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
病原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以及血液、实质器官中都含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被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但对消毒药很敏感,如2%氢氧化钠溶液能立即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伪狂犬病毒的易感动物甚多,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其中猪最易感。发病猪主要是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最早日龄是4日龄,发病率98%,死亡率85%。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可下降,成年猪轻微发病,但极少死亡。母猪多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染,很少死亡;感染伪狂犬病毒的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和种公猪的死亡率很少超过2%;本病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
临床症状 猪的临床症状随年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伪狂犬病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综合防治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种猪只允许使用灭活疫苗。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和抗病毒型干扰素,它对断奶仔猪有效果,同时应用紫锥菊、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
一是加强免疫接种。目前,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弱毒灭活苗、野毒灭活苗及基因缺失苗已研制成功,在很多地区推广使用。疫苗能有效减缓猪感染后的临诊症状,大大降低疾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方面,实行早期(3周龄)断奶、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伪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在防疫管理方面,做到定期检测猪群,对阳性猪要严格限制其移动,对阴性猪给予注射基因(灭活)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并逐步用阴性种猪代替阳性种猪。同时,注意清除各种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包括栏舍消毒、人员车辆进出消毒和杀虫灭鼠等;其中灭鼠问题是猪场控制伪狂犬病过程中绝不能忽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