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錢”字失去了金字旁(下)

2018-01-17 10:51
澳门月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風險辦法銀行

(接260期)

“通貨膨脹的經典癥狀是物價的全面上漲。而關於通貨膨脹的病因,正宗的宏觀經濟學,凱恩斯主義,也有其正宗的診斷:需求拉動或成本推進——物價,或者是因購買力太大而被拉上去的,或者是因為生產經營的成本太高而被推上去的,總之,是一種實物經濟現象。後來,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通貨膨脹只是一種印鈔機現象”,“修正”了凱氏的理論。通貨膨脹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錢印得太多。得出這個結論看上去並不需要多少智慧,它太符合常識,人人都能明白,人人都會同意,而前面那個被修正的宏觀經濟理論相反卻更具有“經濟學味兒”。由淺入深的學術時序傳統為什麼會在通貨膨脹問題上倒置過來,變成由深入淺?

原來,不是經濟學家的大腦越來越淺薄,而是通貨膨脹這個病的性質在變化,隨著金錢變紙錢,通貨膨脹也由急性病變成了慢性病。凱氏與弗氏,兩種不同的理論,診斷的實際是兩種不同的病。急性通貨膨脹與慢性通貨膨脹不是一種病。前者是一種實物經濟現象,後者是一種貨幣現象。雖然,前者的潛流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可能仍然存在,但早已被後者的主流大潮掩蓋了。

通貨膨脹,起初是作為一個商業週期概念,作為一種急性病,進入了宏觀經濟學視野的。景氣循環中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的此消彼長、繁榮時期的物價上漲與衰退期間的物價下跌,這些現象當然只能從實物經濟的邏輯來理解,從而通貨膨脹只能從需求或成本變動的角度來治理。進入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後,各國中央銀行的印鈔機受到直接或間接金本位制的捆綁,尚未無所顧忌地啟動起來;凱恩斯主義開出的貨幣、財政等旨在提高“有效需求”的反危機藥方,並未向中央銀行的印鈔機形成太大的要求和壓力。急性病是可醫的,短期藥方的政策是可逆的,一國可以用降低利率的政策對治經濟衰退,也可以反過來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對治通貨膨脹。病是急性的,藥方是速效的,用完即完,不會形成長效的負作用。而紙錢時代,在收割鑄幣稅的誘惑力和貶值競爭的推動力下,由印鈔機帶動的通貨膨脹則是不可逆的,永恆的,不可醫的,它是與紙錢的天性本質相聯的。

慢性化了的通貨膨脹,連莊稼漢都可以預期,誰都知道錢會一路毛下去。可悲的是,當紙錢制度下國際外匯市場把全世界的貨幣連為一體時,單獨一個政府誰也沒有對治慢性通貨膨脹的特效藥。沒辦法,許多政府不得不沿用對治急性通貨膨脹的老辦法,如提高利率,來對治慢性通貨膨脹。然而,利率的提高,會抑制本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會吸引外資熱錢的進入,把本幣的幣值在外匯市場上拉起來,而在國際貶值競爭的大環境下,誰都怕本幣升值。於是,象有些政府正在做的那樣,不敢大幅提高利率,只好出以下策,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強壓著銀行少放款。而這其實也是個對治急性通貨膨脹的辦法,用它來對治慢性通貨膨脹,銀行長期白搭存款利息,誰都知道不是長久之計。這種“吃錯藥”的現象,天天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裡重演著。

銀行的存款利息率受制於貸款利息率——銀行能按5%的利率往外放款,它才敢按3%的利率吸收存款;而貸款利息率受制於實體經濟的利潤率——生意人有7%的利潤率,他才敢按5%的利息率到銀行借款。這些都是實打實板釘釘的。而通貨膨脹率的形成,則是由完全不同的非實體經濟因素決定的。一個是硬的,一個是軟的;一個是死的,一個是活的。在利息率受到市場硬約束的條件下,誰也沒有辦法制止通貨膨脹率漫過存款利息率,誰也沒有辦法避免負利率的產生。

負利率的大環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經濟生活,而且已改變了人類的文化——人無法做老實人了。鳳凰衛視2007年播了一部叫作《遠山》的紀錄片,說的是在青海的煤窯裡揹煤的“窯貓子”(煤窯老闆對揹煤工人的蔑稱)的命運。一位被採訪的“窯貓子”告訴記者,他們這一行的平均勞動壽命是十五年,他每年的勞動可以攢下一千塊錢,他一輩子可以攢一萬五千塊錢。他全部的生活動力就是要用這一萬五千塊錢“為娃蓋房娶婆姨”。可憐的“窯貓子”哪裡知道十五年後的2023年一萬五千塊錢還值多少,是能蓋三間屋還是能買一張床!這位“窯貓子”不可能去炒股,他的下場很明確:等到十五年後他的血汗被矽肺吸乾的時候,他十五年來的血汗錢也差不多被通貨膨脹吸乾了。紙錢制度,成了殘殺老實人的絞肉機。

結果,越來越多的比“窯貓子”聰明的人,改變了傳統的勤勞持家,賺錢攢錢,過老實日子的“舊觀念”,勇敢地邁入了各類金融賭場,或炒股,或炒匯,或炒期,或炒債,或炒……。不穩定的匯率、不可能太高的利率、與透明度極高的預期通貨膨脹率結合起來,形成了一股“逼良為賭”的壓力,把這世界催成了一個大賭場,把世界人民集體性地變成了賭徒。賭徒隊伍的壯大,撐大了各類金融賭場,為金融大鱷們帶來了巨大商機,股票、債券、期貨、期權、互換,各種各樣的稱為“衍生工具”的“金融老虎機”不斷地開發出來,供人下注。形形色色的券商、投行、共同基金、避險基金等等,撐起場子,招攬顧客,代人下注。

還有更聰明的人,發現了比賭博更聰明的保值方法:欠債。或者用借錢買房的辦法讓銀行把通貨膨脹風險接過去,或者,更簡捷的辦法,借錢消費。信用卡因此而迅速氾濫成災。寅吃卯糧,成了人類最理性的生活方式。而房屋信貸公司和信用卡公司等這些金融機構也不傻,它們有辦法把斂到的這些零星債權,打成一個個“金融包裹”,扔到世界金融大賭場裡,最終讓那些傻瓜賭徒把風險背了去。

紙錢制度在滋生出永恆的通貨膨脹的同時,還製造出了持續的價格波動。價格(包括貨幣本身的價格——匯率,資金的價格——利率等)風險,成了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買賣人都必須面對的普世風險。與之相應,所有的金融賭場和所有的金融衍生品都有一個美麗的設計哲學:規避風險。然而實際上,金融賭場中的多數玩家卻是利用此一避險機制去冒險。在金融市場上,風險對沖與投機套利在實踐中是無法分辨的,你只能看到有人在做多,有人在做空,而看不出誰在對沖,誰在投機,誰在套利,區別只在於人們的動機。一個期貨市場上可能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在做規避風險的對沖交易,而另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或是在投機或是在套利。這百分之五就成了那百分之九十五的正義遮羞布,成了金融賭場合理存在的道德口實。

一張“百家樂”賭臺上有“莊”有“閑”。人人都知道,只有冒險地押一邊,才有可能押中;只有冒著輸錢的危險,才有可能贏錢。沒有哪個人會到百家樂賭臺上去幹那種兩邊對押、不輸不贏、白搭傭金的愚蠢勾當。如果賭台的設計者宣稱,這賭台就是為了讓人兩邊對押,不輸不贏,風險對沖而設計的,它不是讓你賭博的,你用來賭博,是你的錯,不是我賭台設計者的錯——這樣的解釋有人接受嗎?然而,在金融大賭場的設計上,人們卻接受了類似的解釋邏輯,誰也沒覺得有什麼荒謬。

紙錢制度,不僅為害著以“窯貓子”為代表的工薪階級,而且也蹂躪著它的階級敵人,資本家階級。當政府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時,實體經濟的日子不好過,工廠老闆們乾脆關門,資金套現,跑到金融賭市上破罐子破摔去了。在實體經濟領域做老實生意的小老闆們,不得不隨著金融市場炒作起來的大行大市聞雞起舞,焦頭爛額——虛擬經濟成了實體經濟的殺手,而金融家們卻宣稱,虛擬經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越來越大的世界金融大賭場製造出越來越劇烈的價格波動;越來越劇烈的價格波動製造出越來越大的避險需求;越來越大的避險需求製造出更多更大的金融賭場;越來越大的金融賭場製造出更加劇烈的價格波動。世界被這個正回饋機制折騰得死去活來。一場接一場的金融危機,一波接一波的通貨膨脹,全世界目不睱接,暈頭轉向。國際紙錢制度製造的巨大謀利空間,為金融海盜們在全球興風作浪提供了廣闊天地。

弗里德曼說“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開始了前途未卜的旅行”,這話說得其實不對,他自己的祖國就很快在旅行中找準了方向,找到了新獵物,發現了新金礦。倒楣的,是那些對國際紙錢制度的理解迄今仍未啟蒙的國家;更倒楣的,是那些未啟蒙便被拖進了世界金融屠宰場的國家。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中國文化中“遠方的和尚會念經”的隔代遺傳,正好開始發病。新一撥“睜眼看世界”的明白人,忽悠著原本置身事外的中國人民,一步步趟進了這潭渾水。(全文完)

猜你喜欢
風險辦法銀行
倒霉的强尼
你「誘」我「過橋」我不許你「過河拆橋」
水滴轮的日常拆解与保养办法
翻滚骰子有秘密
樓繼偉 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個大問題
好办法 坏办法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匯率風險如何防範?
李稻葵 如何規避「一帶一路」的建設風險
128家由银行存管资金的互联网平台一览
項俊波 把防範風險放在更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