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物产丰饶,美味繁多,尤其是江河海鲜,当地有句顺口溜:江鲜海鲜河鲜,天天有鲜;江鱼海鱼河鱼,餐餐有鱼。如东沿海有一首传唱了千年的“十二月鱼儿鲜”民歌,数了12样当季的鱼种,光听听名称就让人口舌生津。
清蒸梅童鱼:近些年来海鱼生态频频告急,大海里捕捞野生大黄鱼几乎不可得。于是,小黄鱼与梅童鱼以肉质细嫩而为热爱石首鱼科的人们接受,因为与其吃肉质紧实淡而无味的养殖大黄鱼,不如吃野生小魚。
南通有很多渔港,启东北边的吕四港名气最大,是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在南通吃了两次清蒸梅童鱼,比在上海吃过的味道加倍惊艳。毕竟靠海,等于是捞上来就烹调,且蒸的时间分寸掐得准,小小梅童鱼鲜甜,肉嫩到飘。梅童鱼身上覆了一点点腌雪里蕻同蒸,咸鲜融合,让我想起过去外婆最拿手的雪菜大汤黄鱼那种海的滋味,宁波乡下的味道。
如东蛏干汤:竹蛏在古代是被列为贡品的好东西。在南通吃到竹蛏,有炒的也有蒸的,那些南通“本港蛏”的壳是淡淡的茶褐色,足足有两到三寸长,开了壳后肉质雪白,一咬开嘴里蛏黄爆浆,鲜美异常。
有一款醉蛏鼻是第一次吃到,小小一盆全是张着一对小孔的竹蛏头,带着酒味又脆又鲜,真是下酒好伴侣。待到如东蛏干汤上来,舀一口喝,万般隐退,口腔、鼻腔中只有醇厚的那种贝类鲜出天际的美。我打听为什么叫蛏干汤?原来原材料不是新鲜的竹蛏,而是用竹蛏干制作的。
貌不惊人的竹蛏干需要先醒发,用食用碱水浸泡八到十二小时,然后漂清。接下来是煨汤,文火煨一夜,以前农家用土灶铁锅,城里人可以用慢炖电锅。汤成,颜色呈奶白色,蛏干变成了杨贵妃那样丰腴的美女,享受般浸泡在牛奶浴中。
追求极致口感的如东人还要在蛏干汤中放人新鲜文蛤提鲜。为了丰富口感,还加入蛋皮、肉丝、黑木耳等。这碗如东蛏干汤在当地非常有名,离家的游子舌尖上最渴望的就是家乡蛏干汤。
炝红毛虾:这是道冷菜,嫩粉红色的虾身半浸在卤汁中。我喜欢吃炝醉物,平时家里醉虾蟹都用活河鲜。红毛虾是海虾,不算名贵,离开水就死。又因为壳薄肉嫩经不起长途运载,一般在上海菜场上见到,都是灰头土脸贱卖剥虾仁的。眼前这盆炝红毛虾,一入嘴我就知道下筷准确,“离水鲜”的红毛虾虾壳薄软,虾肉比豆腐还要嫩,厨师炝味调得好,咸鲜略酸中有蒜香,虾甜堪比日本甜虾刺身。也许同桌都难解红毛虾之味,就见我一个人吃了又吃,大快朵颐。
红烧狼山鸡:狼山鸡也是首次相遇,一盆红烧鸡块看上去没有什么异样,不就是土鸡吗?不对,狼山鸡是土鸡中的战斗机,它知道自己应该保质保量,故多吃好饲料,生长缓慢,产的鸡蛋壳是绿色的。早在1872年,有一艘途经长江的英国商船在南通附近江面停泊,大厨差人下船买鸡,买回一批羽毛乌黑的鸡。不料烹调后肉质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船长大为诧异,于是把剩下几只活鸡带回了英国饲养。
过了几年,一种黑毛鸡在英国家禽展览会上让众美食家赞叹不已,斩获金奖。寻根究底,原来就是来自中国南通狼山上独特的品种,名为狼山鸡。此后,德、法、日等国争相进口狼山鸡食用,并将之载人家禽品种志。据科学家记载,南通狼山鸡漂洋过海,以其优质基因对国外的一些当代名鸡种(黑澳品顿、澳洲黑)形成亦有很大贡献。2000年,狼山鸡在我国被正式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听完介绍,我不禁惊呆,尝了一块红烧狼山鸡,果然有不同凡响的感觉。我恍然大悟,想起有一位朋友在海门办生态农庄,在葡萄园里养了一群黑毛鸡,他曾经当宝贝似的送过我一些绿壳鸡蛋,原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狼山鸡下的蛋。绿蛋壳比一般鸡蛋硬与厚,蛋黄呈橘黄色,蛋清黏稠,熟后蛋香浓郁,没有蛋腥味。这下感觉自己对狼山鸡有点失敬了。
品尝南通“江海春鲜宴”时,我见到了南通烹调协会老会长巫乃宗先生,听他细数南通味道之源远流长,江海烹饪薪火相传六千年岁月的故事。巫老感慨地说,因了张謇先生倾力打造的“近代第一城”,中国烹饪技艺在南通得到大交流大融合,以致南通的烹饪文化大发展。中国第一部烹饪教科书为南通晚清教育家尤瑜先生所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编辑/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