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家畜改良工作站 017300)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散养户朝着专业户方向发展,但在畜禽养殖环节中也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畜禽粪便是农业污染之首。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所以,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也不同。本文分析粪污资源化利用,从而优化各个地区粪污资源化模式。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一般还是将其转化成肥料,通过对粪便处理的效果分析,畜禽养殖粪便一般用作有机肥料,不会应用到沼气生产中。在对养殖种类进行分析中,生猪、奶牛养殖粪便处理比较常见,原因在于生猪和奶牛的粪便中含水率非常高。
在不同地区已形成不同的粪污处理模式。在我国东北地区,当地年均气温比较低,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该地区粪污一般是处理成有机肥料。在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农业种植水平比较高,是蔬菜的主要生产地,当地粪污处理一般是将其处理成粪便肥料。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年均温比较高,降水多。在进行粪污处理环节中将粪便生产成肥料。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粪便在存储中会产生发酵,降低成本。污水处理一般将其应用在厌氧农业中。该地区温度较高,可以进行污水沼气发酵。
养殖粪污处理的主要方式在于将其生产成肥料,粪污肥料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以消除污染。在粪污处理中一定要保持格局合理,结合耕地畜禽承载量,将肥料最大化的应用。粪污肥料应用中受成本干扰,结合车辆运输方式,计算出最合适的经济运输距离。在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畜牧业和种植业成为两个独立的经营项目。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养殖场没有自己的粪污消纳土地,导致区域内种植和养殖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区域内应完善合理规划,结合耕地消纳能力,确定养殖规划,实现养殖产业的优化布局,从而有效解决养殖污染。
我国养殖污染处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养殖污染治理相关的政策和技术了解不多,在粪污处理中比较盲目,导致粪污处理成本升高,效果不良。结合 “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减排分析,尤其是针对大规模养殖粪污处理,需充足的粪便消纳地。有些地区粪污运输距离远,有的养殖场为了节约成本会在养殖场周边存放粪便,导致当地地下水被污染。
结合我国环境数据统计分析来看,我国畜禽粪便清理方式主要还是采用水冲方式,这种清理方式会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粪便处理难度大,处理不彻底。在污水中形成大量污染物,后期处理成本更高。与水冲方式相比,采用总氮、总磷处理的方式可以节省成本。在我国南方开始采用干清粪方式,还是出现规模化养殖场用水量大的问题。有些养殖场采用鸭嘴式喷头,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后期水流到猪圈和羊舍中易滋生细菌,导致畜禽发生疫情。
结合 “十二五”污染物总排量考核指标,在对一些典型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中还是采用将其生产成肥料的方式最为合理。在不同地区,畜禽养殖的规模不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差异很大,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完善粪污的处理方式。在对我国现有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各地区的粪污处理方式呈现出区域化特征。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相关政策还不甚健全,而且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很难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以,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方式。结合我国节能减排要求,制定合理的粪便治理模式,结合因地制宜的理念,完善畜禽养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