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伟
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方法, 主要应用于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众多优势, 如对机体的呼吸功能和循环系统等影响小、价格低廉、操作过程简便等[1-3]。臂丛神经阻滞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依据解剖标志(定位、穿刺步骤)注射麻醉药物, 对下干阻滞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学者认为, 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相对理想, 但是,该种阻滞方式容易发生气胸[4]。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操作的安全性。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对神经干等组织结构进行直观的显示, 起效时间迅速, 且能维持较长的神经阻滞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比分析超声引导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0例, 均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按阻滞径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5例。纳入标准:患者的ASA分级均在Ⅰ~Ⅱ级之间;患者均具有上肢手术适应证;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合并存在肋骨骨折;有异常的凝血功能;存在交流、沟通障碍。研究组患者男25例, 女10例;年龄34~54岁,平均年龄(44.33±5.07)岁;体重54~70 kg, 平均体重(61.03±5.11)kg;身高160~170 cm, 平均身高(165.02±2.01)cm。对照组患者男24例, 女11例;年龄33~55岁, 平均年龄(44.27±5.16)岁;体重 53~71 kg, 平均体重 (61.17±5.23)kg;身高159~171 cm, 平均身高(165.16±2.1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鼻导管吸氧 , 建立静脉通道后 , 注射 1~2 mg咪达唑仑、3~5 μg/kg枸橼酸舒芬太尼, 将浓度为0.75%的罗哌卡因(20 ml)、2%的利多卡因(5 ml)与0.9%的氯化钠(5 ml)混合, 混合液剂量为30 ml;彩超的线阵探头设置频率为12 MHz。消毒、铺巾之后, 探头采用无菌腔镜套住, 并在表面涂抹无菌耦合剂;患者仰卧位, 头部偏向健侧。研究组经肌间沟径路操作, 对照组经锁骨上径路操作, 具体如下。
1.2.1 研究组 于颈部正中环状软骨放置超声探头, 并缓慢向外侧扩展, 找出臂丛上、中、下三干部位, 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剂量1~2 ml)进行局麻, 缓慢向内侧刺入, 并对针头进行角度调整, 在低回声区域深面进入针尖, 回抽无血液之后注入局麻药物1~2 ml, 待确定具体的进针位置之后,将剩余的麻醉药物注射其中[5]。
1.2.2 对照组 于颈部正中环状软骨放置超声探头, 并缓慢向下方移动, 将探头倾斜, 并向对侧的乳头方向移动, 确定锁骨下动脉, 用浓度为1%利多卡因(1~2 ml)进行局麻, 进针方向由外至上, 达到臂丛后回抽无血液, 在确定的部位注射局麻药物(1~2 ml), 调节进针的方向和深度, 将其余麻醉药物注射其中[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手术时长、镇痛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物中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手术时长、镇痛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手术时长、镇痛时间分别为(8.12±3.21)min、(71.06±20.55)min、(6.69±1.57)h;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手术时长、镇痛时间分别为(8.71±3.16)min、(72.11±20.41)min、(6.73±1.36)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29%(5/35), 其中2例气胸、1例局部血肿、2例局麻药物中毒。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43%(4/35), 其中, 2例气胸、1例局部血肿、1例局麻药物中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优势在于费用低廉且镇痛时间长,对于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而言, 具有定位不够准确且较高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因此, 在临床麻醉中, 常会选择肌间沟径路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7]。
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具体的优势如下:①可以对神经干和血管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更为直观的显示出来, 能够对局麻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显示;②具有麻醉起效迅速且麻醉维持时间长久的应用优势性;③能够有效将相关并发症降低, 常见的并发症类型有:气胸和神经损伤等, 可将其发生率降低;④能够对臂丛神经干周围的血管组织和肌肉之间解剖关系进行清晰显示[8]。
本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手术时长、镇痛时间分别为(8.12±3.21)min、(71.06±20.55)min、(6.69±1.57)h;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手术时长、镇痛时间分别为 (8.71±3.16)min、(72.11±20.41)min、(6.73±1.36)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29%(5/35), 其中2例气胸、1例局部血肿、2例局麻药物中毒。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43%(4/35), 其中,2例气胸、1例局部血肿、1例局麻药物中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熊显良等[9]学者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相似, 均为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