模、实践技术水平等方面对校内实践内容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实践指导体系的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注重引进科研最新动态,使专业学位硕士实践体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学位特色的实践指导体系,并形成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育资源,使专业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践指导体系的建设,克服了以往企业导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个人培养计划制定等方面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充分调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积极性,依据校内实践内容和校外实践内容,形成了具体的实践指导性文件,并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沟通,形成完整的实践指导体系,为专业硕士实践培训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软件支持,为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制度保障。
通过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理配比,形成“以点带面”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在校内,依据专业背景、技术能力和指导水平在食品工艺、食品机械、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品质保障等方向,分别选择能够胜任不同实践领域指导工作的骨干教师作为核心,配备相关领域的年轻教师作为辅助,形成结构合理、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校外,依据具体的实践内容,选择技术能力强、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强指导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增加企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并提高企业指导教师的水平,弥补企业导师在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不够的缺陷。
在完善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校企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加强校企导师的交流,让企业导师全面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实践能力要求,提高企业导师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参与度;②通过促进校企导师之间的技术合作或项目合作的方式,提高校内外导师的合作交流程度,从而提高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③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管理人才、优秀技术人才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创造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交流机会,提高企业指导教师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参与度,提高企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内容的优选与组合、实践指导体系建设和基地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真正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1] 郑文轩,杨瑛,孟婷婷,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7):176-177.
[2] 徐少川,姜守传,陈雪波.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路径探析 [J].黑龙江教育,2015(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