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张明 姜姝姝
内补黄芪汤出于《外科发挥》,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为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疮疡的代表方剂。通过益气养血作用, 提高脏腑功能, 促进组织代谢,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本方用来治疗痈疽,因气血不足导致的疮口久不愈合,整个人全身乏力倦怠,长期低烧不退,吃啥都不香,啥都不想干,整天觉得只想静静地蔫在一处却也睡不踏实的患者。这种患者的脉象会较为细弱,因为气血不足,无力鼓动,舌苔淡、苔薄。在临床上,特别适用于像糖尿病足、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溃烂经久不愈患者,连十二指肠溃疡这种内部的黏膜损伤,只要辨证为气血亏虚证,都可以用内补黄芪汤治疗。
内补黄芪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备急千金要方》卷三记载的是现在临床常用的方剂,组成包括了黄芪(盐水伴炒)、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伴)、人参、茯苓各10g,甘草(炙)、白芍药(炒)、远志(去心,炒)、川芎、官桂、当归(酒伴)各5g。.明朝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有这样的表述:本方治痈疽发背,诸疮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懒音,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脉涩不睡。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记载:内补黄芪汤,治溃疡口干。此方以十全大补汤内去白术,加远志、麦门冬。去白术者避其燥能伤津也。加远志、麦门冬者,以生血生津也。如痈者,加乳香、没药以定痛。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消硬也。以上凡痈疽溃后诸虚者,当随证酌用之。
方以黄芪为君药,那么就先来看看有着“疮家圣药”之称的黄芪。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内疽倍黄芪”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说: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疡圣药。因此,凡气虚衰弱,休倦乏力,懒言少食,四肢麻木,发热汗出,中氣下陷,痈肿疮疡内陷,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均可以本品为主治之。黄芪不仅治疗痈疽溃后气虚,久不收口,还常用于痈疽未溃时气血虚不能托毒外出。如《刘涓子鬼遗方》用黄芪配川芎、瓜萎等治痈疽脓成未溃。黄芪也用于疮疡初起,如《刘涓子鬼遗方》,治痈疽热盛的黄芪汤.以黄芪配伍清热解毒的黄芩、栀子、生地等。黄芪还用于预防痈疽发生的配方,如《外科颈要》说,黄芪六一散,常服,终生可免生痈疽。
方中除了用黄芪补气外,人参、茯苓、甘草均可益气。其中黄芪偏于固表,人参偏于大补,茯苓偏于利湿,甘草偏于解毒。当归、熟地黄、白芍补血,当归偏于活血,熟地黄偏于益阴,白芍偏于敛阴;麦冬清热益阴、养心除烦,护阴以配阳。黄芪、官桂益气助阳,可收阳生阴长之效。黄芪益气补卫,其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桂枝得黄芪,散邪而不伤正,且通脉温阳之力大增。川芎理血行气,远志开窍化痰、宁心安神。诸药配合,相互为用,共使气血充盛,使腐祛肌生而疮口收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疮疡愈合、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相对应的可以治疗疖、痈、蜂窝织炎已溃破、痈肿疖疮、深部脓肿,以及化脓性炎症早期创口久溃不敛属气血两虚者。
下面先看一例糖尿病足用内补黄芪汤治疗的病例。
患者,女,53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右足溃破10天”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10天前不慎抓破右足,随即出现右足肿胀疼痛,伴发热寒战,体温最高至41℃。患者曾就诊于某医院,医生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及局部换药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遂转院治疗。入院症见患侧腘动脉搏动减弱,股动脉搏动良好,舌暗红,花剥苔,脉弱。患者平时以胰岛素控制血糖,既往有脂肪肝病史。
现代医学诊断其为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为脱疽病,证型为气阴两虚、热毒内蕴。其主治医师认为患者右足肿可以通过使用大量抗生素消退,另以托里排脓、清热解毒法,方用内补黄芪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外用化腐生肌膏药。3日后右足肿胀已明显消退,右足创面均可见散在淡红色肉芽生长。8日后右足几处溃疡面可见大量鲜红色肉芽生长,无明显腐肉。
再来看一例用内补黄芪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例子。
患者,男,42岁,因“胃脘部疼痛,泛酸嗳气2日”就诊。患者5年前确诊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日前因不规律饮食后,出现胃脘部不适,呈饥饿时疼痛,进食痛减, 并出现嗳气泛酸等症状,喜温喜按,脉细弦,舌淡苔薄白。遂予内补黄芪汤加减服用,方药如下:黄芪30g,麦门冬10g,熟地20g,党参、茯苓各15g,甘草10g,白芍20g,远志、川芎各10g,肉桂5g,当归15g,生地榆30g,蒲公英25g,乌贼骨15g。每日1剂,煎至160ml, 分2次早晚温服。1周后复诊,上述症状消失。医生嘱其续服4周,复以香砂六君子理气和中,治疗期间忌生冷、油腻、烟酒、辛辣之品, 饮食规律,劳逸结合,调畅情志。2月后复查胃镜,较之前好转。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上以虚证或虚实夹杂多见,符合内补黄芪汤之治疗宗旨。从另一方面看, 体表为表中之表,胃肠黏膜为里中之表, 患于体表的溃疡和患于胃黏膜的溃疡, 病位同在于表, 这就是以治体表溃疡的方剂来治疗体内溃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