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婷 王双兴
生命终结的时刻,于寻常人,不过是落在纸上的一则轶事。当事者此前的挣扎与放下,渴求与留恋,皆不为人知,只有狱警成为见证。42岁的石检深是广西梧州市看守所的一名副所长,从警21年都在和死刑人员打交道。死刑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
1995年,石检深20岁,成了广西梧州市看守所的一名狱警。刚开始,石检深干的并不顺心。所里有位返聘的老同事告诉他:刚开始做,每个人都不熟悉。你要多看点书,工作上多总结,多去了解和理解一些其他行业的事情。
后来,石检深发现,确实是这样。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医生,你又了解一些医务知识,就很容易有话题。要打开别人的心扉,首先要了解他的专长。
2006年左右,有个21岁的男孩,参与入室抢劫,把一位女老板杀了。起因很简单,他爸妈早亡,小时候跟着叔叔在湖北勾松脂,长大后跟着姐姐、姐夫生活。他问姐姐借钱去学车,却赌博把钱输了。后来,跟别人一起去抢钱,抢完还把别人杀了,被判了死刑。刚进看守所,他就闹自杀,折腾了1个月。
石检深的切入点就是跟他聊勾松脂,说到和男孩经历不符的地方,男孩就会插话了。就这样,男孩1个月不开口,石检深只用三四天就攻开了。后来因为同案犯在逃,责任不清晰,男孩改判了死缓。
死刑人员刚进监区,都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最开始,石检深是肯定不和他谈案情的。人的心里变化都会通过语言、眼神和一些肢体动作看出来。比如,人觉得非常尴尬的时候,可能会缩成一团,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聊天老纠缠一个问题,这也是典型的表现。如果聊天的思路已经很开阔了,那证明他已经把这些问题放下了。
最直观的指标是饮食,人有思想顾虑时,是很难吃得下饭的。拿出一碗饭,如果他能顺利吃下三分之一,那可能这一两天就没事,如果吃不下,还要继续和他谈。
这么多年,石检深管过上百位死刑人员,贩毒的、杀人的、抢劫的……接触下来,他最大的感触是,要给他们生的希望。所谓生的希望,其实不仅仅是生命延续的那种生,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逆转的,但如果能让一个死刑人员放下他心里噎着的那些事儿,知道他生命中也有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也是一种重生。
石检深说他管过好几个杀自己伴侣的,各种方式都有,用炸药、泼硫酸、碎尸等。原因也不外乎伴侣出轨,或双方感情破裂。入狱后他们的状态高度一致,就是不悔罪,不求立功表现,甚至一审判死后不上诉。
石检深总是跟他们讲,感情不是工厂的生产线,你不能说你投入多少我就回报多少,我感受到多么不幸福,都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规定。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感情是什么,是妥协和付出,而不是索取和回报。
有一个贩毒的死刑人员,妻子要离婚,还要孩子的抚养权,他强烈拒绝。石检深劝他,是惩罚妻子重要,还是给孩子健康的环境重要?你从小缺的那些爱,希望孩子也缺吗?你把孩子给他妈妈,孩子以后想起你,只有爱,没有恨。因为你爱他,给了他重新生活的空间……这个死刑犯听了这话,很舒坦地就把孩子给了妻子,没了遗憾。
每天早晨狱警上班,都要回放前一晚的监控视频。总是能看到,他们反复翻看家人的照片、信件,看完倒在一边,拿毛巾或被子蒙住头,流一晚上的泪。有时谈话,稍一提起家人,就有人眼圈发红。
真正到了最后几天,大多数人也都比较坦然了,毕竟之前有过那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石检深说,他们没有民间流传的所谓最后一顿饭、告别仪式、遗书之类的,刻意不给他们营造这种氛围。执行前有个临终会见,十几分钟时间,见了家人,他们除了哭还是哭。
有朋友建议,让石检深把以前管死刑人员的点点滴滴、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以写一本书了。这20多年,真是有很多故事,社会的、人性的、法律的……比如死刑政策,从以前的“不放过一个坏人”,变成了现在的“不冤枉一个好人”。从以前的“从重从快”,到现在的“少杀慎杀”。
石检深刚工作的时候,盗窃还是有被判死刑的。1997年,石检深送走了最后一批盗窃判死的死刑人员。那时候不像现在,一切都很快,从一审判决下来到执行死刑,只需要半年时间。现在不一样了,至少是一年,多则两三年。
1997年,新的《刑诉法》出台之后,整个体系已经非常严谨了。近年来,媒体也曝出了一些冤假错案,但其实,经过公检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审查,绝大部分案件还是证据确凿的。到了2007年,最高法就把死刑复核权收回了,广西高院只能核准部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死刑。
还有对人尊严的彰显。也是2007年,公检法司四部门发布了一个文件,明确了死刑人员行刑前有见家属的权利,死刑复核下来也会告知他。原先是没有家属会见的,他们与家属最后的联系,就是书信。
原来大家也不知道哪天执行,到了那天直接把人提出来,执行前执法人员会和死刑人员谈四点:一、你有什么遗言,二、有什么财产纠纷,三、还有什么要处理的,四、找谁去处理,做好记录,让他签字,执法人员也签字。这事就完了。
大家都会很好奇,是不是真有像电视里那样临刑喊冤的,确实有。有一位年轻人,因为一些小的纠纷,杀了自己工友,但他觉得自己罪不至死。那天已经拉到刑场了,行刑前说自己有冤,还要检举揭发,又被拉了回来。回来之后,审理查明,此前的判决无误,所以他最后还是被执行了死刑。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石检深都不觉得管死刑人员是个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死刑犯们的经历和故事,再曲折离奇,石检深也从来不和人说。
大家总说,一个警察一年遇到的阴暗面,往往比普通人一辈子遇到的要多。从20多岁到40多岁,石检深也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嫉恶如仇,第二是觉得怜惜、可惜,第三个是想要挽救。
面对死亡,犯人的情绪都会比较反复。有段时间,有个犯人一直闹情绪,石检深发愁,整个人神经紧绷。一天晚上做噩梦,一拳打在妻子脸上,妻子脸上都淤青了。第二天早上妻子跟他说,他又惊讶,又羞愧。
有了孩子之后,心态也会有变化。不安全感会更强烈,有时候临睡前,石检深甚至会幻想,会不会有人来报复自己,会不会对小孩下手。后来自己慢慢调整,也去做了一些疏导,去看一些温暖阳光的东西。
石检深现在的心理是挽救。他说,其实,死刑犯们也都是平凡人,作案前和我们一样,做饭、买菜、生活。走到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尊严没有得到有效的肯定。石检深最相信的一句话是,暖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临死前,满足他们这种被肯定的需要,让他们得到安慰,能平静告别。这是狱警职责范围内能做到的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