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志勇 詹鹏 曾浪清
股骨粗隆间骨折也可被称为转子间骨折,在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中发生的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多发于高龄人群,并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由于粗隆部位的血运较为丰富,一旦发生骨折便很难被治愈,并且常会产生髋内翻[1]。而且高龄患者一旦长时间卧床,会进一步的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2]。PFNA属于一种内固定系统,而经过改良后的PFNA继承原有技术的优点,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有效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此技术已经成为主要使用的治疗方式,所以为有效评价治疗效果,本院对15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5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诊断结果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指标。其中男55例,女102例,年龄70~92岁;男性年龄72~92岁,平均年龄(81.25±4.81)岁;女性年龄70~91岁,平均年龄(82.21±3.56)岁。
1.2 手术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腰麻后,患者置牵引床,在患者的侧臀下放置圆枕,15°角内收。然后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闭合复位、牵引固定操作,在距离股骨大粗隆3 cm处,切开一道切口,确定进针点将导针插入,然后使用工作套筒保护周围的软组织,如果患者内侧出现重叠现象,可以通过调整牵引方向的方式纠正旋转畸形,然后使用直径恰当的PFNA针插入髓腔,避免产生股骨干骨折,在透视下调整导针位置,最后通过C型臂X线机确定PFNA位置是否良好,进行分层闭合切口[3-7]。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优:经过治疗后,患者恢复速度较为优异,患者没有不适的现象;良: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可: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虽有所改善的,但是恢复缓慢;差: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改变[8]。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治疗后,15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24±2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3.72)ml。治疗优的患者96例,良的患者42例,可的患者10例,差的患者9例;优良率为87.90%。
老龄化的加重使骨质疏松症状也随之严重,出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增多的现象,老年人的骨质特点为强度较低,并且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下降[9]。一旦受到轻微外力的作用便会导致骨折,而且患者年龄较大,长期的卧床休息,使并发症产生机率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缩短卧床时间[10-12]。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有动力髋螺钉(DHS)、经皮加压钢板(PCCP)、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等[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5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24±2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3.72)ml。治疗优的患者96例,良的患者42例,可的患者10例,差的患者9例;优良率为87.90%。研究结果与张振强等[14]的研究结果相符,PFNA由于其存在创口小,固定强度较高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股骨近端骨折以及股骨径基底部骨折等。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使用疗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