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車多,交通自然“爆”
無論是從近幾年的網路,還是媒體與社會的聲音,可以看到澳門交通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狀況。這其中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澳門本身的路面狀況,在回歸的19年中,澳門道路硬體增加尤其是道路增加非常少;其次,來澳遊客數量從回歸之初的幾百萬持續成長到現今的3000多萬,同時市民的擁車量大幅提升,自然會出現人車互爭。所以路極少人極多的背景下,澳門的嚴重擁堵就不稀奇了。比如澳門半島北區的東方明珠地段,在港珠澳大橋未開通前,已高度擁塞,非常遺憾的是,在過去十年大橋的興建過程中,澳門政府尚未意識到新建之後大橋連接澳門的接駁點:東方明珠地段,乃至澳門本島都會面臨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如今才開始考慮做相關的預備,確實有些遲緩。而輕軌建設更是延宕十數年,慢中之慢,雖然2019年氹仔線將通車,但仍被視為“雞肋”,因為未能連接到澳門半島與關閘,就無法將大量的遊客進行有效運轉,因此當道路不多,人流量異常增加,車流量異常增多的情形出現,自然導致澳門交通大“爆煲”!
故而現行的道路交通系統已經完全沒有辦法滿足到一般市民與遊客出行的需求。尤其是除了澳門本島自身的擁堵以外,澳門與離島之間的跨海交通,開放給的士、私家車、電單車、公車使用的兩座大橋在高峰時異常擁堵,幾乎螞蟻前行。大橋設置的車道過少,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更是前後左右動彈不得。而三車道的西灣大橋,由於中間車道開放給電單車,又額外凸顯電單車的安全隱患問題,因此對於大部分市民而言,出行的體驗感較差。
近年來,隨著西灣大橋、友誼大橋成為居民日常跨海交通的出行選擇已越來越不符合民眾的要求,興建第四條跨海大橋的呼聲也越來越多,政府也應該統籌全盤後,早做決策。
在的士交通方面,近期因為禁錮、索要高額車資等負面新聞頻傳,該行業成為交通民怨中的核心箭靶。過去的幾年來,本來有Uber等網絡約車陸續進駐澳門,這是一種全球趨勢,但奈何本地的士業者的強力反彈加上無奈受到法律限制,被政府強力打擊,因此無法引入,給本地的士行業帶來良性競爭,的士獨大的現象也遲遲未能解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因而當公共交通擁堵,的士行業又無法提供高服務品質時,遊客來到澳門的第一體驗就是大排長龍候車與上車後體驗低素質的服務,所以這對本澳旅遊形象的影響巨大。
收集數據、優化交通,
構建“澳門大腦”
如此的交通困局,近年來全球都在推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就被寄予厚望。智慧交通可從兩個層面來分析,第一是利用現時的資訊技術,使得交通資源與使用者之間得到最佳優化;二是如無人駕駛等,利用電腦來逐漸取代人的勞動。
後者——無人駕駛,目前來看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歐美、內地都在做技術的小部分試驗和改良。所以對澳門而言,目前並非是關注核心。而對於利用資訊使交通資源與使用者之間的優化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澳門十分滯後!智慧交通的重要前提是藉助無線網絡等採集交通資訊、藉助大數據分析優化交通,而澳門仍然採用傳統人力清點的方法來統計每天各站點的出行數據等無法做到精準,更無法做整體統籌,所以政府要加快採集交通運輸的數據,過去的十年錯失了太多的先機。
眾人所知,一年半前,阿里巴巴與澳門政府簽訂了《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為澳門打造“城市大腦”,如今亦沒有明顯成果,最大的關鍵在於澳門搜集數據嚴重拖延滯後,可通過路面安裝感測器,并採用無線視頻等方式實現繁忙路段車流、人流數據收集,同時亦可以在公車上安裝相關設備,監測客流量變化。
目前的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這些數據的採集統計與分析應用,相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廣泛被先進城市所使用。所以期待政府加快推進數據搜集與統計,否則阿里巴巴有心構建澳門大腦,也無用武之地。同時,這是一個短期可看到效果的技術改善,民眾可以切身感受到,也幫助政府在推行交通政策的過程中提供更加科學的數據論證。
在數據採集統計後,緊接著就要進行資源優化,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瞭解到,在高峰、低峰時段,哪些路段出現擁堵,繼而引導駕駛員選擇其他路段出行或者增加出行成本,讓市民基於經濟利益、成本等,優化出行路線,進一步改善多路段紮堆擁堵的狀況。當然現階段無人駕駛技術並不成熟,不能夠立即推行,不代表未來澳門不去做,因為在整個大環境中這是重要的發展趨勢,進一步解放了人的生產力,至於對司機等的衝擊影響需要官民之間,政府與業界的持續溝通。
談及整體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構建,澳門具備顯著優勢,作為一個地域狹小的城市而言,可以比較輕鬆快速地收集到相關的數據。而通過有效的分析結合交通規劃,可以幫助政府制定科學政策,利用經濟手段或者其他方式引導居民正常出行。當然也有不利條件,目前澳門在立法方面有很多限制,比如早前網路約車模式,就存在較大修法滯後,多方限制,最終無法在澳門落地。同時,在行政程式上,不少政策理念早已提出,但是要落地來推行就非常之緩慢。除相關工程建設拖沓以外,如電子政務的推動同時是緩慢前進,看不到明顯效果。我們期待政府在智慧交通的施政上,不要像輕軌一樣延宕十數年,能夠加快行政效率。
起步運用,加快行政效能
當然過去幾年,尤其是近兩年,政府在智慧交通的運用中,手機APP與電子顯示屏的運用是較為成功的。目前在很多交通繁忙路段,比如新馬路地段的公車站,市民與遊客可以通過電子顯示幕瞭解到相關站點情況,為眾人出行帶來極大便利。同時模仿內地網約車平台的“電召的士”模式也開始逐步推出,雖然與全球同行的網約車模式相差還很大,但總算政府與民間都在智慧交通的運用上跨出一步。
通過手機APP的使用,可以複製內地經驗,通過第三方平臺將顧客與司機進行連接,推動第三方結算,減少矛盾。目前澳門,是的士公司、司機直接面對用戶,雙方對接,容易產生衝突摩擦。未來,澳門如果能夠加快構建相關網路平臺,可以有效減少衝突,同時藉助平臺補貼回饋等模式而刺激司機提高更好的服務品質,亦可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瞭解到澳門實際的士所需要的數量、路線優化、牌照的審核發放,因此這種技術的推廣與合作有利於交通服務行業的發展。
當然,智慧交通與各種APP的研發缺少不了電子支付的關鍵一環。目前,澳門電子支付發展異常緩慢,大量的商鋪是無法完成電子支付,更何論交通行業。而珠海近年來的交通發展非常快速,對於的士行業而言,已近乎全部實行電子支付,而在公交系統方面,除了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方式的採用,甚至也推出了一元公交的福利,鼓勵市民搭乘公共交通,緩解整個城市的擁堵。因此,澳門政府如何來推動電子支付,而非單一依靠綁定澳門通的方式,從而有效吸引民眾選擇公共交通,值得探索。
同時,對於私家車出行,也可以效仿新加坡,它對車輛本身有一個控制,新加坡政府推出擁擠征費等經濟手段,引導居民在尖峰時間段不要集中前往某些路段,同時配合了公車、地鐵等構建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完善,讓新加坡居民、遊客感受美好出行體驗。而澳門亦可以朝著這樣的方向去思考,其中重要的關鍵在於輕軌的建設,目前輕軌氹仔線與澳門半島之間還未連接,不能發揮輕軌作為大眾交通的超強運載能力。澳門可以研究輕軌到橫琴路段以及輕軌連接關閘口岸路段,從而有效地緩解目前人車爭搶道路使用權的問題,亦可以對於遊客進行分流,尤其是要發揮橫琴口岸作用,同時與珠海合作,完善珠海拱北到橫琴段的交通工具,共建雙城交通與無縫接軌。
澳門整體交通網絡的構建需要政府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理念指導之下,有效連接多個點,形成良性發展,從而進行一個全盤、全面的規劃,才能夠有效緩解目前澳門的交通擁堵狀況,讓市民與遊客都能便捷出行、智慧出行、輕鬆出行。