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辉
【摘要】目的 探讨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于减少压疮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前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對照组,两组患者采取同样手术方式,其中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愈合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总满意率为86.0%,对照组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力度,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并有效减少压疮发生。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压疮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
随着交通事业发达使得意外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后也会导致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大部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由于该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加大护理难度系数[1]。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比较复杂因此需要较长手术时间,且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压疮,需要加强护理。围手术期采取何种护理模式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为本次研究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72例行开颅手术,13例行钻孔手术,75例未做气管切开,17例气管切开。按照收治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42.0±4.5)岁;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6~78岁,平均(45.5±3.8)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按照医嘱给药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①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血压等情况,如果出现瞳孔放大等可能出现脑疝,需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②术中护理。选择可以分散患者不同部位压力的软垫给患者垫上,合理摆放患者体位,适当放置支撑物。在移动患者过程中,将床单抬高,不可拉动患者。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情况下适当变换患者体位,每隔一个小时调节术床右侧或者左侧。③体位护理及切口护理。将患者头抬高15°~30°,将强静脉血液回流,大部分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受到伤害,容易导致中枢高热,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高热状态后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脑部耗氧量,印发脑缺氧。
1.3 观察指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表评价患者昏迷程度,得分越低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NIHSS评分表评价,德约越低越好,记录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采取医院自制调查量表,总分为100分,满意为≥90分,一般满意为≥80分,不满意为<80分,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及压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3例患者中,满意22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86.0%(39/43);对照组42例患者中,满意15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率为71.4%,两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P=0.025)。
3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手术中需要细心护理,提供治疗效果。总之,经过本次护理干预笔者认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力度,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并有效减少压疮发生,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艳丽,马金叶,魏红侠,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5,(04):337-340.
[2] 黄利华.重型颅脑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1):138-13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